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韦皇后从兄韦洽墓志考释

2021-12-26于璐

关键词:绛州韦氏墓志

□于璐

《韦洽墓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众多唐代墓志之一。目前,专门研究韦洽生平事迹,或者具体研究《韦洽墓志》的学者仅有赵振华,他在《洛阳考古》上发表了《记唐代外戚韦洽墓志与赠官诏葬制书》一文,文中对此方《韦洽墓志》及《赠官诏葬制书》进行了释读,因墓志信息量本身就很小,所以作者只对韦洽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韦洽,为唐韦皇后的堂兄,史料中对其鲜有记载。《韦洽墓志》为研究韦洽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依据,墓志志文虽多歌功颂德之语,但仍提及了韦洽的生平事迹,可补韦洽史事之缺,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释读《韦洽墓志》,对研究唐韦皇后家族以及中宗朝政局势也有重要意义。

一、墓志及志文

《韦洽墓志》为青石质,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刻成。志体通长89.5厘米,通宽89.2厘米。志文34行,满行34字,共1069字。失盖。(封二)《韦洽墓志》,全称《大唐赠使持节绛州诸军事绛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韦府君墓志铭并序》,史祥撰文,书者不详。

墓志志文厘定如下:

大唐赠使持节绛州诸军事绛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韦府君墓志铭并序

中散大夫、行著作郎史祥奉敕撰

公讳洽,字洽,京兆杜陵人,即顺天皇后之兄也。原夫二龙,事夏五霸,翼商鲁国。陈诗君臣,义著汉庭。作相父子,荣联事爵。缃图代称,冠冕亦由,河洲应运,景福□臻。灵命先符,凭乎积庆者也。曾祖材,随仪同三司,左武候骠骑将军,坊州刺史,恒安县开国伯,籝金继业,韫玉增价。东京懿戚,右职列于仪同。西汉冠军,崇班加于骠骑。分茅(疏)五等之封,剖竹开百城之位。祖表,随左千牛,皇朝游骑将军,赠特进,使持节扬、宣、滁、婺、和、湖六州诸军事,扬州大都督、魏国公,食邑三千户,珠称耀室,业著隆家。玉曰光庭,道彰观国。两河曰翼,国列大名。淮海惟扬,位光连率。父玄俨,皇朝任工部郎中、河南县令、荆州大都督府司马,海、银、博、许、邢、雅六州刺史,太常卿、工部尚书,赠特进,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大都督、鲁国公,食邑三千户。黄扉袭庆,丹穴腾姿。画省光膺于列星,赤县声驰于象震。由是衡阳展骥,再闻庞统之能;颍川移蝗,更睹次公之化。按六条而刺,举典三礼,以帙宗望重,一时声优八座。嗟乎!魏其密戚,千载不奉于时。时来曲阜,(疏)封九原,空荣于拜后。自蛟门集庆,鸿泽弥优,特进加后。父之班作,牧极人臣之位。公辰象降灵,山海摽量。振芳兰畹,渐润玉田。故能价越连城,声芬十步。奉趍(趋)庭之训,诗礼备闻;怀入室之道,颜冉同德。高尚其志,无待其烟霞。沉冥者心,自齐于得丧。年始丱岁,迄乎知命。未由偃室,自乐颜瓢。知我者稀,在物斯贵。洎皇基再造,景命惟新。孝友睦于中宫,恩荣隆于外戚。爰应旌贲,方谢丘园。起为卫王府典军。卫王以帝子之重,妙选英寮,遂屈盖侯之尊,克谐王告之任。寻属两明开耀,三善升储。敛裾兰阪之前,矫翼摇山之上。除太子左宗卫率,食实封二百户。羽翼之寄,方资真隐。储侍之选,乃仗亲贤。出金穴而称荣,入铜楼而益重。嗟乎!量怀舟擑(楫),不涉巨川,景未桑榆,已沉蒙谷,以神龙三年四月六日,遘疾薨于怀德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椒宫震悼,痛切陟岗。芝绂加哀,情深望岘。赠使持节、绛州诸军(漏“事”字)、绛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丧葬官供,特令优厚。哀荣之礼,存亡斯极。以其年五月廿三日,葬京兆神和之原,礼也。惟公长自高门,生于华胄,不矜侈富,雅尚(huī)谦。栖迟一丘,偃仰三径。晚逢嘉运,席宠涂山。虽丹毂朱门,而怀虚尚白。古之君子,何以加焉。呜呼!行叹孔门,摧梁奄及。于嗟滕室,佳城此穷。嗣子振等,攀慕不及,蒿莪莫辩,痛同极于劬劳,托徽猷于雕撰。于是汗蓬山之简,言杨盛列;勒蒿隧之铭,式存不朽。其词曰:

