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1-12-26杨秀芳
杨秀芳
(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榆林 719300)
0 引言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近些年玉米的产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维持在26000万t左右。而且随着农户玉米栽培技术掌握的越来越深入,对病虫害的防治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玉米的产量还会呈现小幅的提升。农户应当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思想,严格使用玉米栽培技术,并科学防范病虫害。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科学进行选种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科学对玉米进行选种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应当尽量选择优质的种子,同时结合自己实际的种植需求,选择那些在对应土质中能够健康生长的、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要想提升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应当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农户需要注意种子的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对当地气温的适应能力。在确定好玉米种子的类型之后,还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农户需要对种子使用水浸泡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除此之外,农户还需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包衣。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指定的药物包裹在种子表面,来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降低种子被虫害侵袭的风险。在具体进行玉米选种的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可以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
1.2 合理进行土壤选择
土壤对于玉米的生长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户在进行玉米种植时,也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处理。因为不同类型的种子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结果,而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其它各种影响因素对玉米种子的出苗和生长也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农户在进行玉米种植之前,需要疏松土壤,尽量避免田间有大块、整块的土壤,因为只有在疏松的土壤中,玉米的根系才能够更好地生长,抓地力才能够得到保证。而且还要对土壤的土质进行合理选择,如果土质不合理,很有可能影响玉米根系的吸水能力,进而影响玉米营养获取,导致其发育出现问题。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吸收水分,还要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所以应当尽量选择那些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的田地进行种植。另外,农户还要定期对土壤进行除菌,将虫害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1.3 加强种植管理
玉米的种植管理指的是玉米在播种之后到收获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玉米的种植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农户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田间资源,但要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避免玉米植株过于密集,这样有可能导致玉米在土壤中争夺营养,发育不良。而且那些相对较矮的植株在被那些相对较高的植株遮挡之后,有可能接触不到足够的阳光,也会影响生长。在进行田间种植管理时,还要定期对玉米进行施药,科学合理的保证玉米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够避免遭到病虫害的侵袭。一旦发生病虫害,农户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解决方法,尽量避免病虫害的扩大,这样才能够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1.4 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随着农户思想认识的提升,精细化的田间管理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玉米生长分为三个不同的生育阶段: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应当采取精细的管理措施。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松土、除草和施肥工作采取的方法略有不同。应当注意的是准确的把控施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严格控制不同阶段施肥的量,避免因为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的情况。同时,还要保证施肥量足够,避免因为施肥量过少而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农户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尤其要注意对极端天气进行防控。玉米的发穗期,农户还要选择人工授粉或者自然授粉。如果自然授粉的条件不允许,农户可以使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在玉米的收获阶段,也要进行足够的浇水和施肥工作。如果在收获阶段客观的环境因素不允许,可以适当延后收获。尤其现如今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遍,农户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对玉米进行收货,能够大大提升效率。
2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
玉米最常见的虫害主要包括黏虫、蝗虫、玉米螟、蚜虫等。在这些虫害中,黏虫的繁殖能力较强,而且经常会在清晨以及傍晚进行活动,活动范围较大,喜潮湿。黏虫对于玉米的危害较大,幼虫阶段就会暴食玉米叶片,导致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绝收。玉米蚜虫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蚜虫吸食玉米植株叶片的枝叶,不仅会阻碍植株叶片的生长,还会进行广泛传播,造成区域性的危害。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年能繁殖10个世代以上,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能受孕,通过孤雌繁殖来快速扩大族群。蝗虫对于玉米的危害也较大,而且蝗虫食量大,能够快速吞食玉米植株,造成玉米减产。而且蝗虫还可以通过飞行来快速扩大侵害面积,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玉米螟作为一种常见的虫害,也应当受到农户的重视,尤其当玉米螟处于成虫阶段时,会大连吞食玉米茎叶,造成减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玉米螟造成的玉米减产会达到5%~15%左右。
玉米最常见的病害为黑穗病和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通常也称条纹病、枯叶病。这种病害主要威胁玉米的叶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出现,而且危害严重。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不过茎部也有可能发病。小斑病的斑点呈现水渍状,形状较小,随后会逐渐扩大,直至边缘有紫色或者红色纹圈。小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在玉米植株上越冬,然后借助风雨进行传播。尤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传播更快。玉米黑穗病也是我国玉米的主要病害,尤其在春玉米种植产区高发。这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穗,会让植株的茎秆呈现上粗下细的状态,叶片呈现暗绿色,叶片坚硬,最终导致整个穗部变黑、坏死。
2.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对玉米的虫害进行防治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虫害类型、阶段以及玉米的生长时期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不过,农户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的方式,从源头上降低虫害侵袭的风险。比如,农户可以选择一些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并通过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为亲本,获得具有抗病能力的后代。在播种之前,农户还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比如,农户可以将药剂包裹在种子表面,通过拌种、浸种、种衣剂处理等多种方法来提高种子的抗虫害能力。一旦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虫害,农户首先需要明确虫害的种类,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比如,在应对玉米螟时,农户可以选择和田间临近的地区进行小面积的诱集带,尤其需要在春玉米播种前一个月左右进行。农户还可以选择物理防治的方法,通过高压汞灯来诱虫,保持灯距150 m。而且,在灯下面应当设置直径为1 m的水池,池内水深应至少为6 cm,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并每天对池内死蛾进行处理。
在对玉米的病害进行防治时,农户也要根据病害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方法。比如,在对玉米黑穗病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不过总的来说,戊唑醇的效果最好,而且安全性高,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让玉米植株的根系更加发达。农户可以在玉米播种前用10%烯唑醇乳油20 g湿拌玉米种100 kg,堆闷24 h。也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治黑穗病。在对玉米的大斑病进行防治时,农户应当注意肥水的管理,注意氮磷的合理搭配使用,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 结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尤其在近几年我国玉米加工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人们对于玉米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增长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更应当注重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并严格使用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并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农户应当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