APP下载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生态净化效果浅谈

2021-12-27何学海

南方农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养殖区去除率水产

何学海

(蒙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梧州 546700)

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水产养殖大国。但自20 世纪70年代至今,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多沿用传统模式,即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而当前随着渔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水产养殖规模和数量逐渐增长。但由于部分养殖池塘的放养密度较大,鱼类代谢物会在池塘内大量积聚,一旦有机物的含量超过池塘水的负荷,则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为适应未来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应构建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运用先进理念和模式,提高养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概述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含义,是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充分结合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利用进排水分离、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有效净化养殖水体。同时,也可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及虑食性鱼类等建立多级生物净化水体,促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得到降低。这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则能够形成完整的养殖系统,包括多个功能的不同模块,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生态性[1]。

近年来,根据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的优势,在国内外水产养殖行业纷纷开展研究和实践。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提出利用人工湿地来改善水体水质,并阐述了湿地的容量大、处理实效好、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从功能上来看,人工湿地对水体生态净化确实具有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物质为无机盐,建设人工湿地可在物质共生和循环的原则上,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无机盐,促使其脱离养殖系统,避免或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而我国在渔业发展中则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深入探索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在净化单元借鉴国外做法,以人工湿地、稻田、藕塘等作为工程化的生物过滤器,以此保障水产养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被降到最低,缓解周围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的现状[2]。

2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采用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技术,采用栽培水生蔬菜及建设池塘-湿地模式,其是将水产养殖的废水顺利引入湿地中以实现净化功能。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利用人工湿地与生态沟渠,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再重新回用的处理方式。在构建该系统时,主要是合理设计和布局以下3 个部分。

2.1 生态养殖区

对于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养殖区,可设计为单一池塘或者多个池塘。如果布局多个池塘,则进排水应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等组合方式。其中,采用串联结构是将过水管道布置在多个池塘中,并呈现“Z”字形排列,将进水端设置在上层,出水端铺设在池塘的底部,目的是保证相邻池塘能够实现有效换水。采用并联结构,则是保证池塘之间的独立性,实现水质具有稳定性。在构建时,应结合养殖对象的食性,完善进排水设施,定期开展池塘清淤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沟渠涵闸、投饵、增氧等设施。

2.2 尾水汇集区

在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尾水汇集区的池深较深。其所收纳汇集的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物质。为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可投放花鲢、白鲢等虑食性鱼类,利用生物控制原理,保证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等数量减少,从而起到降低营养盐含量的作用。在投放虑食性鱼类时,应考虑其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较大的滤食量等,形成以鱼养水、以鱼减污的效果[3]。

2.3 湿地净化区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湿地净化区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生态系统,一般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建造和控制,基于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实现废水良性循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常情况下,对于湿地净化区的构建,则是将表层净化区布置在湿地的上游,栽培浮水、挺水、浮叶等水生植物,具体种类有荷花、芦苇、茭白等;中层净化区设置在湿地的下游,可种植黄丝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底层净化区在净化塘的中游,可放养河蚌、螺类等水生生物,能够有效完善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更好地控制藻类生物量,对重金属等物质进行过滤净化。

3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及生态净化效果

3.1 人工湿地+养殖池塘

当前我国投入实践使用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是人工湿地+养殖池塘模式,其组成部分有集约化养殖区、生态化养殖区、净化区等。以江苏省苏州市的水产养殖为例,其是在集约化养殖区内以长吻鮠、四大家鱼等为主要养殖对象。在生态养殖区内放养虾蟹,尾水汇集区内的养殖对象有匙吻鲟、鲢鱼、鳙鱼等。在人工湿地种植荷花、芦苇等挺水植物,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及水葫芦等浮萍植物,并在池塘低部投放三角帆蚌、中华圆田螺等底栖生物。对于净水区的构建则是采用溢流坝两侧堆积活性炭[4]。

该系统的生态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在4—10月运行期间,生态养殖区的水体透明度可达到25~40 cm,集约化养殖区水体透明度为17~36 cm,起到一级净化作用。经过循环水的整体净化后,净水汇集区的水体透明度得到提升。生态养殖区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较高,湿地净化区含量最低。对于营养盐的净化效果,集约化养殖区高于生态养殖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集约化区的养殖生物密度大、饲料投放量多,且生态养殖区中有大量的水草生物,可起到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该循环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54%~68%的总氮(TN)去除率、46%~73%的总磷(TP)去除率、47%~62%的氨氮去除率、41%~56%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等,可保证循环系统净化后,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2 净化池塘+养殖池塘

我国的水产养殖中还存在净化池塘+养殖池塘的循环水系统模式。其主要构成部分包含养殖池塘、三级净化塘。一级净化塘主要是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养殖草食性鱼虾等。通过溢流坝可进入到二级净化塘,种植能够高效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能力的经济性水生植物,同时可养殖鲢鱼、鳙鱼、青虾等水生动物。然后再经过溢流坝,进入三级净化塘,在其中利用水生植物发挥光合作用,以进一步抑制富营养化藻类。

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每年5—10月,会因饲料的投喂量较大,而产生严重的水质恶化现象。对系统中的各个单元的水质进行测定,其远超出水环境质量标准。而经过运用三级净化后,可实现TN 去除率达到59%~73%,而且生态净化效果较为稳定。同时在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三级净化去除效果变化差异相对明显,呈现季节化变化特征,通常在每年9月,该系统的TN和TP 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8%左右,在5月则为最低,仅为49%。对氨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夏季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最高去除率能够超过70%。综合来说,净化池塘+养殖池塘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后,生态净化效果较为显著,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得到良好改善。

3.3 净水池塘+人工湿地+养殖池塘

综合上述两种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可构建一种复合式养殖模式,即净水池塘+人工湿地+养殖池塘,其有5 个养殖池塘串联、综合生物塘和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部分组合而成。在养殖单元主要是混养鲢鱼、鳙鱼;在综合生物塘中放养虑食性鱼类,并在沿岸种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区域以碎石为填埋基质,顺水流方向种植菖蒲、美人蕉等植物,以此构建完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5]。

该系统模式的生态净化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6—10月,沿水流方向循环塘中的DO 和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等物质含量均有大幅下降,但TP 及COD 等物质含量有所上升,TN 呈现一定的波动状态。这是因为在5 级养殖单元中,循环水经过相应的水产养殖活动后,会导致水质有所变差,在流经净化单元以及生态沟渠后,重新进入到养殖塘中的水质会得到有效改善,其能够提高养殖水体的DO 水平,避免水体呈现富营养化,对池塘的微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4 结语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中,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越来越重视,结合生产条件和养殖状况的实际,合理设计和布局系统的各个关键组成部分,应适当种植和放养水生植物及动物,以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同时,要综合考虑生态净化效果,选择科学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根据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各地区应注重推广和构建陆基集约化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其具有生态效益良好、建造和运行成本低、经济收益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统一、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猜你喜欢

养殖区去除率水产
A2/O工艺处理污水的效果分析
混凝沉淀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基于混凝沉淀法的某磷矿反浮选回水中Ca2+及Mg2+处理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小种植、小养殖环境创设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效果评价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