伟哉灵命,庆彼河洲。易赞家道,风歌帝猷。涂山配夏,大姒与周。于穆外戚,继美前修。其一。

恒安启土,芳猷万古。家擅金籝,国亨大名。俾侯于鲁,莫之与京。姜妊比价,许史增荣。其二(“三”之误)。

公之生也,实钟余庆。神授英灵,人推德政。在否能达,与物无竞。萧然一丘,乐天知命。其四。

蛟门既启,鸰鸟于飞。言应贲帛,遽释荷衣。睢阳武怅,博望戎机。猿岩鹤阙,播美腾徽。其五。

百身不赎,万化终欺。葬者藏也,魂无不之。松风瞑咽,韰露朝滋。三泉一锢,永切如疑。其六。

二、志文考释

关于韦氏家族世系,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王洪军主编的《邹鲁名门望族》“韦氏家族世系考”[1]。本文对韦氏家族族源问题不再做深入研究,只探讨韦洽父亲韦玄俨这一支韦氏家族的世系。另外,志文中有大量关于韦洽的歌功颂德之语,与韦洽生平无关,本文不做考释。

1.志文曰:“大唐赠使持节绛州诸军事绛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韦府君墓志铭并序”。

使持节,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使持节绛州诸军事就是指替皇上掌控绛州的军队,为虚衔。唐代绛州为雄州,《新唐书·地理志》载:“绛州绛郡,雄。”[2]658唐朝前期,州有府、辅、雄、望、紧、上、中、下八等,雄州在上州之上[3]。《通典·职官十五》载:“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之差。”[4]开元、天宝年间,六雄为陕州、怀州、郑州、汴州、魏州、绛州[5]。上州刺史为从三品官,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辅州、雄州、望州、紧州官员阶级同于上州[6],赠韦洽之绛州刺史相当于从三品官。朝廷又追赠韦洽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文散官。

2.志文曰:“中散大夫、行著作郎史祥奉敕撰”。

“史祥”,其人史料无载,仅知同时期外戚《韦玄晞墓志》[7]《窦怀让墓志》也为其所撰。著作郎,属秘书省下的著作局,主要掌管碑志、祝文、祭文职。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阶文散官[8]。《新唐书·百官志》载:“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2]799史祥所任著作郎为从五品官。

3.志文曰:“公讳洽,字洽,京兆杜陵人,即顺天皇后之兄也。……父玄俨,皇朝任工部郎中、河南县令、荆州大都督府司马,海、银、博、许、邢、雅六州刺史,太常卿、工部尚书,赠特进,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大都督、鲁国公,食邑三千户。”

根据此处记述可知,韦洽为唐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顺天皇后即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韦皇后。根据志文所云,韦洽的父亲是韦玄俨,《旧唐书·韦温传》在记述韦温时提及了韦玄俨,指出中宗复位后,追赠“玄俨为特进、并州大都督、鲁国公”[9]3228。与志文记载相互印证。

4.志文曰:“年始丱岁,迄乎知命。未由偃室,自乐颜瓢。”

“丱岁”,意为“幼年”,“知命”意为一个人到了50岁。“偃室”,意为简陋的卧室。“颜瓢”,意为生活贫困。此句话的意思是,韦洽从幼年到50岁的时候,皆闲居陋室,不问世事,虽生活清苦,但也自娱自乐、悠然自得。

韦洽50岁之时,为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韦洽前半生的遭遇,与武则天打击李唐有着深刻联系。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唐中宗李显庸弱无能,缺乏政治手腕,企图联合皇后韦氏家族,组成自己的政治集团,擢升韦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职),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武则天得知后,将李显废为庐陵王,流放南方蛮荒之地。在此期间,韦玄贞一族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韦洽作为韦玄贞的从子,虽未被杀害,但也遭到牵连。唐中宗李显在流放期间,韦皇后陪伴、服侍他,与其相依为命度过14年,李显对韦氏倍加感激。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显与韦皇后回到京城后,与武氏家族关系缓和,余下的韦氏家族也避免了政治迫害,重新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此时,韦洽58岁,已过“知命年”。武则天对李氏、韦氏家族的迫害是导致韦洽58岁之前无法“从政”的直接原因。

