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德农民问题》中的农民工作方法论探析

2021-12-26潘金倩

理论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农恩格斯政党

潘金倩

农民问题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国家的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恰当的农民工作方法。恩格斯晚年所著的《法德农民问题》一文,是马克思主义农民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长期以来,学界对《法德农民问题》虽已进行了较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工农联盟、农民利益、农民合作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等方面。本文以农民工作方法论作为研读《法德农民问题》的切入点,深入透析恩格斯在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区分农民、教育农民、帮扶农民等多个维度就如何开展农民工作作出的理论阐述,领悟、学习其中蕴含的农民工作方法论,以期对当下我国开展好农民工作、解决好农民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所鉴益。

一、高度重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农民工作的思想前提

农民作为构成社会人口的基础单元,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普遍共识。马克思早在1852年所著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就深刻反思了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获得农民的支持,促成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团结与联合,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形成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1〕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无疑更加印证了这一点的正确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洗礼,20世纪初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也深刻领会到了农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就明确指出:“在俄国,一个政权要能长期存在下去,就要有能力把工人阶级、大多数农民、一切被剥削劳动阶级团结成一支彼此密切联系的反对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力量。”〔2〕

但19世纪中后期的事实是,在大多数以农民为主体的欧洲国家里,农民并没有得到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建立工农联盟。究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从无产阶级政党的角度来说,广大农民虽然人数较多,但因其在政治觉悟、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相对落后性,一直被当作社会各阶层中的底层群体、弱势群体看待,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并未将其视为可团结和可联合的对象。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也对欧洲大部分国家农民的现实处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里,农民也是日益被‘驱逐’,或者至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日益被挤到次要地位。”〔3〕另一方面,就广大农民自身而言,由于农村生活的闭塞性以及受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民缺乏对外界新生事物的了解力和接受力,尤其是缺乏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认识,加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欺骗和蛊惑,致使农民缺乏亲近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农民所处的现实境遇,使得“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3〕然而,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欧国家中的大批农民由于受到农业资本主义的影响以及殖民地低价粮食的冲击而日益走向破产,成为可怜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那些尚未破产的农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被剥削、受压迫的现实处境使得他们的不满情绪日益滋生蔓延,随之自救式的农民运动揭竿而起。此时,农民已不再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主体”,而成为各党派进行利益争夺的重要筹码。所以,各党派对农民问题不再持有一种置身事外、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是纷纷“把农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3〕并着手制定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行动纲领。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前早就认识到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当时的欧洲,“从爱尔兰到西西里,从安达卢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3〕在这里,恩格斯从三个层面阐明并强调了重视农民的原因及必要性:第一,从社会层面讲,农民人数众多,在社会各阶层中所占比例最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主体力量。恩格斯深入分析并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尤其指出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政党忽视了对广大农民的发动和引导,未建立工农联盟。在恩格斯看来,由于与工人利益的同一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农民可以作为扩充无产阶级政党数量和规模的后备军,是无产阶级政党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成员来源。第二,从经济层面讲,农民是农业物质资料的占有者和直接生产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恩格斯指出,农民不是无产者,“他和现代无产者不同的地方就是他还占有自己的劳动资料”。〔3〕广大农民通过自己占有的土地,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产品,不仅满足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第三,从政治层面讲,农民阶级是一支至关重要的政治力量。对于这一点,当时的法国工人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深有体会。19世纪晚期,广大农民以摆脱现状、反抗资产阶级统治为目的的农民运动日渐高涨,使得此前一直钟情于议会选举的法国工人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强大力量。于是,为在选举中获得农民的选票,法德两党的领导人通过制定“马赛土地纲领”“南特纲领”等具有机会主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打着维护农民利益的旗号,使他们在议会选举中颇为受益。鉴于以上原因,恩格斯认为要开展好农民工作,首要前提是对农民有深入的了解,高度认同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重视农民、信任农民、依靠农民。同时,恩格斯也为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和联合农民指明了基本的工作路径:“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3〕

