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的关系
2021-12-26李春潭
李春潭
(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莱州 261400)
1.问题提出背景
植物保护是系统地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合理以及经济的措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目标植物不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能够增加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从而充分保证生态环境、人类经济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植物保护需要充分实现“人治”,也就是在植物保护的实践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能够科学地解决好人同自然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便增加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这一内容,其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业更是与工业、服务业等息息相关,特别是涉及环境、生产方式以及人口等方面,在现代化的制造模式以及科学理念的推动下,农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多考验。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在生产农作物环节当中,相关植物的生长需要用到含毒性的化学药剂,而化学药剂使用不当对于环境的影响,同样也干扰了农业健康发展的进程,并且还会导致美丽乡村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2.植物保护和农业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植物保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在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种植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在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当中,农作物的比例每年都上升,所以,要想促进农业领域的良好繁荣,就必须要强化对植物保护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化学药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生产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诸多植被都会受到相应的干扰,无论是在改善植物病症,还是在消灭害虫的过程中,农村通常都会对某个区域内的植物造成较大的干扰,甚至还会导致大面积植物保护问题的发生。此外,不少的化学药剂、化肥等自身存在着渗透性,通常还会导致附近的水源或者泥土受到污染,可能造成该区域当中被污染的土壤不适宜继续耕种,相应地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国家颁布了促进植物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形成了植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具体的植物保护实践当中,部分地区难以高效率地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等,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层层阻碍,导致了一些区域的植物保护工作实际收效甚微,这同样也是限制我国农业健康发展重要因素。
2.2 农业健康发展对植物资源的保护作用
因为市场经济自身的作用,农业要想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有较好的突破,就应当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质量,这也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所以,在现代化农业工程当中,不单单要落实农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对植物资源的高效率保护,进而更好地提高对植物保护的效益以及对资源的关注度。在这一环节当中,各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才可以保证在开展工作当中,促进农民的相关经济效益增加。同时,惟有不断强化农民务农的自信心,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为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打下稳定的基础,并且还能够进一步促使城乡经济协同性的发展。政府通过刺激农民生产主动性,可以很大程度上从各方面提升农业生产的数量以及质量。为更好地解决农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各方面遇到的问题,要不断增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视程度,主动地普及一流的农业技术,广大植物保护专业工作者应积极下沉到田间地头,广泛地、全面地发动广大农民朋友,让更多的农民可以得到优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发展之路当中,逐步完成对农业发展状况的完善。基于相关的程度而言,农业良好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资源保护率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植物资源得到更加科学与标准化的运用,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内农业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学术界关于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的研究
国内学术人员针对植物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具体文献相对较多,其观点是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属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植物保护属于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农业发展同样也推动了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发展。赵君法在《刍议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文当中明确表示,科学地运用化学药剂,形成生态农业,强化生物防治力度属于强化植物保护以及农业科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自199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起,我国便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2005年起第一次明确表示要打造“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并且在2005年末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自此以后,便慢慢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归纳到七大战略性产业第一位,并且在201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逐渐降低资源消耗同产能升级的联系,环境保护同市场繁荣更是完成了空前的一致。2016年7月《“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与环保督查、巡查制度的全方位落地,极大地彰显了中国政府下大气力解决当下环境保护问题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全球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需要贯彻健康节约型的新思想,大力提倡科学、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保合作,打造绿色健康的社会,共同实现2030年科学性目标。”近年来,绿色发展思想逐渐推动国内社会的升级,指引全球的绿色发展潮流。
4.植物保护和农业健康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1 农民群众缺乏正确意识
中国的诸多农村区域,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差的农村,村民只是单纯重视经济效益的增加,并不清楚植物保护以及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保护意识不足更是大大阻碍了当地的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齐头并进。这些农村区域的市场承载量不足,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把目光集中到增加经济效益上,不重视农业的良好发展,就难以完成对植物的高效保护。基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中国部分地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还是难以实现根本性的升级,这同样也是现阶段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经年累月,一定会导致环境问题起到较大的负面作用。两者彼此作用,既难以实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增益,又无法促进当地农业的健康发展。
