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效果评价
2021-12-27林俊
林俊
(蒲城县医院急诊科,陕西 渭南,715500)
和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相比较,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更加复杂,因此临床上也非常重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且要求医护人员有着足够的能力和冷静的头脑[1]。为了对其具体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了我院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共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为40,对照组包括男性24 例,女性16 例,40例患者年龄20-75 岁,均值(46.3± 10.1)岁;观察组包括男性25 例,女性15 例,40 例患者年龄19-74 岁,均值(46.7±9,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用于对照组。采用急诊护理措施用于观察组,具体包括:1.患者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失血性创伤,症状则非常的危急和严重,所以一般临床上都会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实施护理,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休克体位(中凹卧位),头、胸抬高10-20 度,下肢抬高20-30 度。能够预防患者的心肺功能受到腹腔器官上移的影响,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回心血量的增加和改善脑部微循环,以便于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2.对于此类危重患者必须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不通畅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给予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负压吸引,给予吸痰;若呼吸道明显梗阻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辅助治疗。3.药物治疗,迅速建立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遵循输液七大原则,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补充血容量,防止低血压。同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会表现为缺氧和缺血的状态,体内会不断储存酸代谢物,增加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应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应用碳酸氢钠等药物。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静脉采血,配血,必要时输血,留置导尿,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各项数值等,及时巡视、观察和记录。如有病情变化,或患者自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迅速配合抢救。总而言之,必须严格遵守创伤性休克的急诊处置流程进行抢救护理。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成功率、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3.2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4.0,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 检验,当P<0.05 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情况对比对照组的临床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失败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人体在受到外界的暴力袭击之后有可能会出现创伤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内脏器官受损并造成多个部位出血[2]。患者在短时间内血液循环量大量减少,微循环灌注受到影响,造成失血性休克,加上患者在受伤后伴随着恐惧的心理和明显的疼痛感也会造成机体代偿失调[3-5]抢救工作属于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作,要求抢救及时、准确、有效,在救治过程中,使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照组的临床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失败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抢救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