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26王军霞
王军霞
(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山西长治 046000)
0 引言
山西是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祥地,而长治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区。目前,在实践生产中,中药材产业链相对完整,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整个过程,奠定了中药材产业的物质基础,中医药强省战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契机。下面就结合长治实际,从中药材产业现状分析其发展态势,以及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药材企业发展壮大的相关策略。
1 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长治市是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境内中药材品种和蕴藏量极其丰富,有文字记载的植物药材就达300余种,被誉为“神农故里,药材之乡”。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新型支柱产业。下面从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1.1 生产规模逐步壮大
按照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长治市一直是全省的重点发展区域,2017年被认定为“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到9.20万hm2,产量达到8.2万t,分别占全省1/4和1/5,位列全省第一。主要种植品种有党参、连翘、苦参、山桃仁、黄芩、菊花等。其中,道地药材党参约0.27万hm2,资源量占到全省的90%左右,传统道地,品质优良,在全国乃至亚洲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经相关部门测定,上党党参中有效成分党参炔苷质量分数为10.62%、苍术内酯Ⅲ含量0.01%以上,均高于甘肃党参和四川党参;连翘面积6.93万hm2,资源量占到全省的60%,基本为山坡野生抚育,品质纯正,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1.2 生产经营效益增加
全市现有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349家,其中振东制药、太行药业、山西康宝生物、壶关邦仕得、正来制药等制药企业15家,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31家,带动中药材种植户达4.79万户,户均中药材种植收入近万元,中药材产业效益逐年提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作为主要的抗流感类中药材原料刚性需求旺盛,相关药材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其中,连翘价格由40元/kg增长至70元/kg,增幅达75%;党参价格由30元/kg增长至50元/kg,增幅67%;黄芩、柴胡、金银花、板蓝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种植户收入明显。2020年,全市中药材产量8.2万t,产值约20亿,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6%以上,全市农民人均中药材种植收入达到830元。
1.3 增加销售渠道凸显成效
加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构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宽中药材市场销售渠道。为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质的改变,中药材龙头企业纷纷建设仓储物流基地,有效促进中药材市场供给,增加经济收益,稳定中药材的市场占比和市场价格。初步统计,全市现有中药材仓储库200余座,仓储面积20万m2,仓储能力达6万t;其中,振东集团在平顺县建有4万t中药材仓储中心。持续推进有形市场建设,不断壮大线下销售,潞州区上党中药材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面积1.5万m2,配套中药材展示厅、商铺、药膳餐饮服务等商贸主体;积极培育无形市场,布局线上销售网络,在淘宝、京东开设中药材和药茶旗舰店,仅平顺县发展电商企业15家、网商和微商400余家,2019年线上中药材销售额达2亿。
2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的品种质量不高
想要培育的品种呈现出高质量,首先要保证种植的种子优良特性。但是在实际种植中,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还没有统一制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很多种植户来说,中药材种子的培育技术和专业认识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种植户是让种子自由生长,呈现自然状态,就会出现种植品种混乱、品质一般的情况。也有的种植户有多年种植经验,但是在品种选择上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种子退化严重,自繁自用,药材产量因此就会比较低,药材成本含量也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药材的质量,这样的半成品无法用于临床医疗,缺少实际疗效。总的来看,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不足,科研研究时间并不长。所以,从事中药材研究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相关部门也缺少对中药材品种良性培育种植的意识,选种滞后发展,能够呈现高质量的药材较少。
2.2 种植者缺少专业培育知识
由于种植户缺少专业的培育知识,中药材产业在种植技术上还不成熟,缺少专业种植的技术人员的针对性指导。所以,种植管理存在疏漏,粗略型经营者居多。在这样的种植基础上,药材产量和质量就无法保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解决生产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很多种植户还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重视价格不重视技术,造成品种产量低、品质一般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
2.3 缺少对药材产品的宣传
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步晚,时间短,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由此,国内外对健康中医药产品才开始重视,并受到市场的欢迎。长治市作为中药材重要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在当前政策指引下本该得到更快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趋势相对缓慢,除了客观因素的限制,最重要的是缺少对中药材产品的宣传,缺少对药材品牌建立的意识,缺少具有知名度的产品,产业影响力不够,也就很难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目前时代发展中,很多资源和发展方式可以解决宣传不足的问题,比如:招商引资、网络宣传等,但由于长治市在产品宣传上力度不大,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宣传不到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
3.1 培育优质品种,推进药材规范种植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下,进行优质品种培育是保障药材质量、产量的关键。国家也充分认识到药材品质问题,在良种培育环节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因此,要有序进行优质品种培育工作,首先,要进行优质资源的搜集,经过重重筛选,选择并确定优质种子,以此建立稳定的品种培育基地,对优质种源进行脱毒繁殖,从种植初始阶段保障药材的质量[2]。并且要加大对种子的研究,充分挖掘优质资源,将其培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药材品种。其次,要合理科学种植,在进行药材培育中,要遵循生态法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序规范化种植。要结合种植区域的环境、自然气候、培育经验等方面,综合统筹,合理利用药材种植产地的优势条件,制定科学培育方案,实现不同中药材的间作、轮作、套种有序进行。此外,在种植期间,应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最后,在满足优质种植条件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品的价值,运用药材加工技术进行深加工,在保障中药材产品药性成分和疗效的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口服液、颗粒等产品,具有容易贮存、口感微甜、便携等特点,不仅符合中药产品医疗作用,还能满足消费者对医学保健产品的需求。
3.2 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
需要积极培养中药材龙头企业,促进药材产品转化升级。改变落后的发展模式,加强强企带动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举措:其一,利用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引入中药材技术成熟企业,并利用中药材集中基地和种植户对品种的培育,形成完备的产业模式,结合本地区的资源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其二,确立好市级农业融资担保企业,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进一步针对药材产品发展模式、企业生产规模进行合理安排部署,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确立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精细化,划分为小目标和大目标,小目标就是在短期内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良品种,完善基地生产环境和技术,保障产品正常流程,规范加工;大目标就是长远规划,加强龙头企业引入,围绕着强企发展,带动周边市县药材产业同步同行,打造国家知名品牌,丰富中药材品种,繁荣药材市场,促进产业增收增产。
3.3 创建知名品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创建药材产业知名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各个平台,让优质的药材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快建立长治市中药材规范化交易市场,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产品宣传,也可以通过淘宝直播、抖音直播等方式,扩大市场影响力,打造中药材品牌和知名度。同时,针对当地主要药材生产区域建立规范化的药材仓储基地,保障药材生产、加工、贮存、晾晒等需求。此外,近年来旅游业加速发展,很多乡村地区自然景观、地方特色、民宿等都吸引着公众,而长治也可以借鉴营销策略,运用线上媒体进行地方特色宣传,突出当地药材产业优势,通过必要的药材节日活动,扩大当地药材影响力。
3.4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要想长足发展,质量是生命,技术是保障。因此,必须做好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其一,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对药材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水平。其二,对村干部、生产主体、乡镇相关技术人员等在育苗、种植、管理、采收技术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三,立足中药资源优势品种和关键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充满活力的中药创新研发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合上述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阐述,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增加,药材产业需要精心培育品种,运用技术、资金等优势条件,加快产业升级,扩大影响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