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铁精神内涵解读

2021-12-26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强国高铁交通

沈 锐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河南 郑州 450052)

43年前,邓小平在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日本“光-81号”新干线时曾发出感慨:“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适合了,坐这个车”。13年前,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4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正式面世。今天,中国高铁一路高歌,运营里程世界第一,技术装备世界领先,唱响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时代强音。中国高铁这趟时代列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变革、经济社会的进步,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折射出中国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体现了中国大国崛起的道路自信,更展示了中国铁路人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

一、开放包容,领跑科技发展新时代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当今,科学发展不仅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武器,也是行业振兴的灵丹妙药。日本耗时半个世纪铺设了2325公里的新干线,法国花费四十余年搭建覆盖大半个法国的TGV高速列车网络,德国历经二十载贯通了1560公里的城际高铁。西方科技强国用高铁技术进步改变了铁路发展夕阳西下的窘境,也为中国铁路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发展高速铁路的需求更为强烈。首先,中国的铁路网密度尚不及欧美国家100年前的水平,人均铁路里程也不及欧美国家平均水平;其次,人民对铁路发展的需求依然强烈,期待着更快速便捷的出行体验。因此,中国铁路毅然选择了发展高铁。然而,中国高铁发展之路首先面临着国外技术封锁的难题,怎么办?从零起步是一种选择,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抢抓战略机遇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要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中国铁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地域之限,放弃个体利益,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真正实现了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当中国高铁屡屡填补世界空白、刷新世界纪录之时,曾借力巨人的我们,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这条符合中国国情、充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又何尝不是值得分享的宝贵经验?开放包容,是我们从高铁发展模式中汲取的中国智慧。

二、自主创新,标注中国制造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如果自主创新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实践证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没有捷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中国高铁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自主创新的信心,通过多年砥砺苦练内功,不仅打造了中国自己的高铁品牌,也凝练了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精神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仅仅掌握在少数几个科技强国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后来居上,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自己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中国的铁路技术装备制造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毋庸讳言,中国制造曾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中国老百姓却舍近求远,去国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但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高铁精益求精,正是线路、车辆等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才有了中国高铁运行之稳这个“独门秘籍”。网络热传一段视频:京沪高铁上,列车时速指向300公里,一位乘客将一枚硬币竖立在列车窗台上,竟然做到8分钟不倒!正是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才有了中国高铁运行安全稳定这个“看家本领”。世界上通用的安全标准是高铁每运行百万公里故障不多于2件,而中国高铁则实现了平均故障率低于每百万公里0.43件。中国高铁弯道超车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即使是从跟跑开始,只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能逐步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进入领跑集团。解码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自主创新,精益求精贯穿始终。这是中国高铁后来居上的秘诀所在,也是中国高铁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报国为民,提交人民满意新答卷

2020年“十一”期间,一档由央视和国铁集团合作推出的电视宣传片《坐着高铁看中国》,通过8天8条主线,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透过屏幕,我们乘坐在风驰电掣的高铁上,充分感受了中国高铁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中国铁路人始终坚持以“交通先行”为己任,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宗旨,用自身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中国高铁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攻坚克难都彰显了中国铁路人报国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与运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便捷舒适出行的强烈需求,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前进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国已基本建成连接主要城市群,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初步实现了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1~2小时交通圈。“八纵八横”高铁网基本成型,为“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先行保障。可以说,中国高铁引发了一场交通革命!一座座新城因高铁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因高铁实现弯道超车,一条条旅游线路因高铁由冷转热,高铁更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在江西上饶四十八镇,高铁开通仅一年,当地就新增农家乐20余家,乡村旅游从业者增至4000余人,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高铁不仅成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润滑剂。中国高铁发展秉承报国为民的初衷,在赢得国家认可、群众称赞的同时,也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勇当先行,迈向交通强国新征程

从“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再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中国铁路始终保持大局意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交通强国的战略安排,勇当先行,争创一流。建设现代化交通强国,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迈向新时代交通强国的目标,中国高铁发展的信心更足,动力更强,步伐更大。再过15年,中国高铁将是怎样的面貌?7万公里的世界最大规模高铁线路修建完成,拥有“超级智慧大脑”的“复兴号”列车将使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间3小时通达,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连,都市圈内1小时通勤,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到那时,一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现代化高铁网密织成型,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高保障的高铁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铁发展,我们的底气何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铁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中国高铁线路建设投资高位运行,每年保持在8000亿元,营运里程、旅客周转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当前,拥有雄厚实力、美好前景的中国高铁,必将以必胜的信心和斗志,在迈向新时代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勇当先行。

中国高铁发展虽时间不长,但成就非凡,它代表了中国铁路最精湛的技术,代表着铁路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代表着开放包容、自主创新,报国为民、勇当先行的时代精神。“高铁精神”是对铁路人最大的赞誉,是催人奋进的冲锋号,广大铁路人应在“高铁精神”的引领下,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不断提高高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强国高铁交通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纺织强国再出发
繁忙的交通
高铁会飞吗
秦晋争霸
小小交通劝导员
第一次坐高铁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