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研究
2021-12-26莫云豹
莫云豹
(广东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广东 广州 510173)
在“建设和谐生态环境”战略实施中,为有效改善当前林业发展现状,保证植树造林工作的高效化开展,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绿化面积,同时在确保林业稳定建设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和谐格局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现阶段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成效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两点,即林地问题和林产质量问题,为此在对林业种植栽培技术进行不断优化的前提下,保证林木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现已迫在眉睫。
1.现阶段我国造林现状的剖析
1.1 合理林业造林规划的缺失
在进行造林时,造林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否,对造林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目前来看,部分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工作人员在面对造林工作时,规划的重心始终集中于造林面积,未能就造林区域实况进行系统化剖析,盲目造林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无法有效保证林木成活率,区域整体状况的发展不容乐观。
1.2 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不科学
造林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依赖造林技术手段的高低,但另一方面还是与林木幼苗本身质量息息相关。品质优良的幼苗在进行造林时,能确保造林取得预期目标,但若是采用了品质较弱的幼苗,在同样抚育情况下幼苗的成活率就会大大减少,成木质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再加之造林前期准备工作的不深入、不彻底,给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剖析
2.1 科学选择苗木
在造林作业过程中,为保证预期造林作业目标的实现,合理化选择造林植被也是目前改善造林现状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为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种植苗木进行合理化选择,是提高区域林业经济的有效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在选择苗木时,种植户不仅要考虑区域气候特征、地域特性,还要在综合考虑消费市场的同时,尽可能选择区域内已经种植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树种作为造林对象,以便保障区域内苗木的成活率。
2.2 营造良好植被生长环境
在造林时,造林区域环境对于造林成效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想取得预期的造林成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区域造林机构需在大面积造林时,要进行造林区域现场勘查,在全面掌握和了解区域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化改良,以便于在构建良好造林环境时,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除此之外在育苗地选择时,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率,通常来讲种植户需选择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地势平坦且气候良好的区域作为育苗区需注意的是,虽然在湿润、酸性土壤中更适合林木生长,但为了避免后期各种病虫害的高频发生,种植户还要保证育苗区没有种植过马铃薯、大豆、蔬菜。除此之外在完成育苗区选择工作后,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种植户需在育苗前做好育苗区的整地、深耕作业,并通过加入适量有机肥在满足林木生长时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同时,确保预期种植目标的达成。
2.3 播种施肥工作
在后期林木培养过程中,灌溉和施工工作的科学实施,是确保预期种植目标实现的有效渠道。从某方面来讲,在林木栽培过程中,第一次灌溉是在出苗后,通过适量浇水用以稳苗;第二次灌溉是在出苗后的两个月左右,种植户要严格控制浇水量。直到进入快速生长期可结合气候变化适量增加浇水量和浇水频率,待幼苗生长进入后期后为防止幼苗木质化要停止灌溉。施肥工作的开展其目的是用以满足苗木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种植户需保证施肥工作的科学落实。如在幼苗期,种植户需多施加氮肥,苗木生长后则要多施加钾肥,并且不再施用氮肥。
2.4 确保后期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在后期造林管理过程中,针对枯树和死树区域种植户需做好定期更换工作,以此在确保树木正常生长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栽培目的。除此之外,为切实有效地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在造林绿化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需加强对树木的抚育工作,通过定期松土施肥来满足树木生长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对田间杂草进行及时清理,对林间树木进行修剪以此在确保间植作业规范合理化的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
3.现代林业造林技术方式剖析
3.1 播种造林
所谓“播种造林”其实简单来讲,就是直接播种树种到造林区域,相比其他造林技术,播种造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下的显著优势,但却对于造林区域土壤条件有着较高要求,区域内土壤囊括丰富营养物质和充足水分。相比其他造林技术,播种造林省去了育苗培育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人工造林成本,为确保后期苗木的正常生长,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工作人员,需根据造林区域的种植条件,合理选择培育树木类型,并提高对树种挑选的重视度,以此来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率。
3.2 分殖造林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造林方式,分殖造林在使用过程中,其主要就是通过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树木的根系或者枝干)作为培育对象,将其直接植入土地当中。低成本、短育苗周期以及保持原林木的优秀基因是“分殖造林”技术的显著优势,但这项技术在具体化应用过程中,却也存在所造林木寿命短、种植环境较为严格的劣势。在培育时为确保后期苗木的正常生长,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工作人员需尽可能选择带有优秀基因的林木营养器官,以此在提高林木成活率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3.3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也是现阶段一种现代化造林技术手段,但这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它并非是一年四季都可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这项技术对造林区域的温度、湿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对于插条的选取也十分严格。通常来讲,插条造林这项技术一般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应用频率较高,在使用时插条的要尽量选择足龄且有粗度,插条苗出土后需要对其进行覆土、覆膜处理,以此来确保幼苗的成活率,确保预期造林目标的达成。
3.4 插根造林法
与插条造林相比,插根造林的使用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即通常来讲这项造林技术也一般是在春季和秋季使用。从某方面来讲,为确保预期造林目标的实现,这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在选取树根时要保留侧根和须根,并将其埋在疏松地,之后压实浇水处理。
