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纪检委员监督作用发挥探究
2021-12-27孙咏梅刘继华
孙咏梅, 刘继华
(辽宁师范大学 纪委, 辽宁 大连 1160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巡视、巡察、派驻等方式,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等方面的问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整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作为培育人才的一方净土,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维护高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要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探头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对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的现状
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是纪检监察工作不可忽视的监督力量,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不可或缺的有力抓手。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严峻复杂,随着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组织业务学习研讨、横向交流、业务知识测试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来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监督执纪素质能力。然而以上采取的措施仅针对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一般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业务培训则由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完成,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监察权后,监察对象的覆盖面更广,人员数量更多,高校纪检监察部门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紧迫状况,难以顾及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业务培训,造成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较难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权威、高质量、有成效的系统培训,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及自身监督探头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职能定位、权力边界、工作内容、岗位要求等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容易造成两个极端问题产生。一方面,部分纪检委员自身定位不准,越权履职时有发生,考虑局部利益关系对应该报告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事项自行处置,违规用权;另一方面,部分纪检委员业务不懂不精,只起着“传话筒”的作用,对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业务能力不足、职能要求不清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其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监督探头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发挥监督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笔者结合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作用的发挥,针对“如何在高校开展政治监督工作”和“基层单位党组织纪检委员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总体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部配备了纪检委员,健全了基层二级单位纪检委员队伍。但是,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在发挥监督作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职尽责的业务指导不及时
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强,要求纪检委员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还要熟练掌握相关党规党纪、法律法规、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否则会影响到纪检委员作用的真正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一般由学院(系)党组织副书记或者委员兼任,专职人员较少。兼职的纪检委员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或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很难有精力专注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缺乏在履职方面主动与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和要求提供业务指导的意识和行动,导致不能充分履行监督责任,容易造成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使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工作难以真正落实落地。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与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点对点联系不多,直接布置工作少,有涉及调查核实等相关工作时,一般直接与基层党组织书记联系,缺乏对基层纪检委员业务工作的及时指导。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职赋权与专职纪检干部有本质区别,在业务工作指导上的定位、培训内容的把握还不够明晰,也存在不敢指导的问题。
(二)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受到足够重视,职责定位更加明晰,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中央、省市纪检监察机关重视对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的培训,目前基本达到了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全覆盖,也进行了多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能力,但是对基层纪检委员的培训还没有涉及到,主要是靠各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来进行。在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各高校的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大多是校内其他部门充实进来的,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急需提高,还难以顾及到基层纪检委员,对基层纪检委员业务能力水平不够了解,业务培训的内容、程度、标准等方面均把控不准,即使进行一些业务培训也是蜻蜓点水,业务培训的力度不足。另外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监督工作职责和内容仍在探索当中,难以做到对基层纪检委员进行有效的业务培训。
(三)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应当履行的职责不够明确
《中国共产党章程》及纪检监察工作相关政策规定等均没有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行的职责予以明确,造成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对自身工作职责范围把握不准,对应重点监督哪些具体方面的工作和问题不清楚、不了解,对存在问题进行监督的处理方式方法把握不准,自身对有关党内法规文件精神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担当精神和监督的底气不足。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对自身面临的境地也多有顾虑,本身属于基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跳不出框框,放不下面子进行监督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其工作的指导、带动、重视也不够,多强化行政工作职能,相对弱化监督工作职能。同时纪检委员自身对工作的领导体制、对发现问题的报告处理程序也把握不准,面临两难境地,容易造成监督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推进。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意识欠缺
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监督,尤其要抓住日常监督这个关键。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就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第一种形态,严防违规违纪于日常、于苗头状态。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由于对第一种形态的几种方式界定不清,势必影响自身运用的成效,也难以对本单位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运用第一种形态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存在不会用、不敢用,有较大的畏难思想,最终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监督执纪的效果差强人意。同时由于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有时把握不准、监督所在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不够深入等原因,监督的方式方法欠缺问题日趋明显,在维护师生切身利益方面的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颁布实施,对基层纪检委员的日常监督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实战经验少以及职能职责的权限要求,基层纪检委员的工作常态还是以被动配合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各项工作,上级部门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主,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履职的意识不强。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发挥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一)优化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促进提高业务能力
