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管理视角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2021-12-26夏燕飞

甘肃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内涵概念

夏燕飞

【摘要】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忽略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弱且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班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班级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不良。而差异化管理视角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能夠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进而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创思维能力的人才。文章先是分析了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差异化管理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针对性、灵活性、多元化等特征,提出了与小学生生理、心理相适应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差异化管理;概念;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1—0035—03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发展背景下,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但受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导地位过强,学生参与度低、主动性不足,管理模式单一,主要以成绩管理为主,管理效果不良,这就形成了班主任的“窠臼”式管理工作窘境,削弱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提出了拓展师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目标,这也催生了学校班级管理中差异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身潜能,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差异化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差异是一个哲学范畴,有外在差异和内在差异之分。外在差异表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还表示事物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区别;而表征事物内部尚未显化的矛盾与其对立面之间的差别被称为内在差异。差异管理最早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差异化管理最早运用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其管理模式是运用多元化管理思维充分挖掘和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质,使个体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1]。起初,差异化管理被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的员工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之中,即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承认同一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个客观事实:包含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即外在差异;还包含同一学生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和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异,即内在差异。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自身控制力弱,对外界事物充满了探索欲,这就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而将差异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小学班级管理之中,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班主任管理的多元化、多维度和动态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得班级活动和教学活动更具有层次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略学生个性差异,造成班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正处于发展之中,个体特征本身未能定性、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这个群体在这个阶段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更加活泼好动。因而,班主任在对这一群体进行管理时,不容易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在管理上往往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进行,导致学生在被管理中因为误解或者被忽视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进而对教师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班主任权威和准则下的管理会导致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自身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2.学生参与度低,无法实现个体发展。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设计面广,需要班干部和学生个体之间的配合才能实现管理、教育目标,且只有把细节把控到位,才能实现对班级管理的终极管理[2]。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威和准则是唯一的标准,不能切实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无法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师生互动弱,班级管理效果不良。小学阶段学生个体差异性大,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来设计不同的管理方案,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又能在有效的管理中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大部分班主任管理观念依然非常陈旧和落后,没有有效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常常按照自身的意志和经验习惯性地大包大揽或者独断专行,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班级管理势必取得不了好的效果。

4.缺乏针对性,班级管理效率低。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不一致的问题,不能把学习到的新颖的班级管理的理论在班级实际管理中真正有效、灵活地运用起来。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未能有效明晰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没能正确把握,不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来安排相应的任务,这样就会让学生丧失信心,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三、差异化管理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更新班主任管理理念。首先,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要对本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专长和个体意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来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方案。最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以学生为本,时刻把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首要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2.班级管理方法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面对的群体都是少年儿童,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因而班主任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其进行要求,而要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对他们不好的行为进行纠正,并采取灵活的措施来对他们好的行为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比如,对于拾金不昧或者对他人有帮助的同学可以给予相应的奖状、奖品等;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班主任则要主动地了解其原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帮助学生来了解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求先进的管理方案,进而实现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效管理。

3.建立师生互评的多元化班级管理评估制度。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集体生活之中,还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作为班主任,和教师、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关联性大,最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因而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习惯,班主任应该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能够得到纠正。同时,建立师生互评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反馈,班主任能够及时补充和优化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成绩衡量的评价制度,依据小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和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考量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努力过程。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下,班级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方法更加灵活和有效,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必然要与时俱进。因而,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引入差异化班级管理理念,通过差异化管理来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进而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创思维能力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春秀.差异化管理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研究[J].学周刊,2019(26):173.

[2]李玲玲,靳豆豆,冯善德.基于学生不同气质的精准个性化学习路径挖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303-307.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内涵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幾樣概念店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