5.志文曰:“洎皇基再造,景命惟新。孝友睦于中宫,恩荣隆于外戚。爰应旌贲,方谢丘园。起为卫王府典军。……除太子左宗卫率,食实封二百户。”

李显复为皇太子后,韦氏家族虽再无性命之忧,可以出世为官,但仍不能担任重要官职。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显登基称帝,即志文“洎皇基再造”。随后,李显提拔韦氏族人,以报韦皇后的恩情。志文说,韦洽被提拔为卫王府典军,随后升为太子左宗卫率。韦洽《赠官诏葬制书》①与《韦洽墓志》同时入藏国家博物馆。云:“宁远将军行左宗卫副率韦洽。”确切地说,韦洽应为“左宗卫副率”。据此可知,中宗复位后,韦洽历任卫王府典军、太子左宗卫副率,授宁远将军。《新唐书》《旧唐书》中无韦洽传,也无韦洽担任官职的记载,《韦洽墓志》《赠官诏葬制书》是目前所见关于韦洽官职仅有的记载②《新唐书》《唐会要》记有韦洽,此人生活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非本文之韦洽。,韦洽在武则天打压韦氏前担任什么官职,暂时不得而知。“卫王”,即中宗李显的第三子节愍太子李重俊,卫王府典军为正五品上阶官职。李重俊被封为皇太子后,韦洽又升为“太子左宗卫副率”,掌领左宗卫禁卫军,为正四品官。此时,韦洽已年过花甲之龄,虽在“太子府”为官,但无实权,这和其颠沛流离大半生、韦氏家族再次兴起时其年事已高有直接关系。

再看其弟韦温,因年纪稍小,得到韦皇后重用,升至宰相,与韦皇后联合掌控朝政,形成了与“武氏”匹敌的“韦氏政治集团”。推测,韦温觉得自己哥哥年事已高,所以重点培养韦洽之子韦播[9]1466。韦温在“唐隆政变”前委韦播以统军重任,这也算是对韦洽在官场上失意的一种弥补。那么,作为韦玄俨的儿子、韦皇后的堂兄,韦洽为什么才官至太子左宗卫副率这样的低级官员?为什么韦玄俨另一个儿子韦温可以权倾朝野?为什么韦玄俨的鲁国公爵位传给了韦温而没有传给韦洽?这些都是需要新材料才能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6.志文曰:“(韦洽)以神龙三年四月六日,遘疾薨于怀德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以其年五月廿三日,葬于京兆神和之原,礼也。”

据此可知,韦洽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卒于怀德里的家中。韦洽颠沛闲散大半生后,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他65岁的时候刚刚担任卫王府官职,两年后就过世了,两年朝廷命官,仕宦生涯短得可怜。韦洽因受政治牵连,壮年时政治抱负无以施展,衰年时刚赶上韦氏家族崛起,没想到两年就过世了,仕途上碌碌无为,几乎无事可载,堪称政治的牺牲品,属于个例。

怀德里,在唐都长安城内。《程咬金墓志》记载,其前夫人孙氏于“贞观二年六月廿一日,薨于怀德里第”[10]204,后夫人崔氏于“显庆三年十二月廿一日,终于怀德里”[10]205。 《大唐故南阳张氏墓志铭》记载:“济阴江士汪妻张氏卒于上都怀德里第。”[11]5617上都,即唐都长安。《大唐故朝议郎行泽王府主簿上柱国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铭》记载:“终于长安怀德里第。”[11]2641根据以上志文可知,唐长安城有“怀德里”,为官宦聚居之地,较为重要,这也反映了韦洽的政治地位。此外,《长安志》记载,“怀德坊”,在长安城朱雀街西第五街(即皇城西之第三街)[12]。《桂苑丛谈》记载:“邹凤炽,高宗时人。眉高背曲,住长安怀德坊。”[13]据此可知,唐都长安有怀德坊。关于韦洽下葬之地“神和之原”,文献一般写作“神禾原”,位于长安城南的少陵原西南。樊川之南,泬水与皂河之间,是一处安葬王侯将相的风水宝地。

