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在浙江省的发展概况

2021-12-26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5期
关键词:瓜菜晚稻种养

姜 程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我国在2014年开始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此外,中央1号文件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和强调中国人民的饭碗不论在何时都要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在这个过程要做到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丰产增收为核心,同时也要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和农业生产情况,依靠农业科技支撑和创新,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增加资源利用率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已经连续20年实现增产。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中下水平,如何用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全世界近1/5的人口,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

浙江地区可耕地资源一直较少,自古就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由于耕地资源紧缺,该地区农业发展一直存在保护耕地与季节性抛荒的矛盾,使得耕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此外,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之间存在矛盾,其中农民种粮效益低,特别是纯粹的依靠耕地生活的农民,其效应较低,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当前农业生产上对农药化肥过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加重,进而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是破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创新,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谋划新思路,开发新空间,转变发展方式,这是目前农业生产的重要思路。

为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浙江地区通过调研和总结,提出了“千斤粮,万元钱”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指种植户在一个生产年度内,通过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或综合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该模式在浙江地区由于效益较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种养类型较多,且经济效益突出等特点。

1.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发展概况

目前,浙江省提出的“千斤粮,万元钱”发展模式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粮食生产,这种发展模式是区域农业转型升级,转变方式、寻求生态发展的重要模式。现阶段,冬春季种植瓜菜类,而夏秋季种植粮食作物是“千斤粮,万元钱”发展模式的重要形式。

“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提出与发展在浙江地区有着较长的发展,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浙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蔬菜瓜果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减少。这种种植模式的改变,极大的提高了农民收入,且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避免冬季耕地的闲赋。这种种植模式起初主要为稻菜轮作等,表现为晚稻与冬春季节经济作物交替种植,例如“晚稻——春大豆”,“晚稻——春玉米”等,这些种植模式都与当地的种植习惯有机结合。但由于当时设施农业不够发达,使得蔬菜等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当时的生产水平,使得粮食产量得到保障,但要实现稻田万元收入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人们对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急剧增加。故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追求更为高效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逐渐形成了“单季优质晚稻——大棚时鲜食蔬菜、名优瓜果”等为主体的稻田粮经复合型“千斤粮,万元钱”模式。这个时候由于农业设施水平的提高,适当的瓜果蔬菜的品质、产量以及效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对粮食的生产也不会产生影响。目前“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已经成为浙江地区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建设节约型、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

2.“千斤粮,万元钱”主要模式以及效益

2.1 晚稻一大棚瓜菜“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概述

“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在浙江地区的发展比较成熟,其主要模式为“晚稻一大棚瓜菜”,该模式是在单季晚稻收获后,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晚稻——大棚生姜”、“晚稻——大棚冬瓜”等模式,均为一季粮食作物加一季大棚瓜菜,形成全年“两种两收”的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这种“两种两收”的种植模式既能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同时还能有效的保证瓜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效益增加,是当前稻田“千斤粮,万元钱”模式中高效、值得推广又便于农民接受和实践的一种种植方式。

2.2 稻田“千斤粮,万元钱”种养模式

“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下,千斤粮食是基础,万元钱是模式的重点。但是水稻-瓜菜轮作中,大部分蔬菜都为旱地作物,而江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多,水系比较发达。因此,在低洼田地上种植大棚蔬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法保证“万元钱”。故而在低洼田地选择种养相结合模式是保证“千斤粮,万元钱”的新方式。浙南地区自古就有在稻田中养鱼的记载,而浙中地区则出现稻田养蟹等种养新模式,由于浙北地区人们喜食甲鱼,而温室中养殖的甲鱼品质较差,此外人们对甲鱼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浙北地区的“稻鱼共生,闲田养鸭”是低洼田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重要手段。这些不同类型的种养模式,表明当前“千斤粮,万元钱”种养模式已经深入到农民心中,成为他们提高收入的新出路。

3 “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推广意义和作用

正如古谚语所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充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抓好粮食生产这个基础性、重要性和战略性资源的生产和供应,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浙江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也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的播种面积、总产量以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粮食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时候都需要从种粮大省进行运输才能维持粮食平衡。与此同时,促进农民增收是保持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农民收入较低,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且对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具有一定影响,进而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浙江地区提出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是在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保证千斤粮的基础上,实现万元钱的收益。现阶段主要有冬春季种植各类瓜菜,夏秋季种植晚稻或者水稻和水产品共养的方式来实现。此外,稻田还是重要的人工湿地,对于调节区域生态环境,防洪蓄洪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稻田“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不仅能够稳定粮食生产,还能够保持生态平衡,这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浙江省在实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的两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浙江地区水土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而且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开发现代农业,实现多元化产出,满足人们和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浙江地区对稻田“千斤粮,万元钱”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与推广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猜你喜欢

瓜菜晚稻种养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
海南冬季瓜菜开始批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