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的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分析

2021-12-26尹传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植保农作物危害

尹传坤

(沂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沂南 276300)

0 引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作物的种植更加看重产量,对质量不太重视,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保证产量存在不合理使用农药的现象,出现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污染、病虫害加剧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

1 农药的危害性

1.1 危害生态环境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会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等造成严重影响,农药的利用率有限,意味着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随着空气和水源向周围扩散,对空气质量和水源质量造成危害,继而影响到周边居民的饮食和生活。而且农药的使用是一个长期多次的模式,大量的农药残留逐渐堆积在土壤中,对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造成影响,出现土壤酸性加强、土壤板结的现象,降低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分解能力,影响后续种植[1]。

1.2 危害人体健康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三类,慢性危害、急性危害、致癌或基因突变。其中,慢性危害是指从事农药喷洒工作的种植人员、制药人员、周边群众,长期接触农药或农药残留物,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皮肤、空气、水等进入人体,在体内不断堆积,对人体内的免疫器官造成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发生农药中毒的情况。同时,农药的过度使用,会使含有大量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如果没有处理干净就购买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急性危害是指生物误食农药或者直接接触到高毒性的农药,出现抽搐、昏厥,甚至死亡的情况。致癌或基因突变是指在长期农药残留的接触中,受有害成分影响,正常基因突变为癌性基因,继而发展为恶性肿瘤,并有一定的概率遗传给后代[2]。

1.3 危害生物平衡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平衡关系,相互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实现了生物种类、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使用农药,会有效防止有害生物,但是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在消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致使有益生物因食物短缺数量骤减,或者直接消灭了有益生物,打破了对有害生物的束缚,繁殖速度无法控制,从而导致生态物种的平衡。同时,长期使用农药,会增加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甚至导致其发生变异,不再害怕农药,这将大大降低农药的防治作用,继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

2 绿色植保技术分析

绿色植保技术是现代农业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原则,紧密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实现科学防控、绿色防控。同时,通过全面普及推广绿色植保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合理控制农业污染,有效提高农作物品质安全,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转变,实现绿色农产品、绿色家园的创建。

2.1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产品

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产品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侵害,因此,一定要注意农药产品应用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通过现代农业监测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病虫害预测、诊断以及危害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害的生长规律、繁殖速度、生物特性,并依据土壤条件、气候影响、农业用具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确定农药产品的种类、比例和方式,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相关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还需要实时跟踪病虫害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式、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有效提高农药产品的实用性。同时,要加强检测和控制,对禁止和停用的农药严格把控市场,如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除草醚等,避免再次流通使用,对部分范围内禁用的农药,如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毒死蜱、三唑磷,禁止在水稻上使用氟苯虫酰胺,加强宣传监控,加强种植人员对相关农药政策的了解,合理控制农药产品的使用种类和剂量,避免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出现的不合规用药现象,减少农药污染。此外,还需要加强绿色新型农药产品的研发,优化农药产品剂型、丰富产品种类、降低产品毒性,实现农药产品的低毒化。

同时,农药助剂也是绿色农业、植保飞防等国家农业战略、政策等纵深推进,植保工作施药技术、施药装备精准、低量、对靶、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农药桶混功能性助剂为例,它是一种现混现用的助剂产品,需要在农药使用时与农药产品一起添加在农药药液中,能够改善药液在靶标上的附着、展布或渗透,能降低植物抗药性、改善喷雾质量、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在我国,大部分飞防作业开展环境较为复杂,其最佳作业环境为风速大于3级、温度小于37℃、湿度大于50%,否则,很难保证飞防效果。而且在飞防施药过程中,喷雾量少、药物浓度高、雾滴细,每亩喷施药量为300~1 000 mL,是常规喷雾量的几十分之一,这些都会造成雾滴漂移和严重蒸发,导致大量喷雾药液浪费,也会增加环境安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飞防助剂,不仅可以减低农药制剂稀释液的表面张力,提高雾化效果,提高雾滴沉降速率和抗漂移能力,还能提高药液在叶面的附着力、展着性和润湿性,降低雾滴挥发速度,从而提升药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避免因雨水冲刷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

2.2 构建和谐植物保护体系

自然界拥有独特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必须要正视有害生物的合理存在,将有害生物数量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再在此基础之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尽可能创建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能够充分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的生态条件,既能够为有害生物提供生存条件,也能为有益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所以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明白单一的化学农药手段只能达到短期的成效,若想实现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治标不治本,因此需要构建和谐的植物保护体系,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实现生态系统和防护。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准确地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病虫害预警平台和数据库,如通过无人值守气象站,对当地空气、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实时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至控制中心,同时,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数据库中的防治知识、预测预报模型预测的病虫害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发生程度等进行自动分析预测对策。然后,建立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不能以病虫害的杀死率为唯一标准,应该结合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依据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病虫害程度,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维护生态平衡。

随后,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系统,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侵害,以小麦为例,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经常出现小麦蚜虫这种虫害,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入蚜虫的自然天敌瓢虫、草蛉虫、食蚜蝇、蜘蛛等,有效防止蚜虫危害,或者发生麦蜘蛛的虫害时,可以采用人工释放捕食螨的方法进行防治,降低化学药品造成的危害。同时,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就需要正视有害生物在生物链中的位置,保留一定数量的有害生物,保证有益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防止手段、用药方法、后期效果、突发情况等录入病虫害数据库,为下一次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方案,降低因防治方式不合理、应用环节误差等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

2.3 建立专业绿色植保队伍

近年来,绿色植保技术不断在我国普及推广,但是部分地区仍然遵循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没有实现植保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阻碍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绿色植保技术有一定的专业性,单纯的宣传无法得到成效,我国部分地区并没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尤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积极运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改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新兴人才,逐渐建立起专业的绿色植保队伍,不断拓宽技术示范圈,详细介绍讲解核心技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指导方案,将绿色植保技术深入推广到当地的农业种植中[3]。另一方面,借助国家不断发布的惠农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性,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针对性、具体化的技术服务,让群众认识到使用新型农业生产设备和农药产品对农作物种植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推进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药的滥用、不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生物平衡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要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大力推广普及绿色植保技术,通过合理利用农药产品、构建和谐的植物保护体系、以及建立专业的绿色植保队伍,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植保农作物危害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药+酒 危害大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