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阶梯式作业” 实现提质增效
2021-12-25杨瑞松
杨瑞松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學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措施。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双减”背景下明确什么是“阶梯式作业”、实施“阶梯式作业”的意义、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教师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获取有效教学反馈信息,调整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阶梯式作业;学习评价;学习能力
一、实施“阶梯式作业”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工作部署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进一步规范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结合哈尔滨市实际情况,我市积极开展关于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作业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作业形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指导既要关注“课堂作业”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又要注重“课外作业”的容量和反馈形式,强化作业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作用,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即巩固和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市“阶梯式作业”的内涵在于结合校情和学情,设计若干难度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桃子”,是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1.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现代生活与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地发挥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实施“阶梯式作业”正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梳理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因人而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教师可根据实际学情布置分层作业,并设定评价指标,其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达到标准的作业要求属于基础目标,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可采用作业“自助餐”的形式,把作业类型划分为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和扩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从中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3.因势顺导,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阶梯式作业”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并且要密切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检查、批改、反馈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诊断性交流与沟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师生之间有效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实施“阶梯式作业”的途径
加强调研,提高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作业、阶梯式作业的内涵、功能、作用、形式等进行理论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明确认识,尤其是对于递进式作业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实施条件、保障措施、利弊得失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对于递进式作业的看法,充分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诉求。
勇于实践,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有效路径。深入了解我市已经尝试开展阶梯式作业(包括分层作业、阶梯作业、弹性作业、特色作业等)的学校、教师的具体做法,帮助他们总结、提升。在作业的设计实施上提倡五个“转变”,即由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由重记忆转变为重理解,由重纸笔转变为重操作、重实践,由重知识转变为重素养,由重模仿转变为重创新,努力做到“四精”“四化”,“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四化”即趣味化、情景化、活动化、生活化,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基于课程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目标体系。注意作业目标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设置作业的目标,进而更明确地设计出阶梯式作业。在作业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基础性作业,又要考虑到发展性和实践性作业,使阶梯式作业的每一步台阶都有与其课程相关的明确目标。
以语文学科练习和作业为例,可以采取如下形式:
1.课内书面练习。① 抄写汉语拼音;② 抄写生字;③ 抄写词语;④ 连线、涂色、画画;⑤ 写字、填字。
2.口语作业。① 课前自主阅读:在学习新课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汉语拼音和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② 朗读课文:能根据教材要求,对学习的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③ 读读演演:能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演一演。④ 读读背诵:对教材规定的篇目或内容做到正确、熟练背诵。⑤ 读读想想:能根据要求,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⑥ 认读字、词语或句子:能根据提示的内容,正确认读汉字、词语或句子。⑦ 说词语或句子: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练习说词语或句子。⑧口语交际练习:按照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拓展实践作业。①生活实践型作业: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相关内容,在生活中亲自去找一找、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展相关的知识。② 生活识字型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展识字途径,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③生活阅读型作业:根据教材安排“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内容,自主阅读相关绘本、图书等。
作业设计和实施及評价要体现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本质,在研读课标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如: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A Talk & Learn这一板块的功能为听力理解、跟读模仿和角色配音或扮演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看、听、说、演、写、练的角度设计阶梯作业,要求学生从各项作业中选择一个来完成,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坚持用英语学习单记录每天听录音学习英语的时间。(详见下表1。)
深度思考非书面作业的设计。如:设计板报、制作模型等需要以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完成。建议学校不要设计这类需要高级认知类型的非书面作业,避免家长包办、学生依赖,甚至让学生形成挫折心理的现象发生。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更改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如: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一年级“观察叶”一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探究活动已经认识并掌握了叶子的结构,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会欣赏到一些美丽的叶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此基础上,课后布置的实践作业为收集叶子,尝试制作叶画。
教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层级的学生只要求他能收集到2~3种叶子,并尝试在纸上作画。第二层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能收集到多种叶子,并能观察到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点,再合理进行筛选、利用、粘贴,创作出一个美丽的叶画作品。第三层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能与美术、语文进行学科融合,不仅能呈现出美丽叶画,还能体现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故事,并能进行交流或表达,体现了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作业的设计要与时俱进,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业的设计要有融合功能,能够体现学科间的整合,关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实践与应用,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业内容。提倡各学段、各区域、各学科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学科作业,实现减负增效,使“双减”真正落地,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 见习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