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难点与建议
2021-12-25王丽懿
王丽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财务与资产管理中心 上海 200003)
一、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长期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样的记账基础虽能实实在在地反映单位所拥有的现金流,却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单位成本核算以及收支配比情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于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制定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制度等。通过政府财务报告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因此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难点
(一)收入成本核算配比难点
由于之前行政事业单位,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导致现在很多财务人员,对于权责发生制下收入成本的核算,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有效地运用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对成本核算的意识不够强烈。很多财务人员潜意识中,还是以现金实际流入流出作为记账依据。比如对于接近年底产生的收入,不会主动去预估相应的成本。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成本核算预估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项目执行中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成本费用无法科学的、准确的预估并预提。
(二)关联交易抵消口径难点
内部关联交易对账事项的确认,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内部关联交易是政府内部的资金流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管理维度方面,不仅针对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单位,还包括间接监管的单位;在资金来源方面,不单单包括收到或支付给同级财政的交易,还包括非同级财政的关联交易。比如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直属事业单位,收到或支付给另外一家直属事业单位,或者是给各区县公立学校的业务活动费用,这些都属于关联交易需列式并抵消。但交易双方对于此类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造成会计处理方式不一致,比如一方列支在往来科目中,一方列支在费用科目中,形成了报表差异事项。又或者双方为规避系统审核错误,将无法抵消的事项均纳入“其他往来、其他收入、其他费用”等事项中,这样就会使得政府财务报告中一些关联交易未进行抵消,从而导致单体报告中填报关联交易数据会缺失一部分。进一步会影响到合并报告中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合并数据会存在虚增收入或成本的情况发生。未做到应抵尽抵原则。
(三)财务指标分析运用难点
根据《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的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包含财务状况分析、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财务管理情况。虽然现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财务分析指标,但未从不同信息使用需求角度进行整合,指标的应用说明比较单薄。目前更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分析时,重数据轻分析,仅停留在以数据论数据的状态,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未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等。报告中存在仅仅列式指标数据计算结果,但未对指标数据结果进行详细的说明。通过财务分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然任道而重远。
三、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建议
(一)加强收入成本配比,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
规范的账务处理,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后,基层财务人员需做好新旧准则之间的有效衔接,规范会计核算。重视并提高账务处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是填报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针对年末收到项目款时,根据项目的执行状态,分别处理。若项目未开始,则建议列示在预收账款等往来科目中,而不是确认在收入科目中。对于当年度已开工未完成的项目,可根据项目费用支付进度比例确认对应收入,尽量做到收入费用匹配原则。在日常记账时,可以根据政府财务报表中关于“支付给本部门内部单位”“支付给本部门以外的同级政府单位”“支付给本部门以外的非同级政府单位”“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类,进行核算。对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经营收入、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可通过辅助核算进行分类,同时收入可以按照来源细分,费用按照支付对象细分。同时在凭证摘要中,也可详细列示收款方或支付方的名称以及支付事项,方便在日后查询统计使用。规范单位对于内部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确保填列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二)升级会计核算软件、建设信息系统一体化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会涉及很多信息,在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数据,就为政府财务报告提供了可靠的来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为避免核算发生错误,最需要的就是一套易操作、功能全的核算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一体化逐步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建议将报销系统、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系统融合在一起,将会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报销系统可将收款、支付对象清楚地列示出来;资产管理系统能全面地反映资产情况以及折旧计提情况,预算系统可以直观地体现预算管理全过程,会计核算系统则将最终的收支数据体现在报表中,四个系统可以设置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全面性。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财务报告的标准化、准确性、全面性。
(三)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加大日常培训的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长时间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记账方式,导致基层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记账中,习惯运用老思维处理日常账务,思维模式不能及时转换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的状态。要做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就需要做好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这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通过定期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于权责发生制的理解与运用,熟练掌握在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的记账方式,剖析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与关联。举办由浅到深的业务培训,日常可以通过知识问答、挑战问答等形式,来判断财务人员掌握的程度。多方位地开展会计实务与讲解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或是案例分析等方式,让财务人员形成深刻的记忆。定期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专题培训,对于编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座谈会的形式来探讨,互相交流经验。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综合报告的质量。
(四)加强财务指标分析,提高政府财务报告质量
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报告使用者全方位描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根据《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单位可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结合分析方法,政府财务报告的分析部分主要分为:第一部分结合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等,说明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计划以及执行情况。第二部分是根据重要资产科目、负债科目分析结构特点以及变化原因,可运用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利用财务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重要资产成新率等,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资不抵债,单位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新旧程度等事项。第三部分是根据收入结构以及分布比例、费用结构以及变化情况,分析相关政策对于单位收入或是费用变动的影响。可运用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利用收入、费用结构分析、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均费用率等指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与费用的结构,是否存在动用历年结转结余,分析单位成本控制的水平。针对三公经费还可以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三公经费的控制程度。第四部分根据《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要求,从部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分析报告中财务指标分析占比较大,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运行情况,将会大大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总体质量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编报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难点,相信通过大力培训相关人员,规范现有经济业务,加强信息一体化的应用等操作,会逐步解决难点。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分析财务指标,能更准确地阐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为单位未来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更好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不断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