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

2021-12-25连德结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工林桉树病害

连德结

(福建省长泰亭下国有林场,福州 363900)

桉树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阔叶树种的总称,以其速生丰产的特性在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正因桉树人工林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桉树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增,但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系统异常脆弱,桉树人工林易发生毁灭性病虫病[1]。桉树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leaf blight)是一种严重的桉树人工林真菌性病害,在全世界桉树种植区普遍发生[2],对于桉树人工林造成严重损失。福建是桉树人工林的重要种植省份于1992年首次在巨尾桉人工林中发现桉树焦枯病,当年造成超过100 hm2的巨尾桉死亡,给林农造成严重损失[7]。福建永安市2006年由桉树焦枯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亿元[4]。桉树焦枯病目前已经成为桉树人工林主要的病害之一。总结近年来桉树焦枯病发病情况和综合防治措施并加以分析,可以为桉树焦枯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1 桉树焦枯病发病症状

桉树焦枯病是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病害[6],该属真菌可以在桉树上引起多种病害,如苗茎腐病、叶腐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以及根腐病等[7]。桉树焦枯病主要侵染桉树叶片与枝梢,表现为叶片呈焦枯状,树枝梢部枯死,潮湿环境下枯死组织可见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8]。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最终造成桉树整株枯死[6]。

2 桉树焦枯病病害流行规律

桉树焦枯病多于4、5月份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出现病斑,随着气温升高和南方雨季来临,空气湿度不断增加,病情也逐渐加重。7、8月份是桉树焦枯病发生最严重的时期,随后病害情况停止发展,直到立冬之后,气温下降,病害才逐渐停止[3],因此桉树焦枯病具有为害周期长的特点。

3 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

3.1 抗病品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小桉树焦枯病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并且减少防治的人力和经济支出。目前的研究发现,福建11个主要栽培的桉树品系中,巨赤桉9224和尾细桉对桉树焦枯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在自然条件下不染病或病害情况极轻,仅有个别枝条染病但不会引起植株或枝条的枯死;巨桉3号和巨桉5号易感病,在自然条件下严重时绝大部分枝条染病,甚至植株整株枯死[9]。研究发现抗病性较高的桉树品系叶片气孔下陷更深,周围蜡质较厚,增厚程度与抗病性正相关,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则无规律联系[10]。通过桉树叶片蜡质含量可以快速检测其抗病能力,而桉树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以及细胞紧密度可以作为辅助检测手段[10]。桉树体内的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及一些酶的活性也可帮助选择抗病品种。

3.2 林业技术措施

3.2.1 加强林地清理

桉树焦枯病的病原存在于患病的植物组织中,并伴随凋落物在土壤表层越冬,来年释放的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来源,因此,林地清理是防治该病害的第一道营林技术手段。在上一年的秋冬季进行林地清理可以有效切断病原来源。对于幼林,在11月份以后组织人力对林间枯枝落叶进行清理,或分散深坑掩埋,或集中发酵堆肥,或粉碎后加入沼气池,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对桉树枯枝落叶加以利用。对曾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桉树焦枯病的林地,完成砍伐后进行有限的炼山工作,也可减少病原菌数量。

3.2.2 优化营造林技术

桉树对林地的水肥要求较高,所以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的红壤或砖红性红壤为主,海拔低于500 m,坡度小于30°,尽可能满足“适地适树”原则[11]。桉树造林前期生长速度快,养分消耗多,而福建土壤普遍缺磷,因此,基肥可用含磷较多的钙镁磷肥或桉树专用肥,一般用量为750~1050 kg/ hm2或500 g/穴,也可以用钙镁磷500 g/穴和复合肥150 g/穴混合施肥,或用复合肥825 kg/ hm2和干鸡粪1 650 kg/ hm2作为基肥。不同地区使用的肥料成分和用量不一。造林密度1350~1650株/ hm2。培育大中径材的桉树,栽植密度应低于1 000株/hm2[12]。福建雨水充足,一般不采用机耕全垦、带垦、挖掘机带垦等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穴坑抚育方式更适合福建地区[13]。对于一些承担较重生态责任的桉树林区,可选择营造混交林,使其生态结构更复杂,生态系统更牢固,抵御外界胁迫能力更强[14],桉树焦枯病的传播速率也会大大降低。当桉树与福建柏营造混交林,桉树的材积明显增加[15]。

