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弱株小穗及空杆的成因与防止对策

2021-12-26左端荣葛丽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穗弱苗小苗

左端荣,葛丽君

(1.涟水县农业技术中心,江苏涟水 223400;2.涟水县高沟镇经济发展局,江苏涟水 223400)

0 引言

据调查,目前大面积生产上的玉米弱株小穗、空杆率,每亩一般总株数的15%~22%(其中空杆率3%~5%)左右,使每亩产量因此而降低13%~15%左右(减产61.5 kg/667m2),江苏省玉米面积40万hm2(单产500 kg计算),总产要减3.6亿kg,相当于4.67万hm2多玉米面积的总产量,可谓损失巨大。

1 原因分析

1.1 种子质量问题

1.1.1 杂交种子纯度不合标准,混杂退化严重。据河北省种子部门资料:监定27个单交种、140份不同来源的种子,平均纯度90.1%,其中达到部颁一级种子标准(98%)的仅5%,二级标准(96%)的占13.6%,最差的纯度只有38.8%。影响杂交玉米种纯度的主要原因是自交株,所占比例大约为82%。据山东农科院资料:一代种子的典型性每降低1%,每亩要减产8.16 kg。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制种单位和个体生产农户,在市场上玉米杂交种紧俏年份,唯利是图,以二代假冒一代推售给用户,种植后苗株分离现象尤为严重,分离植株型约占20%~25%,这些植株往往形成弱株小穗和空杆。

1.1.2 种子饱满度不够,大小不齐。据试验测定,大粒种与中粒种的苗子株高,各群体内个体之间高低悬殊分别为25 cm和46 cm,而混合粒则相差95 cm;茎粗前两者相差都为0.3 cm,后者则相差0.5 cm;穗粒数前两者相差256粒和272粒,而后者则相差404粒。又据调查分析,株高分布每相差1 cm,穗粒数就减少6.45粒,群体中的小苗有1/3强形成空杆,能结实的成熟时单株干重也仅及正常植株的40.3%,穗粒数减少42.9%,千粒重降低24%,单株产量降低57.2%。据估算,由于小株弱苗存在,每亩约减产9.3%。

1.1.3 种子生活力下降。在灌浆收获期间若受到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或保管期间方法不当,均会降低发芽率和发芽势,使出苗快慢不一,造成个体间生长发育进程的差异。

1.2 环境条件的影响

1.2.1 土壤养分不平衡,施肥方法不佳。人们往往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忽视微肥配合,而使某种元素相对不足,形成病态苗。据研究,在农田生物的循环中,每年1 hm2地耗损锌38.7~61.5 g,锰57.3~79.5 g,硼11.55~26.25 g,如果将农作物秸秆全部还田,微量元素也仅仅能回收当季吸收的50%,尚有50%的微量元素要靠外界来补给。尤其是高产杂交品种被广泛应用推广之后,微量元素的缺乏问题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淮安市土壤有效态锌含量仅0.4~0.68 PPM,低于临界(0.5 PPM)的占40%。近三年,全市推广玉米施用锌肥面积2.42万hm2,据24个点调查数据:平均增产玉米籽粒40.9~69 kg/667m2。土壤缺锌,玉米节间伸长拉不开,使玉米叶片丛生在一起,叶脉间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形成病态株,结果为弱株小穗或不抽穗,而成空杆。

此外,大量营养元素的配合是否适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氮肥过多,缺乏磷肥,则穗分化迟缓,开花延迟,小穗、空杆增加;严重缺钾时,果穗则不易形成,或果穗尖端缺粒、粒少、籽轻减产。

1.2.2 水、旱灾害影响。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遇到水、旱灾,对玉米生长都是不利,当土壤含水量超过一定值时,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分受阻,光合能力减弱,特别是穗分化期影响则更大,即使后来土壤水分恢复正常,少数植株也很难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这部分植株往往不利于成穗形成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本地区2020年8月份的多日连阴雨则是玉米形成高空杆率以及小穗的一个重要原因。

旱灾影响不轻于水害,据盆栽试验表明:在玉米拔节以后、果穗分化阶段,干旱既不利于肥效的发挥,又影响到玉米的生理活动和雌穗发育,使植株矮小,雌雄穗花期不调,形成小穗、甚至空杆;灌浆期间的连续干旱,则可使粒重降低10.1%,秕粒数增加,较对照减产15.6%。