4.现代林业营林管理的基本概述
4.1 确保树苗培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营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林业造林工作质量和效率,从某方面来讲要想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只有保证树苗培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才能确保幼苗质量处于优良状态,进而显著地提高树木后期成活率。在进行树苗培育时,区域林业管理局需从根本上提高对种植基地建设工作的投资力度,并在培育过程中根据搜集的树木生长信息,依据其生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方案,切实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4.2 建立健全完善的苗圃运营机制
在进行营林管理过程中,苗圃运营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来看,区域林业局总站在苗圃运营机制建立过程中需从实际出发,通过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抑或是通过与承包商签订相关的协议,以便于在提高苗圃经营灵活度的基础上,推进苗圃的市场化经营发展,由此在全面降低育苗和造林成本投入力度的同时,以便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3 对培育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
在营林管理中,为全面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培育技术手段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也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区域林业局总站工作人员在育苗培育过程中,为确保预期育种规模的实现,需做好如下工作,即选择高质量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合理化应用壮苗培育技术、运输时做好树苗根系的保护管理工作、运输到达指定位置后尽快栽种。
4.4 确保抚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进行抚育管理时,确保抚育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确保树苗培育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渠道。据调查抚育资金通常是由专业部门保管,在进行营林管理过程中,为提高资金利用率,工作人员需依据树种特点和造林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树种采取针对性的抚育方式,以便于在全面深化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剖析
5.1 雷达遥感技术
以昆虫信号感应为核心的雷达遥感技术,是近年来为保障周边生态平衡被广泛应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相比传统防治技术手段,无论是在技术操作抑或是防治成效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优势,对保障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造林面积在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频次和危害面积也逐年上升,为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收集并分析生物间信息传递来获取生物物种和数量的雷达遥感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经调查,雷达技术在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和检测有害生物信号,林区监控室就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来判断有害生物的范围、种类进行集中防治,遥感技术则是主要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来对有害生物进行诱导捕捉,由此来保障有害生物防治的高效性。
5.2 无人机喷药技术
相比传统人力喷药技术,无人机喷药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工作业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同时这项技术还具有可操控、作业面积广以及作业灵活性强的显著优势,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无人机喷药技术是基于GPS定位功能下对特定林区内有害生物进行的防治手段,具体来讲就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通过借助雷达、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来精准化找到林区中被有害生物影响的区域,之后通过利用专业软件合理化设计喷洒路径、喷洒量以及飞行高度,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剖析
6.1 建立完善的生物防御预警机制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生物防御预警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的生物监测网络体系现已迫在眉睫。在经济快速化发展的产业时代背景下,预警监测工作作为林业防治工作的起点,预警机制的高效建立可在全方位监测林区的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由此确保了预期防治目标的达成。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防治效果,区域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加强对执行效果的监督和检查,此外还要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系统化综合评析,保障各项防治工作的规范化落实。
6.2 科学化开展生物防治工作
与其他防治方式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无污染的显著优势,是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简单来讲所谓“生物防治”,就是林业防治工作者依据区域有害生物特性进行的防治技术,经调查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两种,即引进林区有害生物天敌(如对于鼠害、兔害,防护工作者可通过搭建适合猫头鹰、狐狸等生物生活的环境将其吸引过程,对老鼠和兔子进行诱捕)抑或是运用生物制剂(不育剂、生物灭鼠剂)。从某方面来讲,在有害生物天敌引进过程中,为规避有害生物克星壮大后演变成另类性有害生物,在引进生物时工作人员需引进多个物种。
6.3 科学化开展化学、物理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具体化应用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需在保证有害生物防治有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污染程度小、产生抗药性概率低的药物进行防治,由此来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除化学防治方式外,通过人工干预进行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由于其自身低成本、高效率等显著优势,现阶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来讲就是防治工作人员可在幼苗上涂抹杀虫剂、修剪存在病虫害的树枝,从而在破坏有害生物生活环境的同时避免有害生物的持续蔓延和扩张。
7.结语
概而言之,林业作为我国重要基础产业,造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保障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现阶段,为确保预期造林目标的实现,区域林业和草原局造林总站需立足区域造林环境,通过在优化栽培技术的同时合理化选择造林技术手段,以便于在全面深化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加快林业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