三、韦洽家族世系研究

研究韦洽,需要先了解其家族世系。韦洽的家族世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问题,也是现在学界研究的空白点。前述志文云韦玄俨是韦洽的父亲,韦洽还是韦皇后之“兄”,以此为线索,查阅其他史料,可以还原韦洽的家族世系。

1.韦温

《旧唐书·韦温传》记载:“韦温,中宗韦庶人从父兄也。父玄俨,高宗末官至许州刺史。玄俨弟玄贞,初为普州参军,以女为皇太子妃,擢拜豫州刺史。中宗嗣位,妃为后。及帝降为庐陵王,玄贞配流钦州而死。后母崔氏,为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9]3227根据此处记载可知,韦玄俨在高宗末期已任许州刺史。韦温的生父是韦玄俨,韦玄俨的亲弟是韦玄贞,而韦玄贞的女儿就是韦皇后。所以,韦温是韦皇后的堂兄,韦洽和韦温是亲兄弟。与韦洽不同,中宗复位后,韦温平步青云、仕途高升,“神龙中累迁礼部尚书,封鲁国公。……景龙三年,温迁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仍遥授扬州大都督。温等既居荣要,熏灼朝野,时人比之武氏。……及中宗崩,后令温总知内外兵马,守援宫掖。又引从子播、族弟璇、弟捷、濯等,分掌屯营及左右羽林军”[9]3228。

在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前,韦温达到了权力的顶峰,掌管京城内外兵马,甚至可以解除相王李旦(唐睿宗)的辅政权力。《旧唐书·苏瑰传》记载:“(中宗)遗制遣韦庶人辅少主知政事,授安国相王太尉,参谋辅政。中书令宗楚客谓温曰:‘今须请皇太后临朝,宜停相王辅政。且皇太后于相王居嫂叔不通问之地,甚难为仪注,理全不可。’瑰独正色拒之,谓楚客等曰:‘遗制是先帝意,安可更改!’楚客及韦温大怒,遂削相王辅政而宣行焉。”[9]1949《新唐书·韦温传》记载:“温既见天下事在手,欲自殖以牢其权,引用友党不相一,公卿虽畏伏,然温无能,不如诸武凶而炽也。 ”[2]4464看来,韦温的“无能”,是导致韦温在“唐隆政变”中身死,韦氏家族覆灭的原因之一。

2.韦湑、韦捷

《旧唐书·韦温传》中提到了韦温的弟弟韦湑和侄子韦捷,曰:“弟湑,左羽林将军,封曹国公。……湑子捷,尚成安公主。”[9]3228《新唐书·韦温传》亦记载:“弟湑,自洛州户曹参军事连拜左羽林大将军,曹国公。……湑子捷尚成安公主。”[2]4464据此可知,韦温有亲弟韦湑,官左羽林将军,封曹国公,其子韦捷官右羽林将军,是唐中宗李显第六女成安公主的驸马。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记载,韦捷还是“秘书少监、驸马都尉”[2]2486。此外,《新唐书·韦温传》记载了韦湑的生平事迹:“湑初兼修文馆大学士,时荧惑久留羽林,后恶之,方湑从至温泉,后毒杀之以塞变,厚赠司徒、并州大都督。湑兄弟颇以文辞进,帝方盛选文章侍从,与赋诗相娱乐,湑虽为学士,常在北军,无所造作。”[2]4464

3.韦灌、韦漼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记载,韦玄俨的长子是韦灌[2]2485,但《韦玄晞墓志》却记载:“长子朝请大夫、行尚辇奉御灌。”[7]也就是说,韦灌是韦玄晞的长子,而非韦玄俨的。这与《新唐书》的记载相矛盾,文献记载可能有误,当以志文为准。

《韦顺义墓志》记载,其“祖玄俨,皇工部郎中、河南县令、许州刺史,赠户部尚书,鲁国公。父漼,岐州刺史、鲁国公”[11]15259。此证,韦洽还有一个亲兄弟韦漼,史料鲜有记载,现只知其女为韦顺义。韦漼卒于天宝九载(公元750年),享年66岁,韦洽卒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享年67岁,故韦洽为兄,韦漼为弟。

