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姜栽培技术

2021-12-25王孝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选地储藏整地

王孝同

(青州市东夏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青州 262514)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改革的推进,高产技术逐步普及和推广,人们对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对栽培技术的应用越发看重,传统的大姜栽培大都以经验为主,栽培的过程较为随意,这样的方式无疑限制了大姜的产量,也降低了栽培的效率,大姜的质量优势也不再明显,对提升经济收益的帮助微乎其微,所以必需合理认识大姜栽培技术,从大姜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再到储藏等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栽培环境,提升大姜生产质量和产量。

1 选地大姜的栽培地

在大姜的栽培过程中,栽培地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结合大姜的生产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选地。大姜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不够发达,在土壤中扎根不深,并且受到根系影响,其吸收水分、肥料的能力较差。所以在选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影响,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层深厚、便于浇灌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此外,还要注重土壤酸碱度的控制,pH在5~7是最好的,且要在3~4年更换土地,以保证土地的养分和瘟病传播。选地完成后,在选好的土地上进行建棚,建棚的过程中需严格参照标准。一般条件下,大拱棚的高度处在1.8~2.2 m之间,大拱棚的宽度控制在12 m左右,长度则根据种植地的长度而定,但应尽可能保障长度超过50 m,建棚的规划要提前准备好,准备好建棚需要的材料,以保证建棚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整地与施肥

合理的进行选地后,就需要对所选地块进行整地,整地的时间应是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进行,对土地进行秋耕或是冬耕,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土地逐渐解冻,这时对土地进行2次或3次的细耕,整地的目的是保障土壤的松软度和土壤深度,为大姜的扎根做好基础准备。

整地结束后,再进行施肥工作,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结合土壤肥力来综合决定,不宜过多或过少,正常情况下,以5 000 kg/667m2腐熟有机肥的准则进行施肥。然后在根据土壤的pH值进行适当调整,加入土壤调理剂和中微量元素。腐熟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都洒在土壤中后,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要超过30 cm,翻地后再将地块整平,根据实践经验所得,大姜延长生育期高产高效栽培打姜沟前大化肥的使用十分关键,尤其要控制好施肥的数量和施肥的方法。

首先,在施肥的数量方面,确保氮磷钾含量45%以上硫酸钾复合肥不低于150 kg/667m2,具体的氮磷钾含量还要根据大姜对于养分需求的规律和土壤中养分含量来决定[1]。要想获取高质量、高产量的大姜,就要提供相对应的土壤养分,后期追肥的效果不如土壤养分来的迅速,且单次施肥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大姜的生长。其次,注意施肥的方法,撒化肥要均匀,且在打姜沟之前,撒肥后在地块上打姜沟。打姜沟一般情况下都利用打沟机,深度控制在25~30 cm,沟距离应控制在65~70 cm之间,这样的施肥方法能保障肥撒在土壤中,而不是撒在沟底,化肥都会分布在大姜的周围,均匀的被根部吸收,不仅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还能保障化肥的均匀,即便施肥过程中,肥的数量过多,也不会引起严重的肥害,同时后续的追肥也能尽可能的减少,降低施肥成本。

3 选择大姜种子

对于大姜的栽培来说,选地、整地和施肥都只是基础工作,是为大姜的生长提供条件,而大姜产量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姜的品种,所以为了提高产量和大姜的品质,选种的过程必须充分重视起来,选种的原则是植株高大、长势较快、基杆粗壮且叶片肥厚的品种,其次是要在注意种子是否饱满和具有光泽,此种大姜更受市场欢迎,符合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就是要注重品种的栽培潜力,潜力大的品种无疑利于产量的增长。例如选择莱芜大姜,这一品种不仅长势较快,且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市场的需求量大。在选种的过程中,如果大姜的品种良好,应注重开发系统的种植,加大生产规模,这样的方式利于打造大姜品牌,从而更好的栽培和销售。

4 大姜的播种

大姜播种的时间要结合气候条件而决定,根据栽培经验来说,大多数情况大姜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3月25日—4月5日之间。在进行播种时,需要注意的是播种密度的控制,棚内的大姜播种密度应大致控制在4 700~5 000株/667m2,按照这样计算,大姜的株距应控制在25 cm左右,行距控制在65~70 cm左右[2]。大姜播种前,在沟底撒80 kg/667m2的生物肥,生物肥尽可能抑菌种类多、活性强、含量高,与此同时,在施加生物肥时施加杀虫剂,降低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在进行播种时,大姜的芽眼要横放或竖放,姜芽应以45°角的方式进行斜放,注意所有的姜芽方向都是一致的,然后用土覆盖姜芽,在此之后,喷洒专用除草剂,统一进行扣棚,保障棚内温度。