4.2 土地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
在生产环节当中,农民群众更加重视经济效益的增加,在种植环节当中并没有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具体状况,不科学种植的现象时有发生。现阶段,土地资源被历代农民耕种使用,无论生产效率还是土壤肥力都大不如从前。在该种植规模持续延伸的前提下,农作物的种类、数量有增无减,造成一些地区土壤无法适应农作物生长。同时,土壤也会受到化学药剂的污染,导致其质量不断降低。现阶段,如果不科学运用土地资源,在生长环节当中,植物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如果在此条件下植物再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可能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农民因此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进而威胁到农业的健康发展。
4.3 生物灾害与化学药剂使用的影响严重
目前,因为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持续提升。无论是针对生态环境还是植物保护,生物灾害的作用都更加广泛。暴雨、干旱等极端气候同样会造成植物生长产生相应的负面作用,植物的正常发展面临着阻力。针对生物灾害等弊端,许多农民刻意地提高化学药剂以及化肥的应用程度。农村没有进行高效率的教育与推广,农民通常都会盲目以及错误地运用肥料以及化学药剂,不仅会干扰到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同时还会加剧对环境的污染。部分农村地区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时间一长还会对附近土壤产生不良干扰,造成周边的植物难以正常生长。
5.加强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措施
植物保护这类综合性的工程包括了农作物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农业健康发展更是与植物保护息息相关,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同发展。植物保护的系统性管理目标是为了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三方面的效益最大化。应当开展合理性的统筹处理,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保护技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努力提高人们的协同发展理念,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作用,同时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把加强植物保护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5.1 推进植物保护法制化
植物保护属于全方位协同处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环节。农村监管主体经常会发生“责任模糊,权限不明”的状况,监管主体无法实现政府赋予的监督职责,有关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执法部门和地方政府通力配合,把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主体明细化、具体化、综合化,构成较高水平的基层环境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相关主体地位、责任以及权限,认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通过“政府+群众”形式,在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环保、纪检监察等多部门联合指引下,促进村民共治,成立植物保护法制化工作专班,形成农业环境保护的高效协同力量。
5.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在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城市公共交通媒介、电视、手机APP、互联网新媒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广绿色理念以及宣传植物保护思想,倡导生态文明观,强化农业健康发展思想,大力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低碳生产等环保行为,使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5.3 提升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农村厅(局)、地方政府等部门应该狠抓落实、认真履职,制订相关的制度、条例以及规定等,强化执行监督,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多措并举,努力提升人们的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下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依托于城市,无法很好地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还有部分制度难以在农村施行。因此,有关的制度制定部门和专家学者等,必须充分结合农村的具体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农作物生产带来的污染、农村生态保护以及植物保护等制度,大力执行草原生态补偿、排污许可以及环境监测等相关制度,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提升农民的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4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当下,农作物生产过程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科学运用化学药剂的现象,这对农业生产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致使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要想在具体工作当中,不断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重视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现象。农业、综合执法、地方政府等部门,切实做到履职尽责,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制度,指导好当地的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剂。同时,植物保护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应该对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对于滥用、违规使用化学药剂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以此来促使农民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针对一些滥用化学药剂比较严重的区域,还应运用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立即停止一味地化学防治,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有效方式,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轻滥用化学药剂对土壤以及植物的负面影响,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同时,还应当强化对一流农业新技术的研讨与应用,植物保护工作者下沉到农村一线,做好广大农民朋友的“农业政策宣讲员”和“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教育培训广大农民,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田,积极发展种植能手成为科技示范主体,进而带动周边的农户效仿学习,让先进的农业技术真真切切服务于农民、造福于农村,为推动农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农业健康发展也为植物保护提供了必需的农作物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之中,应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注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不断地提高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