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2021-12-26董丽英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战略

董丽英

(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江苏 常州 213016)

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要立足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统筹协调推进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针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落实和完善,一方面可以解决相关地区存在的社会矛盾,同时还可以使得民族之间实现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在该区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也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对现有的东北少数民族区域实行统筹的发展规划,对现有的乡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并且根据不同的乡村发展状况来采取不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时,打造少数民族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实现相关区域的脱贫致富。

1.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社会矛盾

长期以来,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环节中,往往是侧重针对东部沿海以及各交通枢纽的经济建设活动,然而却严重地忽视了当下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从而使得现阶段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文化区域与汉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此而带来的社会矛盾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总体来说,我国当前部分社会矛盾是由于区域性的经济建设不平衡而导致的。因此,现阶段我国落实乡村战略计划,一方面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和沟通,带动少数民族同胞共同致富。此外,融合乡村振兴计划也可以使得我国自然资源得到更为合理高效的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增长点。

1.2 实现少数民族的团结

一直以来,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地通常是采用自治的管理方式,而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其所在的乡村区域往往远离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因此,使得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活动相对较为滞后。同时,由于东北少数民族乡村部落在经济建设方面缺少专业性的认知,并且很少与我国经济核心地带进行有效地融合和沟通。因此,此类区域的少数民族团体与我国主体民族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疏远感。而有效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到对应的东北少数民族区域部落中,将先进的生产理念、管理理念,运用到针对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教育等相关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改革地区内少数民族同胞的幸福感,有利于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1.3 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将乡村振兴作为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带动乡村人群全面的致富,推进农村经济的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而东北少数民族村落区域在原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很难以得到快速的发展,以至于该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综合生活水平还相对较为低下,并且也使得相关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为落后。而针对特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的战略规划,因此在此类地区施行乡村振兴活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东北少数民族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2.1 注重规划

在落实东北少数民族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中,首先要实施前期高质量、高效率的规划工作。相关部门需要依据东北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明确对应的乡村振兴战略执行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针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处理,明确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在落实相应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期间,还需要开展层次化的规划建设工作,例如分清该时期所需要落实的重点工程、重大发展计划和重大行动,以此来实现各类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前期相应的规划统筹管理,尽可能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实现城乡有效融合,并且打造区域一体的经济模式,融合多规合一的乡村布局改造。

2.2 抓政策

建设三农人才团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东北区域的地方政府可以号召外出务工的人员进行返乡创业,同时相应的地方政府还需要组建相关少数民族区域的村民开展劳动培训,结合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以及知识分子下乡参与建设等相应的工作号召,来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同时,在区域的高校内实施定向培养计划,鼓励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融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不断壮大现有的三农团队。

加大财政投入:在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在完成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之后,还需要为相应的规划活动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具体地说,东北地方政府可以与当地的社会资本进行有效合作,结合财政补贴、奖励、税收减免等相应的形式,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到当地进行发展。

保护农民权益: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实现乡村地区人群的脱贫致富。因此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期间,最主要还是要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政府需要将农民放置于相关工作的主体地位,例如加强针对农村土地产权的保护工作,引导多元化的市场入驻到乡村经济的建设中,增加农村人民的收入。

2.3 坚持党的领导

在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期间,各级单位、部门以及群众都需要时刻落实贯彻以党的领导为主要的工作形式。在进行相关规划建设的工作期间,还需要组建党组织机构,尽可能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具体来说,在组建党组织部门时,需要尽可能从三农团队中挑选出表现优异、且思想觉悟较高的人员融入党组织中,来引导相应的人员开展后续的乡村规划活动。此外,还需要在相关工作中加强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村民权利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坚守党的精神和党的纪律,开拓进取,实现东北区域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同时也确保相应的人民群众能够全面了解党的政策。