3.2.3 合理施肥

合理追肥可以提高桉树林的生物量,增强对桉树焦枯病的抗病能力。追肥是保证桉树林分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达标的重要因素。一般造林当年和次年各追肥两次,肥料种类和用法有:尿素和复合肥混施,每次420 kg/hm2;桉树专用肥,每次420 kg/hm2;腐熟鸡粪1~2 kg/株等。一般采用沟施或环施。

3.2.4 加强抚育管理

在桉树幼林时期要清除杂草,以免与桉树争夺养分与阳光。对于主伐年龄为5 a的一般不进行抚育间伐,只对被病虫害侵染的病树或遭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受损木,如台风摧折严重的树木进行清理伐除。现在,森林经营方案逐渐重视桉树采伐对当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提出桉树7~10 a的轮伐期,若早期造林密度较大,必须进行抚育间伐。对发生桉树焦枯病的林分进行卫生伐,清除患病的枝条,伐除严重发病植株,增强林间通风,减少林间湿度,抑制焦枯病菌的萌发[16]。

3.3 物理防治

使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远程监测林区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如使用“3S”技术对林业生物灾害进行检测[17]。在桉树幼苗培育时,可以控制苗床的温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桉树焦枯病孢子萌发。桉树幼苗根系不发达,需要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的幼苗生长不良。在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清理。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适合大面积操作和不受季节限制的优点,是桉树焦枯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在市面销售的多种杀菌剂中,达科宁和咪鲜胺对桉树焦枯病防治效果最佳[18-19]。可以使用稀释300倍的甲霜灵锰锌或达科宁以10 d为间隔在田间喷洒3~4次来控制病害;或者在气温和大气湿度较高的夏天每7 d喷一次0.5%~1%的无机铜素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或使用广谱性杀菌剂如稀释700倍左右的75%的百菌清溶液。要杀灭扦插苗的插穗中的致病微生物,一般用0.2%~0.3%的KMnO4溶液泡浸60 min,再用清水洗净后扦插于营养袋内。入袋后的第二天便开始第一次施药,先用0.2%的KMnO4溶液消毒,后用清水洗苗,然后再用700倍左右的75%的百菌清溶液喷洒,每7 d一次。化学防治虽然高效经济,但污染情况也很严重,现在一般作为一种应急手段使用。

3.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一般是用对相应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体及其次生代谢来降低病害程度或者使植物产生抗性的一种病害防治手段。生物防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农药,而且无毒性残留,对环境没有污染,还可以节省能源并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以有效地保护天敌,保护生态平衡,起到持续的防治作用。所以生物防治一直是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是研究最多的抗真菌微生物[20]。刘超洋使用一种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对桉树焦枯病进行抑制效果实验,结果发现荧光假单胞菌对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丝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可以使其孢子的萌发数量有比较明显的降低[21]。唐芬发现使用水杨酸可以诱发桉树产生焦枯病抗性[22]。黄爱珍在木本植物的粗提物中也发现了抑制桉树焦枯病的成分[23]。虽然生物防治大部分还是实验室阶段,只有少数成果可以成熟地在农林业中使用,但是,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生物防治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6 植物检疫

我国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工作。植物检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有害生物入侵的手段。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手段来阻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具有法律强制性。对种苗来源地进行有害生物调查,每个季节调查2~3次,冬季可不调查,发现疫情及时处理。对苗圃地周边进行清理,不能种植易于被桉树焦枯病病原侵染的植物。对于已经发生过桉树焦枯病的苗圃要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对调入的桉树苗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规范苗木检疫程序,疫区苗木不得进入,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时组织森林植物检疫人员,深入种子苗木分配中心和种植场所进行复检,坚决制止非检疫认证苗木、病虫害苗木的销售和转移,严格禁止非种植苗木进入。对新种植的土地,特别是对使用外来种苗造林的土地上的植物病虫害要进行更密切的监测,以便迅速、果断地控制已查明的流行性病害。

猜你喜欢

人工林桉树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