5 田间管理

在棚内种植大姜,就是为了给大姜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所以要通过合理的管理,使其各方面得到保障,从温度方面,正常情况下,白天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之间,棚内的温度不能高于30℃,晚上的时候棚内温度控制在17~18℃之间,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否则将影响大姜的生长,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放风的方式进行。同时,为了防止温度变化过大,将大拱棚的膜由上而下逐渐放开,等到夜间温度逐渐升高后,在将棚膜逐渐揭开,同时还要在大拱棚的上方铺设遮阴网,防治温度过高。

从肥料需求方面,肥料的高效供应是大姜增产的重要保障,虽然大姜生长对肥料需求较大,但也要注意肥料的合理施加,过量的肥料反而会阻碍大姜的生长,即加大了成本,也降低了经济收益,要注重科学施肥,后期追肥应以硝酸钾和硝酸钙搭配使用。

然后是水源的灌溉,无论是何种农作物,水源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保障水分的合理供应,以最佳的方式进行灌溉[3]。在大姜的苗期,应均匀的进行供水,这时灌溉的方式应注意次数和湿度控制,苗期的浇水频率不宜过多,控制在一个月3次左右即可,土壤湿度控制在65%~70%左右,经过了苗期后,大姜处在迅速生长期,这一阶段的浇水频率应适当增加,每周浇一次水,且土壤湿度随之增加,浇水方面不能过于死板,而是要结合大姜的生长情况,适当改善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对于处在生长期的大姜,不仅是要控制浇水,还要适当进行培土,对大姜的第一次培土可以和追肥一起进行,将土壤的位置适当变化,第二次培土和浇水一起进行,第三次培土加深垄面的厚度和宽度,为大姜根部生长创造良好的养分条件。

最后就是虫害、病害的防治。病害、虫害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所以病虫害的防治较为关键,目前大姜常见病害有炭疽病、腐烂病和斑点病等,主要虫害包括小地老虎、黏虫等,这些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尽可能的减少药剂使用,药剂使用对大姜的生长也有着一定影响,以预防的方式控制病虫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逐渐变化,天气也在慢慢变冷,所以寒露后霜降前将已经解开的棚膜重新扣上,保持棚内温度,同时撤去遮阴网,扣膜之前也要对大姜进行一次浇水和追肥。

6 大姜的采收和留种

大姜栽培最后的环节就是采收和留种,采收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大姜的生长情况,其符合相应标准即可进行采收,并且在采收的一个星期之内,追加一定数量的尿素,以提升大姜种植的品质[4]。在采收的过程中,需注意采收的方式,不能破坏大姜的茎块、减少大姜水分损失,提升大姜的新鲜度,从而促进大姜的销售,在采收的半个月前,都不能再使用任何的化学药剂。

留种指的就是为来年的大姜种植预留健壮姜块,可以将其放在专门的留种土地内进行栽培,在生长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钾肥数量,减少氮肥数量,并且在大姜种植田间选取长势最好的植株,保障姜块没有受到病虫害危害,经过处理后进行储藏。一般情况下,大姜都是储藏在地窖之中的,地窖深度控制在6 m左右,要控制的因素是地窖的温度、湿度,温度相对来说变化较小,空气湿度超过90%,这样的环境利于大姜储藏,同时在储藏之前,要对地窖进行清扫,通过喷洒杀虫剂进行消毒杀虫,减少储藏过程中的损坏,在大姜储藏在地窖后,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

7 结语

综上所述,大姜有着多方面的用途,合理运用大姜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能显著提升大姜产量,以更好的满足食用、药用的需求,进而提升大姜栽培的经济效益。目前大姜的栽培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影响着大姜栽培的效率和产量,所以在大姜栽培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出发,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这些环节都要充分重视,进一步完善大姜的栽培过程,对大姜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确保大姜产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选地储藏整地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浅析莲藕种植技术
人参栽培的选地和做畦技术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便于储藏的美味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蕴藏”和“储藏”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