4.韦洽的妹妹

《旧唐书·韦温传》中还提及了韦温的妹妹,曰:“后妹夫陆颂为国子祭酒,冯太和为太常少卿,太和寻卒,又适嗣虢王邕”[9]3228。《旧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庶人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太和死,再嫁嗣虢王。及玄宗诛韦后,虢王斩七姨首以献。”[9]954“韦庶人”,即韦皇后。根据上述记载可知,韦温有一个亲妹妹,名“七姨”,先嫁冯太和,再嫁嗣虢王邕,后为其所杀。但《新唐书·韦温传》却记载韦温有两个妹妹:“后大妹嫁陆颂,进国子祭酒。仲妹嫁嗣虢王邕。”[2]4464这是何故?《新唐书·高祖诸子·虢王凤》记载:“中宗更以凤孙邕嗣王,娶韦后妹,累迁秘书监,知陇右三使仗内诸厩。徙王汴。未几,韦氏败,邕杀其妻,送首于朝,议者鄙之。”[2]2903《李邕墓志》记载,嗣虢王李邕“娶韦庶人妹崇国夫人”[14]。《资治通鉴》记载,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后,“秘书监汴王邕娶韦后妹崇国夫人,与御史大夫窦从一各手斩其妻首以献”[15]2490。

据此可知,李邕妻为韦温妹崇国夫人。《新唐书·诸帝公主·长宁公主》记载:“与安乐宜城二主、后媦郕国崇国夫人争任事……”[2]2971文中的“后”,即韦皇后,证明韦后有郕国、崇国夫人两个妹妹。《唐会要·员外郎》记载“景龙二年……及皇后陆氏妹郕国夫人,冯氏妹崇国夫人”[16]。《通典》记载:“诸公主及皇后陆氏妹郕国夫人、李氏妹崇国夫人……”[17]陆氏,即《旧唐书》《新唐书》所记陆颂,冯氏即冯太和,李氏即李邕。据此推测:韦洽有两个妹妹,大妹妹为郕国夫人,二妹妹是崇国夫人,又名“七姨”,《旧唐书·韦温传》错将韦洽两个妹妹生平事迹混为一谈,二妹妹崇国夫人是先嫁冯太和,后嫁李邕。韦洽两个妹夫都是世家大族、皇亲国戚。陆颂是洛阳人,鲜卑大族,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国子祭酒、右常侍,封陈国公,迁光禄大夫、代理太子詹事。李邕是唐高祖李渊的曾孙。

韦洵,是韦皇后的亲弟。《韦洵墓志》记载,韦洵下葬当日,中宗“令礼部尚书彭国公韦温、太子詹事兼知左金吾卫大将军陈国公陆颂、秘书监嗣虢王邕、中大夫试雍州司马崔日用等,监护葬事”[18]。当时,韦洵的其他3个兄弟均已去世,监护葬事只能找其他韦氏族人。韦洵父韦玄贞的长兄韦玄俨的儿子们,受武则天迫害较少,仍在世,“监护葬事”只能由韦玄俨的儿子们完成。韦玄俨之子韦温和韦洵是堂兄弟,陆颂和李邕是韦温的妹夫,韦洵葬礼他们监护,体现了韦温与韦皇后家族良好的亲属关系。

5.韦播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记载:“驸马房:……至温,诸子尚主者数人,因号驸马房。”[2]2483驸马房图表中,记载了韦温之父韦玄俨的4个儿子,以及他们的子嗣,但其中只有3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韦灌、韦温、韦湑;第二行空白,空白处下方记:“播,吏部郎中,宋国公。”[2]2485前文已述,韦洽是韦玄俨之子,据此推测此空白处应为韦洽,而韦播为韦洽之子。《资治通鉴》记载,韦播在中宗去世后任“长安令”[15]2488。《新唐书》记载,其为“羽林将军,押万骑”[2]3430。《旧唐书·后妃·中宗韦庶人》记载:“武延秀及温从子播、族弟璿、外甥高崇,共典左右羽林军及飞骑、万骑。播、璿欲先树威严,拜官日先鞭万骑数人,众皆怨,不为之用。……临淄王率薛崇简、钟绍京、刘幽求领万骑及总监丁夫入自玄武门,至左羽林军,斩将军韦璿、韦播及中郎将高崇于寝帐。”[9]1466据此可知,韦播在中宗去世后得到重用,死于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中。《旧唐书·韦温传》中有相似记载,记韦温“引从子播、族弟璇、弟捷、濯等,分掌屯营及左右羽林军。临淄王讨韦氏,温等皆坐斩,宗族无少长皆死,语在《韦庶人传》”[9]3228。《新唐书·韦温传》也记载,韦温“以从子播、捷从弟璿、高嵩分领左右羽林军。温与宗楚客、武延秀等说后托图谶,韦氏当受命,谋杀少帝,内惮相王、太平公主属尊,欲先除之,然后发其谋。而玄宗兵夜起,将军葛福顺攻玄武门,入羽林,斩播、璿、高、嵩,枭首以徇,军中相率而应,无敢后。后死,迟旦斩温,分捕诸韦子弟,无少长皆斩”[2]4464。