1.3 栽培技术水平不高

1.3.1 播种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整地不平、施肥不匀、播种深浅和复土不一致,及至欠墒播种、烂耕烂种,均会造成出苗早晚不一。据调查资料:NK718玉米,播种深度为5 cm的苗高为48 cm,展开叶7张,可见叶10张,第1~2张展开叶的叶面积分别为2.5 cm2和6.6 cm2;而同期播种深度为10 cm的,因幼苗出土晚,养分消耗多,长势差,株高较前者矮20 cm,展开叶、可见叶均较前者少2张,第1~2张展开叶的叶面积较前者分别少0.5 cm2和1.6 cm2。

1.3.2 补种、补栽晚,管理未跟上,造成苗株两级分化。据调查,补种、补栽苗有三分之二形成小苗、弱苗,因此形成小穗或空杆,而导致减产。

1.3.3 种植密度不合理。有些田块密度过大或稀稠不匀,则田间植株互相遮蔽,不通风透光,影响光合作用,易产生弱株小苗和小穗或空杆。据调查,苏玉10号每亩植5 500株,较4 500株弱株小苗率高13.4%。

1.3.4 病虫害防治不好。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以及玉米螟的为害,都会影响光合产物形成,以及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从而导致果穗发育不良。同时灰飞虱传播而导致的玉米粗缩病,也可直接使玉米畸形而不能抽穗结实。

2 对策

2.1 提高制种质量,选用纯度高的杂交良种

在玉米制种过程中,严格去杂去雄,确保高纯度种子用于生产,禁止使用混杂退化种,大力推广应用高产潜力大、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杂交良种。提倡种子粒选,实行大、中、小粒分级播种,同时可在播前搞好种子药剂处理防地下害虫,保证玉米出苗整齐一致,平衡生长。

2.2 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2.2.1 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做到均匀开穴或开沟点播,落籽均匀,施足种肥,肥、种隔离,覆土深浅一致,要求播种深3~5 cm;墒情欠佳时,要带水播种,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2.2.2 推广配方施肥,做到养分平衡。改进施肥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做到适量增施氮肥、普施磷钾肥,补施锌、硼等微肥。一般要求底施高浓度复合肥25~30 kg/667m2,或土杂肥1 000~1 500 kg/667m2、尿素5~8 kg/667m2、过磷酸钙25 kg/667m2和氧化钾5~8 kg/667m2作基肥。锌肥施用最好是作基肥,用硫酸锌1~1.5 kg/667m2或多效锌2.5~3 kg/667m2,和有机肥拌和施用,但不能和磷肥混合施用。在追肥上,应采取轻施苗肥、巧施重施拔节孕穗肥、酌情施用粒肥的运筹方式,以保证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2.2.3 缺苗断垄,补种、补栽要早。一般在齐苗后抓紧进行,活棵后要追肥浇水,赶大苗,防止壮苗欺弱苗。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苗株平衡生长,对缺苗不重的田块,可以在其邻近采取一穴留双株,以保证个体间生长一致。

2.2.4 间、定苗要早。齐苗后即间苗,五叶期定苗。定苗原则,留平衡苗,去大、小苗、病苗、异株苗。

2.2.5 看苗管理,控大促小。偏肥偏水促小苗、弱苗转化为壮苗,达到群体平衡。

2.2.6 密植要合理。目前大田生产上密度显普遍不足,但是个别田块有些偏密,肥水跟不上,小穗、空杆率也上升。在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结合本地的土质、茬口、土壤肥力以及栽培水平等来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不能过密。紧凑型品种或矮杆早熟品种应适当密植,一般在4 200~4 500株/667m2为宜。平展型品种或高杆晚熟品种要适当稀植,一般在3 500~3 800株/667m2左右。

2.3 创造生长发育良好环境

1)田间沟系要配套,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提高玉米抗灾能力。

2)田块要整平,畦面中间不要过高,否则雨水易把畦面养分冲走,畦边挂不住养分,造成畦边玉米弱苗、穗小、产量低。

3)播种后,遇大暴雨,要及时松土除草。天旱不雨,土壤失墒,要浇水灌溉,有利玉米苗株生长发育。

4)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断垄缺苗,病株不实。在具体病虫害防治上,各个农户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防治技术意见,适时适药对症做好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保证玉米高产丰收。

猜你喜欢

小穗弱苗小苗
弱苗也有用
弱苗也有用
拯救小苗
最新研究表明,不育小穗有助于提高高粱等禾本植物的产量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
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
守信
守信
油菜弱苗的分类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