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地区花生产量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12-25芦振华李绍伟刘紫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田新品种花生

芦振华 李绍伟 刘紫霞 李 阳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南开封475004)

花生是开封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10多万公顷,是河南省花生主产区之一。花生的生产发展对促进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大力实施“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得到大力推广种植,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在推广优质花生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由于品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存在产量差异,导致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制约了开封地区花生的生产和发展。经过调查研究,现将造成开封地区花生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产量差异的解决对策,指导开封地区花生生产,更好地促进开封地区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1 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分析

1.1 不同区域农田基础设施的差异

花生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生长,而开花下针期和荚果膨大期对水分比较敏感,是需水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供水,将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开封地区不同区域之间总体气候基本一致,但是花生生长季节雨量分布不均匀,不同年度和月份间波动较大,并且春季干旱发生频率高,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好的田块,在干旱时能及时浇水,避免了因干旱对花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田块,不能及时浇水,缺水严重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导致花生产量明显降低。

1.2 不同区域土壤质地的差异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由于质地不同,土壤的理化性状也有很大差别,通过影响热、气、水及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含量而影响花生的地下部根系和荚果的发育,对花生产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开封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沙土、壤土和黏土,这3种质地的土壤,由于土壤组成成分的差异,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导致不同质地间花生产量明显差异。通过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花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沙土和黏土,壤土由于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适中,更适于花生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

1.3 不同区域花生品种之间的差异

开封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产区之一,但是缺乏区域优势品种,花生品种多乱杂,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开封地区花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由于不同花生品种的生理生态和农艺性状不同,导致很多品种种植区域性强,适应种植区域窄,因此很多外来品种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农民选择花生品种缺乏科学指导,种子主要是农户自留种和互相换种,造成生产上花生品种良莠不齐,品种特性退化严重,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产量降低。由于花生品种繁殖系数低,花生新品种更新换代慢,也对花生生产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农民对花生品种需求上也存在差异,有喜欢种植大果花生品种的,有喜欢种植小果花生品种的,不同品种之间高产潜力不一样,造成不同地块间产量存在差异。

1.4 种植模式不同造成的产量差异

不同的种植模式导致花生播种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影响花生的生育期和产量。由于我国土地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造成不同地块间种植的作物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地块间花生播种时间不同,因而生产上有春播花生、麦或蒜套花生、麦后夏直播花生等,不同模式下花生生育期不同,品种产量潜力发挥不同而出现产量差异。同时前茬作物投入不同,对花生产量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前茬作物是大蒜,种植大蒜时化肥及农家肥普遍施入的多,大蒜收获后,土壤依然很肥沃,极利于后茬作物花生的生长。由于各地种植习惯的差异,也出现播种方式的差异,麦或蒜套花生由于没有合适的机械,大都采用人工播种,而春播花生和麦后夏直播花生,既有人工点播又有使用机械进行播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也会产生产量差异。

1.5 管理水平不同造成的产量差异

由于对花生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现有的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于花生的生产发展,田间管理粗放,严重影响花生生长和产量。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等的差异,对新知识的接受存在差异,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管理花生的能力存在差异,也是导致花生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任何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管理,保证作物合理有序生长,获得高产稳产。花生生产中还存在着由于种植花生经济效益较高,一些地区连年种植,长期重茬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多,秸秆还田虽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但给越冬病虫害提供了越冬场所,使得土壤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造成花生减产。播种前重视氮磷钾的施用,但不注重钙肥等微肥的施用及由于各种原因,农技人员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受到一定限制,也会导致花生产量差异。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十三五”规划都对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的工作,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分别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投资分散,投资标准低,农田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不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投资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政府层面应该加大涉农资金的统筹力度,构建部门联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确保涉农资金集中统筹使用,既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益,又可以做到高标准农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为作物高产提供坚实保障。

2.2 加强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力度

品种更新换代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与其他增产措施相比,推广使用良种具有增产潜力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特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措施。但由于花生品种的繁殖系数低等原因,花生种子生产与推广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加强花生种子科研育种研究,提高花生种子的产量潜力,促进花生种子的规模化生产,进而促进花生种子的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花生种子的统一供应,对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步伐,推动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省启动实施了“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其中就有优质花生的示范推广。本项目重点示范推广高油、高油酸等优质花生品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方,集中展示绿色安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等。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方式,扩大高油、高油酸花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认识到优质花生的优势,进而带动优质花生的种植,促进开封地区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花生的产量。

2.3 加强土地流转,推动花生适度规模化经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从事农业人口趋于老龄化,同时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种地的经济收益下降,也大大降低了农户种地的积极性。国家关于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下发了有关文件,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因此,在花生生产上,我们应该通过扶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花生夏直播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通过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既减轻了花生播种、收获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花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花生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2.4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管理水平

优良作物品种的产量潜力要得到充分的发挥,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是关键。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质地等要素,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栽培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一是要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开展技术讲座,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讲解花生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同时对当地的种田能手、种植大户等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当地花生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像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人员种地积极性高、文化素质好、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愿望强烈,而且愿意尝试新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管理水平,进而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召开现场观摩会,加强宣传力度,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开花”

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期间,尤其是在花生收获前,在示范推广基地邀请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代表及种植大户和当地农民代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在观摩的同时进行现场测产,让与会人员切身感受到新品种新技术给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的效果,增强农民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工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优点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关键措施,并开通热线电话和建立微信群,随时解答农民在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猜你喜欢

农田新品种花生
青菜新品种介绍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多少堆花生
黑板像农田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