至此,韦洽家族世系已清晰,韦洽的父亲是韦玄俨。韦玄俨有4子,分别为韦洽、韦温、韦湑(字润甫,左羽林将军、曹国公)、韦漼。韦洽子为韦播(吏部郎中、长安令、羽林将军,宋国公),韦湑子为韦捷(右羽林将军、秘书少监、成安公主驸马)。韦玄俨有两女,大女儿(郕国夫人)嫁太子詹事、陈国公陆颂,二女儿(崇国夫人、七姨)嫁唐高祖李渊的曾孙李邕。韦玄俨诸子女中,韦温的官职最高、权力最大,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任礼部尚书,封鲁国公,景龙三年(公元709年)迁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仍遥授扬州大都督,中宗崩后总知内外兵马、掌控朝政。韦玄俨去世后被追赠为鲁国公,他的大儿子韦洽没有继承鲁国公,次子韦温继承了这一爵位。

四、关于韦洽死因的讨论

因太子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韦皇后一直对李重俊有所顾虑。前述韦洽生前任太子左宗卫副率,显然是韦皇后为了监视李重俊,所以将堂兄韦洽安插在李重俊身边,这应该是韦洽任职李重俊府的原因。

因与韦皇后、武三思矛盾激化,太子李重俊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发动了“景龙政变”,意图铲除武氏、韦氏政治集团。《旧唐书·节愍太子重俊传》记载,神龙三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杀三思及崇训于其第,并杀党羽十余人。又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率兵趋肃章门,斩关而入,求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所在。又以昭容上官氏素与三思奸通,扣阁索之。韦庶人及公主遽拥帝驰赴玄武门楼,召左羽林将军刘仁景等,令率留军飞骑及百余人于楼下列守。俄而多祚等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宿卫者拒之,不得进。帝据槛呼多祚等所将千骑,谓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等倒戈,斩多祚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于楼下,余党遂溃散。重俊既败,率其属百余骑趋肃章门,奔终南山,帝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之。重俊至鄠县西十余里,骑不能属,唯从奴数人,会日暮憩林下,为左右所杀”[9]1921。据此可知,太子李重俊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发动政变,而韦洽卒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四月六日,也就是在李重俊发动政变前3个月去世。韦洽去世前任太子左宗卫副率,掌领宗人侍卫,是李重俊政变的重要绊脚石。但《新唐书·李重俊传》《旧唐书·李重俊传》记载,政变前,皇宫内廷并不知晓。据此推测,李重俊有可能在发动政变前通过隐蔽方式铲除了韦洽。

五、结论

综上所述,《韦洽墓志》是目前关于韦皇后堂兄、韦温兄长韦洽生平事迹最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释读志文,可部分还原韦洽的生平、官职。考证《韦洽墓志》志文,可知墓志为中散大夫、行著作郎史祥所撰。并考证出了韦洽的家族世系:韦玄俨有韦洽、韦温、韦湑、韦漼4子,以及郕国夫人、崇国夫人2女。韦洽有子韦播,韦湑有子韦捷。韦洽曾任卫王府典军、太子左宗卫副率,授宁远将军,死后赠使持节绛州诸军事、绛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韦温曾任扬州大都督、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保,封鲁国公,唐中宗去世后,总知内外兵马。韦湑字润甫,曾任左羽林将军、曹国公。韦播曾任吏部郎中、长安令、羽林将军,封宋国公。韦捷曾任右羽林将军、秘书少监,中宗第六女成安公主驸马。韦播、韦捷死于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韦洽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死于怀德里,终年67岁,葬于京兆神和之原。怀德里是长安城皇亲国戚的聚居地,神禾原是一处安葬王侯将相的风水宝地,这些都反映了韦洽去世时韦氏家族的重要政治地位。

猜你喜欢

绛州韦氏墓志
绛州鼓乐的流变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