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与森林虫害预防措施研究
2021-12-26蒲蕴
蒲 蕴
(积石山县林草中心,甘肃积石山 731700)
0 引言
林木在种植阶段或生长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灾害或极端天气比如干旱或洪水的影响,又或者易受到针对林木的病毒细菌传染,致使树林遭受大规模的虫害灾难,若不加以人为防控或治理任其扩散,会直接影响森林的生态平衡,以及造成生态条件的恶化,进而对农林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活环境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1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分类
1.1 生物群落建造技术
在林业生态工程中,针对生物群落功能的建造尤为重要。生物群落本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集中在同一种生长环境或地域内的所有生物种族群落的集合,在这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十分协调的共同生活。这个群落的组成部分有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体,它们在整个生物群落系统中默契的配合与运作。例如最能体现其功能的生产力方面,生物群落中的绿色植物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植物们能够通过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将体内的无机物质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向环境中扩散释放,这是生物群落里最重要的条件,也是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条件的最基本功能;在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的循环方面,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植物)能在土壤或者水分中、吸收N、P、S、Ca、K、Mg等其他元素的无机养分,这些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形成部分。同时,消费者(动物)在食用植物或其他动物时,从中取得这些元素。最后,分解者(细菌、微生物等)在分解动、植物的已死躯体时,这个分解过程产生的养分会被释放并归还自然环境之中,再次被植物吸收。所以通过生物群落的有效建造,科学增强植物群落的质量,能够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对温室效应起到明显减缓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的生存环境,也能促进人类生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1.2 环境改良工程技术
对于现阶段我国自然环境的情况,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可以相对缓解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2.96%,低于全球平均覆盖率30.7%,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对比并结合我国人口数量来看,可以说我国是一个缺乏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土壤的荒漠化是会使其生产力大大降低的,成为浪费空间资源的荒地废地,所以森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森林中的树木可以对土壤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水分能在树根与土壤之间充分运动,从而有效减缓土地荒漠化。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树木的各部分组织都能承受降雨乃至极端天气对土壤的直接侵蚀。而树木又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对土壤也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与聚集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等养分的储存与吸收,极大缓解了土壤本身的生存环境压力。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汽车的广泛使用或工业生产中燃烧的煤与石油,都会向大气中释放污染物,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而自然森林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二氧化硫进行有效吸收,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而且森林还可以对水流进行细微调节,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状况的作用。环境改良型生态工程的应用之下,能够为抵御自然灾害和维持生态平衡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1.3 林业生态管理技术
从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管理模式来看,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规范性规章制度的设立尤为重要。专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会提高整体林业生态技术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水平,良好且高效的运作林业工程内部的系统,使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在林业事业发展中稳步前行。在优秀的管理模式之下,各个部门之间的调节与交流也会增强一定的效率,从而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有着高质量的完成。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之下,才能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的全局把控及针对性环节的设计,为改善环境做出具体贡献,从而促进环境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创新[1]。
2 森林虫害的预防措施分析
2.1 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质树苗种植
选择在该区域最适合生存的当地树种进行种植,要比其他的外来树种好很多,首先外地树苗的运输就是一大难题。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导致树苗含水量的缺失,增加运输成本,外地树苗的检疫工作也极为重要,若出现漏检等现象,反而为病虫害的大规模入侵创造了条件,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林业生态工程系统,森林也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为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在满足检疫条件下,先小范围试种,期间定期观察并记录树苗的存活情况及周边土壤成分,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传播手段。试种期间,相关技术人员需加强对树苗的科学管理能力,对树苗成长的情况进行细致记录,这种方式能够直接体现该树种对这片土壤的具体作用,所以一定要确保苗木在任何时间段都有着较好的成长水平。若树苗的存活率较高,再进一步安排适当的植树人员。依据种植区域的科学划分计划进行简单的分组,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例如对土壤的初步施肥,要使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环保肥料,对加强土壤的病害防护有明显作用,以及对杂草或周边杂树进行修剪整理、为树苗及时补充相应的水分、以及检测种植区域的土壤成分等,科学的种植技术手段能提高森林的基础防护水平,也为森林本身天然防护力的增强起到明显作用。科学种植后,要定期的封锁山林全面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防止人为破坏而造成的林业经济损失[2]。
2.2 结合林业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
其实人工造林技术最大优势的体现,就是它可以提高树木本身对病害、虫灾的抵抗性,显著的降低森林病虫害水平,进而为森林内部的生态平衡保驾护航。不同的树种有着不同的特征,生存的地理环境与条件也大不相同。根据树种的属性来看,同样一片森林可以种植最少两个树种的混交林。树种的合理搭配,例如乔木和灌木的混交林,森林内部由于不同树种的高度不一,直接弱化了阳光的直射,从而有效减小了气温变化的幅度,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对比单一树种,不同树种的落叶掉进土壤后,分布较为复杂,一定程度上使树根下的土壤更加肥沃、营养成分也更加多元,为提高病虫害的防护提供了根本基础。混交林不易生长害虫喜爱的食物种类,因其树木杂交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树木的免疫力,有效增加了林木的种类,促进生态平衡的同时丰富了森林内物种多样性。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我国十分注重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只有结合科技的发展手段,贯彻科学理论原则,才是对改良整体环境的有效路径。
2.3 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的防治技术,一般指在自然界中、针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培育,繁殖那些对自然环境及生态有积极作用的天敌。比如以益虫治害虫的一对一精准防治,相对低廉的成本投入,并且还能节省农药资源的使用,进而达到环保效果。或细菌、病菌这类微生物的合理培育利用对治理虫害也有明显帮助,因为一些森林病虫是无法对病毒或者细菌产生抗药性的,而且这种病菌并不会在土壤中残留,只对病虫起作用,且效果显著,近年来微生物治虫方式在所有的防治技术中拔得头筹。或在国内外相对流行的、以转基因技术为主的防治技术,直接培养具有抗虫性基因的相关农作物或树木。以及使相同种类昆虫释放的雌激素将害虫中的雄虫进行诱捕杀害,性激素防治手段有望替换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杀虫剂,毕竟化学杀虫剂有可能通过空气、土壤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进而危害到人类的生存。显著增强绿色无害技术的使用,从本质上对森林病虫害问题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林业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2.4 科学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通过建立针对森林病虫害的专业防护治理体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系统、巧妙地研究、利用生物基本生活习性等途径,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尽可能加强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无公害、绿色的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同时,要及时引进科学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完善对树木检疫的实时监测系统。除了原有相对传统的物理防治手段,还可以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系统,利用计算机设置的报警系统有效地对森林内外进行监测,实现林业现代信息化管理,将森林害虫的防治与经营之间巧妙结合,从而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将会大幅度改善我国森林质量,只有改善了森林质量,才能使森林的基本功能得到有效运行,进而改变整体的生态环境[3]。
3 结语
总的来看,保护森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越发重视解决的事情。林业地区经济、内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的有效实施密切相关。将提高森林的天然资源储备量作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优先任务,建立和谐完善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系统,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