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2-26盛寿勤
盛寿勤
(天长市水利工程管理所,安徽天长 239300)
0 引言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紧张,近些年来我国灌溉区域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但是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因为缺乏实际建设经验和科学的理论指导,现阶段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设计和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目标,水资源节约效果不够理想。为此,需要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研究,提高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更多的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降低农田灌溉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概念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指通过一定的节水技术将天然降水充分利用,使用最少的水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灌溉的效果,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水资源使用总量。我国传统农田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灌溉效果不够理想,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了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国家提出了大力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同等水资源使用量的情况下,灌溉更大面积的农田,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举措。
2 当前我国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建设设计不够科学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存在大量的基础性工程建设,还需要结合多项高效节水技术,建设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科学、全面的设计方案。但是当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节水技术应用效果不足,导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际效果与设计目标相差甚远。
2.2 工程建设缺乏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我国部分灌区所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果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粗放,没有达到国家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造质量标准要求。水利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对于灌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明确的标准,只有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实施,才能够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在此项工作内容中许多工程建设单位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2.3 节水技术较为落后
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保障,但是因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节水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在灌溉后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差,过于粗放的灌溉模式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甚至许多灌溉工程中灌溉量都超过了农作物生长所需,没有结合农作物实际情况设定灌溉标准,节水技术应用较为落后[1]。节水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我国农业灌溉节水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多种具有高度实践操作性的节水技术被应用在农田灌溉中,但是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所选择的节水技术较为落后,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建设效果。
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有效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多项有效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科学设计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到灌区进行全面的调研,明确该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类型和所需灌溉水量,从而设计科学的灌溉指标,确定最优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其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具体的节水效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达到最大效果。
3.2 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质量是影响工程发挥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规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使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3.3 加强节水技术研究和创新
节水技术是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核心,只有科学高效的节水技术才能够降低灌溉水资源的使用量。节水技术的创新是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性保障因素,需要针对灌区农作物的产业结构,设计出最佳的节水方案,才能够提高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水利工程部门需要提高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确保节水技术创新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不断完善节水核心技术,是促进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的根本性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及在天长市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积累的心得及经验教训,对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所应用的几种节水技术作如下总结。
3.3.1 渠道输水节水技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灌溉水的运输通常是采用沟渠漫灌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输水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蒸发和渗漏。但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采用多种新型的防渗漏材料,如渠道混凝土衬砌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渠道输水效率。
3.3.2 灌溉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核心关键点,传统大规模漫灌的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且漫灌会对农作物生长土壤产生较大的冲刷力,使其土壤被破坏,养分被冲走,对农作物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量采用了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微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形适应力,在大、中、小型农田都可以采用,通过水泵等压力把水资源输送到田间,再通过喷头把水资源转化为小水滴,使水资源能够均匀的喷洒在农田之中,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相比,可以使农作物接收水资源更加均匀,但是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不适合在风力较大的地区使用;滴灌技术理论上是节水效果最佳的技术之一,但是滴灌成本过高,目前仅在一些经济利润较高的农作物上使用,近些年来滴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在普通灌溉区域的农田中,滴灌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仅仅湿润农作物根部的地区,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防止出现土壤板结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还能够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所以在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微灌溉技术一般在大棚模式的农作物灌溉中使用,因为微灌溉技术需要铺设的基础设备较多,成本较高,适合在大棚等经济性质较高的农业生产中应用,微灌溉技术的最主要特点是能够对灌溉水量进行调节,还能够通过管道进行营养物质输送,使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被农作物吸收,同时减少水资源使用。
3.3.3 结合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立节水计量体系。利用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采取的先进工程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同步进行节水计量设施的施工。可根据灌区输水渠道过流断面及流量大小,采用智能化明渠流量测量系统或全渠宽测控一体化流量计量系统,设置适用的流量显示仪、GPRS通讯模块、终端处理软件等,将经营户用水情况通过各类流量计实时采集,然后通过GPRS通讯模块发送到区域用水协会中心站,中心站通过计算机软件及时掌握水情、用水量,达到计量证据充分、合理、清晰。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不能满足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首先,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需要考虑到灌区农田的面积、土壤类型、土质以及农作物面积等,以保证农作物生长为基础要求,根据灌区农田面积调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模,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浪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模过大,不仅会花费更多的建设成本,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其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需要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根据农田所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做好备用水资源储备工作,防止因天气原因降水减少影响灌溉效果,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负面影响,所以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配置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资源来源。第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需要做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配套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使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节水效果。例如通过建立灌溉实时监测平台,对实时的灌溉水量进行调整,能够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率。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农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未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节水灌溉技术将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灌溉水量进行实时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远程调整灌溉水量,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自动分析当前农作物需要的灌溉水量等技术将会逐渐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使用。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全面减少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浪费,使我国农业灌溉领域向节水方向不断迈进。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项有效的优化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灌溉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提高灌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降低水资源总消耗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