二、尊重并顺应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和要求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先决条件

农民是最为务实的,他们对于一个政党、一种革命、一项政策的评判标准往往与自身利益的亏损与增益密切相关。尊重并顺应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和要求,是获得农民认同与支持、进而顺利推进农民工作的先决条件。在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是工农群众的代表,是为广大贫苦劳动群众求解放、谋利益的先进政党。要尊重并顺应农民的意愿与要求,首先要了解其意愿与要求是什么。在19世纪晚期的欧洲,大多数农民最迫切、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对自身土地的继续占有和使用。因为在当时的欧洲,土地是农民尤其是广大小农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唯一手段。而事实上,农村的小土地所有制正是造成农民日渐困窘的根源,并且这种农村土地所有制势必会随着资本因素在农村的疯狂扩张而走向灭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灭亡和衰落。”〔3〕所以,“要保全他们那样的小块土地所有制是绝对不可能的”。〔3〕易言之,小农在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下的破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只不过受限于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小农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当“南特纲领”公开宣称要“委托社会主义‘维护’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3〕广大小农便以为找到了能够拯救他们脱离苦海的救世主。但这只是纲领的制定者为了在议会选举中赢得更多农民选票的权宜之计,实则是对农民长远利益的无视与损害。恩格斯在文中对此迷惑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你们企图保护小农的所有权,这不是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仅仅是保护他们被奴役的特殊形式而已;这种形式的奴役延长着他们的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的状况”。〔3〕

恩格斯倡导农民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的基础上,但是“尊重”并不是不加思考、毫无原则地“遵从”。由于农民自身的劣根性,他们很多时候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得失,缺乏大局观和长远思考的能力。而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目的就在于从根源上解放农民,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就成为摆在无产阶级政党面前的头等大事。而在变革的具体形式和步骤上,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定要尊重和顺应农民尤其是广大小农的意愿和要求,因为“违反小农的意志,任何持久的变革在法国都是不可能的”。〔3〕在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不干涉原则。由于小农深受所处的经济地位、思想观念以及农村闭塞生活方式的影响,私有制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将农民的诉求放在第一位考量,绝不能使用强制暴力的手段。关于这一点,其实马克思早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就明确提出:“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的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4〕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进一步重申了这一观点:“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3〕“我们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强行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3〕二是真诚对待、不欺骗原则。恩格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农民工作时要对农民以诚相待,真正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切不可违背原则而隐瞒欺骗农民,尤其是不可为达到自身目的向农民开具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换言之,无产阶级政党与“南特纲领”的制定者应具有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绝不能为获得暂时利益而不计后果。相反,如果放弃应有的原则,通过讨好取悦手段而“今天就把农民争取过来,好使他们明天在我们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时又离开我们”,〔3〕实属短视之举。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党的义务是随时随地向农民解释:他们的处境在资本主义还统治着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希望的,要保全他们那样的小块土地所有制是绝对不可能的。”〔3〕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设身处地为小农着想,真心实意地为小农办实事,才能赢得农民的长久支持和坚定拥护,这也是农民工作能够高效有序推进的制胜法宝。

三、区别对待农民各阶层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基本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开展农民工作应当遵循和秉持的基本原则。在19世纪晚期的欧洲,广大农民由于地域分布、经济状况、阶级立场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可能面对的农村居民,包含有一些很不相同的组成部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按各个地区而有所区别。”〔3〕所以,在开展农民工作中不能以偏概全、统一施策,而是要对不同农民阶层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精准施策,如此才能真正将农民工作办到实处。恩格斯在文中严正批驳了“南特纲领”的制定者提出的社会主义政党除了联合农村无产者和小农之外,还要“联合农村生产的一切成分和在各种法律基础上经营国内土地的一切种类的活动”〔3〕的错误主张。他认为如此不加区分、不分敌友地联合农村的“一切成分”,势必会间接包容农村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的剥削行为,使广大小农的利益诉求无处申诉,小农问题根本无从解决。恩格斯在科学分析不同农民阶层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居住的地域特点,将法德农村居民划分为四种主要成分:一是小农,即“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3〕二是较大的农民(中农和大农),即存在雇佣行为同时参加劳动的农民;三是大土地占有者,即“大地产租佃者、资本主义畜牧主以及其他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国内土地的人”;〔3〕四是农村无产者,包括农村各个领域中的雇佣工人。