适应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需要,有效利用和挖掘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业务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一是把握课程内容适用性,将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高校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课程,迁移到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培训课程中。二是选取中纪委录制的相关业务视频组织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收看,由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对相关业务名词进行一一解读,或者以研讨的形式答疑解惑。三是根据属地管辖的原则,与所在省、市纪委共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借助对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培训的有利契机和资源,加强基层纪检委员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交流群,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并进行业务指导。另外,要将高校纪检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在下发给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同时,转发给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使其了解学校纪检监察本年度工作计划要点,对基层日常监督工作进行指导。要把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纳入到年度学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的重要参加人员,及时了解当前学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和任务,以会代训,以落实会议精神指导基层纪检委员做好监督工作。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参加到学校巡察督查、纪律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等相关业务工作中,在实战中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执纪本领。
(二)明确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充分发挥监督“探头”作用
新时期,党和国家着力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整合监督力量提供了坚强保证。在持续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推进“两个责任”一体发力中,适应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已全面铺开。纪检监察机构分设审查调查室和综合监察室,实行纪委和监察专员办公室合署办公,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同时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职责定位也进行了明确,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职责履行有章可循。随着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深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打通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执纪、监察执法的“最后一公里”的要求不断深化,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监督“探头”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举措。要破解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的相对弱化,工作内容、职能定位尚存在模糊地带的难题,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并进行深化跟踪指导,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深化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措施,提高履职担当的能力和意识
首先,突出政治监督。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持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是高校有效发挥育人职能的必然要求。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多措并举提高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履职担当的能力和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监督。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两个维护”,要培养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投入到高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协助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基层延伸发展。
其次,发挥监督第一职能作用。目前,高校多采取宏观上由学校统一决策和管理,基层具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由二级单位层面负责的管理模式,基层二级单位有实质上人财物的决策管理权。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学校对基层二级单位的监管出现“真空”,因此对基层二级单位的监管要抓住“关键少数”,盯紧重点岗位,把握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探头”作用,才能确保权力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维护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同时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结合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参与其中,如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可以分批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吸收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参与,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强化责任担当,发挥监督第一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执纪实战能力,抓实落细基层二级单位党组织的“两个责任”,推进监督的常态化、长效化,释放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在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的巨大潜能。
再次,精准深化基层监督工作方法。第一,同级监督不能“缺位”。在基层单位就研究“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召开的党委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议上,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主动发表监督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落实基层党委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有关制度,完善同级监督途径,提高基层决策水平和效率。第二,重要事项监督要“找准位”。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奖励性绩效分配、人才引进、年终评优以及学生入党、保研、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要精准监督定位,促进基层管理公平公正。第三,落实基层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保证基层监督“不错位”,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强化分工负责监督,延伸监督触角。第四,正确履职不能“越位”。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自行处理,要及时上报校纪检监察部门协调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工作予以协助。第五,善于在基层监督工作中及时“补位”。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要协助本单位党组织书记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配合其抓好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补位”共同做好工作。另外,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在推动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有效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监督的同时,自身也要正确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使其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加强监督提醒,强化监督探头作用。
最后,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日常监督工作的指导,全力排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履职尽责的勇气和信心。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定期向校级纪检监察机构汇报工作的机制,及时了解基层监督工作的进展情况,促进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双重领导”体制,及时准确纠正基层监督工作的偏差,促进化解矛盾完善工作。同时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多措并举,不断打造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忠诚干净担当、敢于监督的政治品格。不但要让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是纪检监察纪律部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带头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牢记初心使命,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永葆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经受住各种对自身的意志品质、能力素质的硬核考验。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要以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增强自身的监督能力和本领,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钉钉子的精神,全面提升履职尽责业务能力素质,为基层单位筑起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堤坝”,协助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各项监督基础工作,维护公平公正。
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监督探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与基层党组织中被监督的“关键少数”距离更近,情况更了解,对基层单位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可以做到精准监督提醒。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可以与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上下联动,形成有效的联动监督体系,使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工作发挥更大的效能,进而实现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