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
2021-12-27韦敏梅
韦敏梅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00)
共情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医护人员,切实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会其情绪感受,并给予合理反馈,从而以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和控制情绪[1]。本文研究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共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7 例,根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8 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疾病护理;观察组中的9 例患者接受共情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6例,女性2 例;抑郁症病史1-14 个月,平均(5.3± 0.7)个月;年龄19-73 岁,平均(41.8± 4.7)岁;观察组中男性6 例,女性3 例;抑郁症病史1-17 个月,平均(5.6± 0.5)个月;年龄19-76 岁,平均(41.4± 4.8)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精神疾病护理;观察组:接受共情护理干预:①共情护理培训:在护理干预计划开始实施前,需要着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授课、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指导其掌握共情认知、共情方法、共情理念,使广大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得到显著性提升。②耐心聆听患者倾诉: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交谈,鼓励患者主动的说出内心的实际想法,在诉说期间尽量不打断、不发表意见,但需要与患者之间保持眼神交流,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正在认真的倾听其诉说,并努力理解其想法。根据诉说情况,体会患者情绪,对其实际需求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要对患者的语气及表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增强共情反应。③共情体验干预:通过患者诉说,对其内心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感受其情绪状态,充分体会其痛苦感受,并整理反馈信息,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促进共情反应,寻找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④心理护理干预:将自己整理的患者需求,及共情后得出的意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反馈,通过患者的表现判断其是否已经感受到自己被理解,确认患者共情体验之后,对其疑惑的地方,作出耐心解答,引导患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使积极意识得到显著增强,指导患者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出发,看待生活中的事物,鼓励其更多的认识自身及他人的优势。
1.3 观察指标(1)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2)对护理满意度;(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包括躯体性因子和精神性因子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7个问题,分数范围为0-56 分,分数高则抑郁程度重[2]。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评价,包含心理卫生、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健康状况、肌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等8 个方面,共计36 个问题,100 分为最高,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3]。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当天,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通过不记名打分形式,满分为100 分。≥90 分满意,<90分且≥80 分基本满意,<80 分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 和t 检验,以[n(%)]和(±s)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护理后HAMD 评分低于护理前,SF-36 评分高于护理组内比较P<0.05。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分)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n(%)]
2.3 不良事件两组分别发生1 例(11.11%)和3 例(37.50%),观察组较少,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抑郁症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还会有悲观厌世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自杀观念及行为[4]。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根治的方法,药物及心理是对其情绪进行控制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多数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性较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治疗中实施有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人生价值观,以便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说明,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共情护理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抑郁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