对于上述四种成分,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农民工作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总的方针应该是依靠农村无产者,联合小农,争取中农和大农,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同时,他明确指出,在这四种成分中,小农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小农应有的态度,我们便有了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立足点”。〔3〕所以,恩格斯在具体了解农村居民各组成部分所处的现实处境之后,对不同农民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步骤,这尤其体现在对农村原有生产关系的变革,即以合作生产代替农业小生产的过程中。恩格斯认为,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是解决小农问题甚至是整个农民问题的唯一出路,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维护农民利益的首要举措。但在具体施策时,不能搞“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而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及农村无产者进行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增强农民工作的实效性:第一,对于人数众多且处境最为艰难的小农,无产阶级政党要充分考虑小农接受能力的有限性,对小农私有土地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而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反应时间。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财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3〕第二,对于拥有土地数量较多且农业经营需雇用男女长工的中农和大农,恩格斯认为应纠正其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殖民地低价粮食的冲击,他们是不可能永久保存他们的经济地位的,势必会跟广大小农一样无可挽救地走向灭亡。如果这一部分农民能够对此有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尽力使他们也易于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否则,我们就只得让他们听天由命”。〔3〕第三,对于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大土地占有者,恩格斯的态度是:“我们的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3〕至于这一剥夺是否要通过赎买的形式来进行,还要视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时的主客观条件来决定。第四,对于农村无产者,无产阶级政党应积极主动争取,对他们进行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的灌输,激发他们的阶级意识,使他们自愿自觉地加入无产阶级队列、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恩格斯指出:“只要把社会民主主义的种子撒到这些工人当中去,鼓舞他们和团结他们去坚持自己的权利,容克的统治就会完结。”〔3〕综上所述,恩格斯在科学划分各农民阶层的基础上,主张开展农民工作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充分彰显恩格斯农民工作方法的务实性与科学性。

四、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必要途径

广大农民受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的影响,同时囿于农村生活的局限性,其思想观念及文化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边缘,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政策无法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农民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缘由。事实表明,社会主义政党在开展农民工作时,若采用暴力、强制的手段,使农民被动地接受政党的政策主张,往往会将农民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相反,若采用和风细雨的教育引导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能使社会主义政党的各项政策主张对农民入眼、入耳、入口、入心。恩格斯指出,农村生活的闭塞性以及农民长期深受传统私有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缺乏对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广大小农极易受资产阶级的欺骗和蛊惑,以致资产者“不用很费气力就能够激起农民对社会主义工人的怀疑和憎恨,把他们想象成partageux,即‘均产分子’,想象成设法抢夺农民财产的一群懒惰而贪婪的城里人”。〔3〕鉴于此,恩格斯认为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加快消除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偏见与误解,使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现实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是无产阶级政党迫在眉睫的任务。尤其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要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这必然将要求农民放弃所拥有的私人土地。而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将土地视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物质来源,一旦农民的观念转变不过来,社会主义事业将面临相当长时间的“瓶颈期”,并且极易将农民推向无产阶级政党的对立面。对此,恩格斯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地同资产阶级的谎言作斗争,以更大的力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和宣传。

