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2021-12-26韩涛
韩 涛
(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邹平 256200)
0 引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是与城镇互相促进、共生共存的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而随着我国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发展产生的矛盾,在农村显现的尤为突出。在农村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实时察觉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从根本上稳定国家农业经济。
1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十分曲折,一度在市场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农民仍有赖于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种植观念和生产方式过于传统,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意愿也十分微弱;和农业发达的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化农业基础建设还相对薄弱,一些必要的基建设施类似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区域发展不够均衡,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而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都对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改革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却不够强,对文化技能知识和先进农业科技掌握程度不深,导致经济效益与精神投入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业部门,可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仍很大,这些劳动力的成功转移与否,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
2 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路径
2.1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注重信息化的转变
农业现代化发展指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再用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从而创造一个高产量、优质量、低耗能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及一个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环保、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只有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广大农民才会摆脱靠天吃饭的难题,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随着我国目前农业状况来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则是农业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及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农业传统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这是促进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改造传统的农业方式的需要,也是农村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选。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在人们尽可能多产生满足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的同时确保食物安全,又能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从而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生态资源以及保护自然环境,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贡献力量。
2.2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我国已开始试点部分农村出台各项重大举措,重点推动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及产业化进程,逐步开放主要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由市场调节取代农产品的计划调拨,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想要快速实现农村经济的优化升级,就要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和分解,深化体制改革,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有效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划分耕种的产区,进行区域的规划和部署,再将现代创新农业的理念运用到集体经济管理之中,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和总结,明确农村发展方向以针对性提高生产效率。乡村振兴战略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调整供给关系,优化农业生产与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对生产绿色食品的思想观念,确保农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强化生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争取在农业重大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同时,结合农业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创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和种植养殖业系统。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物流实体要成为农业领域实践的第一产物,着重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现代工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从根本上拓宽广大农民群众的就业渠道,从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而非单纯数字、数据的增长。
2.3 优化农村基层制度,助推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
我国农村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实行基层民主自制,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民主自制,是最关乎人民切身利益与农村发展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下,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许多农村处在偏远地区,基层党员的年龄偏大,过长时间没有接受当今信息时代对农业经济的新认识,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没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是无法带领农民群众参与到实质的农业经济里的,没有了参与感,相对应就是生产力低下,使农民失去相应动力,那么是否符合做农业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就有待商榷了。一定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建设,同时吸收有才华、有素养、懂得观察经济发展趋势的党员干部,要有一颗真正愿意为农民群众做实事的心,这样才能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只有那种政治思想和觉悟都足够高的领军人物,才能从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角度出发,为农民群众争取高效的回报,农民有了回报才会参与感十足,才会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农业经济强大起来的根本动力。结合越来越丰富的科技生产手段,在优化了的政策制度之下,若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与农业人才团队积极配合、思想交流,衍生出更加创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方法指日可待,从而对农业经济内部循环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
2.4 引进农业相关技术人才,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长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拥有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国家需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实现科技带动集体经济平稳增长,要加快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政策。如果能培养出一批能够长期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这将对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建立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在政治发展平台方面,充分发挥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作用,坚持把提高政治素质,懂经营、会管理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而在农业基地搭建方面,应充分发挥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入村进户、一对一帮扶活动,以实用的推广技术手段,来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科学技术服务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宣传作用,从领导机制的构成、制度的建设、工作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强化落实。可以利用村级活动室或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对群众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知识,分发农业技术资料,一一接受村民群众咨询,并深入实践第一线的答疑解惑、科普,以增强群众对农业经济的认识。人才个人方面也需要重视,比如可以从提升相关待遇、改善交通或公共设施方面等硬件条件着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减少人才心理上的落差,十分有利于人才团队为发展农业增添活力。
3 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关键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一定要科学规划整体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项目和经济发展模式而非盲目跟风的发展。同时也要积极的创新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思路,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思路,不断推陈出新,扩大市场竞争力。
3.2 合理的促进统筹规划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统筹规划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农业基础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等共同发展,合理分配资源,价值最大化,监督机制同时建立,避免存在分配不明确的现象、阻碍农业经济发展进程。配合落实政府出台的助农政策,促使大中型农产品加工厂将位置选在农村建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保障民生。同时,加大金融行业的发展力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绿色的金融环境,旨在引入社会资金发展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和分布实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发挥引领作用[3]。
3.3 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刻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城乡发展均衡,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同时也能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发展,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来看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农村社会成果,具有关键力量。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能够全心全意的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出贡献,从各方面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水平,保障农村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同样对我国而言意义重大,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就是落实各类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即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阻碍,但只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落实每一步政策,以科技强农为本,就会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