3.东北少数民族区域乡村振兴特色化路径分析

3.1 统筹发展空间

当前,在东北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活动中,需要相关部门尊重当前的实际自然发展规律,并且确实地深入到该区域主体的功能区,开展精确高效的乡村改革工作,落实针对各开发区的建设工作。在针对东北区域内的村落尽可能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建设工作中,以及提高城市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功能,尽可能结合东北地区城镇资源,对现有的乡村区域实行经济反哺的发展策略,例如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北部,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该地的乡村可以跟随沈阳的发展,打造相应的旅游产业。并且结合东北区域实际的地理人文特征,开展特色化的产业链打造活动。此外,在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尽可能采取功能互补、多规合一的设计思维,并且在对东北少数民族聚集地产业链设计打造环节,以及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环节,尽可能采取统筹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对现有的乡村规模和分布状况进行确认和重新规划,结合当地乡村的特色产业,打造相应的乡村品牌构建现代化文明乡村。

3.2 优化乡村布局

当前,针对东北乡村少数民族区域,具有较高的村落分散度。因此,在落实对其的乡村战略规划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对相关农业功能区进行定制。同时,对粮食生产区进行统一的划分,实现该少数民族区域农业、生态、科技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全面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文化习惯,以及其传统的乡村机理和格局,对现有的乡村公共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建造,对乡村空间进行合理地布局和设计,确保对应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例如辽宁省丹东市边境,与朝鲜隔河相望,该区域创办的民族学校有3500余名学生,少数民族占了三分之一。此外,还需要加强针对东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明确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

3.3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在落实针对东北少数民族区域的乡村战略规划的工作中,应当适应不同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对应的区域条件现有的资源状况,开展特色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切忌在落实相应的规划活动中开展一刀切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在现有的产业链规模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改造活动,确保相关产业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此外,针对临近城镇的少数民族乡村部落,相关部门需要考量其对应的发展特征,并且适当地将其融入周边城市的发展中,来谋取进一步的乡村经济发展。此外,还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来打造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落实针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及公共环境的改造工作,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此外,针对部分少数民族部落,进行适当地重新搬迁和规划,尽可能避免其受到自然灾害的袭扰。同时,针对东北自然保护区域,则尽可能地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对其的规划和开发。例如,针对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自然风景区,在落实对该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的工作中,应当全面注重生态的保护。

3.4 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当前,针对东北少数民族聚集地等相应的乡村区域,要结合其相应的特色产业为主,来开展相关乡村振兴活动。例如,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等,结合相应的地理特征,以及其优势品种,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基地。例如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油料、香料、染料等植物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在该地区可以打造香料的生产加工基地。根据相关地区的特色产业结构,融入现阶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及时地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升级和换代,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此外,在农业食品方面,落实针对该少数民族区域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工作,打造相应的农业品牌。同时,针对重点自然风景区,应当积极地考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融合相应的生态服务业,提升其经济建设的综合水平。

3.5 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化的指标体系

总体来说,在少数民族区域内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地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此外还需要在具体的发展建设工作中构建相应的指标,对应的指标制定工作应当结合各少数民族各区域具体的状况。具体来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指标的建立,即产业发展指标、乡村生态宜居指标、乡村文明指标、环境污染整治指标、人民生活幸福指标。同时,制定短期的发展目标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在相应的时段及时地检验相关指标完善状况,并且落实下一步的规划和发展。

3.6 精确脱贫

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广大的乡村区域人口实现脱贫。针对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区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将对应的脱贫工作放在首位,而每一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实际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活动中,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对于东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各家各户的贫困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并且引入精确扶贫项目,帮助其脱贫。同时,还需要落实民生工程的建设工作,例如,促进光纤、水利工程、网络工程的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中,政府需要积极地引入相应的企业入驻到相应的发展区域,完善地区的产业链,全面推行旅游、文化、健康、生态和谐共进发展体系的建设工作,针对各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特色来选择对应的工业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体系。同时还需要建立发展经营的主体,例如新兴农场、合作社等,以此来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促进该区域的群众共同进步、共同富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只有落实这些措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振兴、绿色振兴,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此外,在落实针对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活动中,也需要融合时代发展的特征,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并且建立对应的项目示范基地,落实生产、销售、经营、售后一体化的农业发展体系。

猜你喜欢

东北少数民族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战略
战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