与此同时,恩格斯在深入剖析农民的特点以及总结数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认识到农民思想觉悟的提升与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农民工作时要追本溯源,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对党的政策方针“不消化”“难吸收”的问题。恩格斯认为,应从理论宣传与实践引导两个层面来教育农民:第一,对农民进行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长久以来,农民深受农村封建、愚昧等落后思想的侵蚀,同时又处于大地主、资本家等多重压迫之下,思想观念受到严重禁锢。为更快地实现农业合作化的目标,加快转变农民的私有观念,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农民进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宣传,使农民早日“识破硬要跟农民做朋友的大地主那副羊皮掩盖着的豺狼面孔”,〔3〕从而提高农民配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以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成功实例对农民进行示范引导。教育农民不能只局限于纯理论的说教,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事实对农民来说更具直观性,也更能增进农民的认同感与信任感。恩格斯在文中特别肯定了丹麦社会党人提出的把农民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的计划,认为这是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生产的好做法。同时,恩格斯明确指出农村各地区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成功范例,“将说服最后一些可能仍在反抗着的小块土地农民乃至某些大农相信大规模合作企业的优越性”。〔3〕易言之,只有农民自愿自觉地放弃私人占有的土地,积极主动地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会取得令人悦目的实效。

五、加强对农民的物质帮助是做好农民工作的重要基石

为加快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恩格斯认为除了在思想上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在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之外,还需要在经济上给予农民切实的物质利益诱导。易言之,加强对农民的物质帮助是开展农民工作的重要基石和必要条件。这是由于:一方面,从客观方面来说,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度条件、市场需求变化、国家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极不稳定。19世纪晚期,法德两国的广大小农甚至是大部分中农和富农均面临破产与濒临破产的艰难处境,而导致此现状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农村生产方式的单一性和农业小生产的不稳定性。所以,在此条件下,农民利益之增进与农业生产之发展只单纯依靠农民的自力更生是不切实际的,适时适当的物质帮扶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从主观层面来讲,农民是富有经济理性的,而物质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5〕对农民的物质帮扶往往能发挥“敲门砖”的作用,是增进农民信任、提高农民配合度的重要方法。恩格斯认为,对于思想觉悟不高、阶级意识不强的广大农民而言,物质利益往往比理论宣传更具直观性和吸引力,对农民行为的引导性更强。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当前要解决农民普遍关心的土地问题、农业生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除了依靠农村内部的自我积累、注重发挥新乡贤等内源性组织的作用〔6〕之外,还必须有来自国家的强力支持与资助。只有如此“内外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促成农业农村的长期高效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农民工作时,必须采取渐进性的帮扶措施,给农民以看得见的利益和实惠。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从多角度、多方面就帮扶农民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体现在无产阶级政党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援助。合作社作为农业发展的必要组织依托,其建立之初必然会面临诸多阻碍,比如国家政策不健全、农民参与度较低、资金周转困难等。恩格斯认为,处于幼年时期的合作社急需国家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帮扶,即“由国家银行接收它们的一切抵押债务并将利率大大减低,从社会资金中抽拨贷款来建立大规模生产(贷款不一定或者不主要是货币,而可以是必需的产品:机器、人造肥料等等)及其他各种便利”。〔3〕其二,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合作社的合作生产是对农村小生产的合法取缔,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恩格斯认为,为了满足农民合作社实行社会化生产、大规模经营的现实需要,国家应该在土地配置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必要时可以“从邻近的大田庄中另拨出一些田地给农民合作社支配”。〔3〕其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提高农村就业率。恩格斯指出:“把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全部结合起来的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经营的话,一部分过去使用的劳动力就会变为多余的。”〔3〕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需要国家“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3〕通过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合理分散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增进农民收益。事实证明,加强对农民的物质帮助,可以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改造的效率和质量,更能增进农民对无产阶级政党心理上的认可与行动上的支持。所以,恩格斯坚定地认为:“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必须牺牲的一些社会资金,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看来好像只是白花钱,然而这却是一项极好的投资,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十分之九。”〔3〕

综上,恩格斯在科学分析法德两国农民主客观状况的基础上,从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区分农民、教育农民、帮扶农民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开展农民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在革命时期争取农民建立工农联盟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引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道路。笔者认为,尽管当下我国与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状况相比已发生巨大差异,但《法德农民问题》中的农民工作方法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农民、开展农民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深入挖掘并学习运用恩格斯的农民工作方法论,对提高农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补齐农村各领域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小农恩格斯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数字化家计”:韧性小农的生计策略再转型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