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2021-12-25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710000)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行各业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事业单位、高等教育机构还是各类大小型社会机构,“人力资源”都是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高校亦如此,要获得更大化发展,就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产生更强烈的成就感。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企业、单位或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单位或组织所用,且对于价值创造能起到积极贡献作用的各种资源综合,包括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人力资源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应用的具体状态来说,人力资源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与其他资源一样,人力资源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人力资源是促进时代进步的主要动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更行之有效,促进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优势,大大提升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人员综合素养,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综合管理中,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并组织专人负责分析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充分运用人才激励的手段,引导广大教职工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高校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分析

人力资源的基础理论诞生于西方科学,其内容相当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于人力资本的分析变得更深入、更细致,并且开始进行具体化和数量化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以教职工为主,他们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其核心是学术劳动,相比其他行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根据高校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进行定制,才能真正对一线教职工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一)高校教职工的劳动时间难以量化

高校是以学术劳动力为主要体现的特殊机构,具体以教学、科研等方式表现出来,相比其他社会职业,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在工作时间支配以及思想意志方面,都享受更大程度的自由,很难像其他工作岗位,难以简单用小时制来实现量化。

(二)高校教职工的劳动成果难以界定

教职工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在一部分高校,对于教职工的成果衡量是以工作量及学生成绩的排名来实现,直接与待遇、津贴、奖金挂钩。这是一种方式,但对于科研成果而言,职称晋升也是一种方式,但是这些劳动成果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有更高要求,也难以通过科研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时间长短来衡量具体业绩谁更高。

(三)高校教职工的劳动价值转换难以直接体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企业聘用人才有一整套成本核算机制,并根据企业效益、岗位价值大小来确定薪酬,直接可以反映员工的能力。但是大学老师的劳动是以培养人为主,其经济价值难以直接体现,且受诸多客观因素印象,劳动价值的转换非常漫长且间接。

(四)高校教职工的价值需求更多样性

高校教师与企业职工不同,与企事业单位也不同,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广大教职工更享受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他们能够沉淀在薪酬待遇稳定且上浮不多的教育行业专心做学问,以培养社会人才为己任,有社会责任心和科研精神,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与认可。

三、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激发起管理对象的某个积极行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相关任务,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能够点燃员工激情,让员工产生成就感。

(一)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缺乏,忽视人才招聘后期的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在广大高校开始推行,但是大部分高校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有限,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甚至认为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但实质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才招聘,更重要的是对于人力资源后期的管理。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让优秀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实现最大和谐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充分的管理经验。但在实际中,高校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更多精力放在资金的争取和理论知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无法促进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忽视对基层普通教职工的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有较明显的缺陷,在常规的激励制度中,按照人员的职位级别进行激励。但这种方法实质上难以发挥真正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失去本身的效用。激励制度应该更大力度偏向于底层工作人员,如果只根据级别职位进行激励,那更多的底层工作者则没有这个机会,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反倒容易激化矛盾,造成分配不公平,甚至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削弱学校实力,不利于高校的长效发展。

(三)管理观念落后,不能更好激发教职工创造更多价值

相对于社会性组织单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虽然也有专人管理,但倾向于传统管理理念,以“成本控制”为指导核心,与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较大的不同,没能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本身,强调激发潜能,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大价值。高校的金字招牌是教师,但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靠薪资吸引,还需要打造“培养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有潜力的教师快速成长,并实现不同阶段的成长,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考评制度不完善,制约广大教职工的潜能激发

激励措施的实施要以绩效考核为标准,制定完善有效的考评制度,是实施激励制度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提升被考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而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例如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匹配,高校教职工劳动以脑力劳动为主,其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创新性都难以简单量化,更多工作项目以定性考核方式为主,这就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考核结果的精准性,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同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有可能会产生反作用,例如重视发表文章的数量,忽视文章质量,这种评价制度下就可能浪费精力,对考评者的创造性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四、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策略

(一)精准定位,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首先需要有正确的薪酬定位,根据不同教学部门之间的具体工作职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根据各个岗位具体工作内容、环境、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强度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待遇标准。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考核标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避免主观性考核,要从工作内容的质量、时间以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性考核。另外,还要考虑员工意见,根据不同内容拟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更符合实际,更被员工认可。

(一)多措并举,制定多样化激励措施

除了常规的薪酬激励,同时还要制定更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包括职业发展、情感激励、职业发展激励以及文化激励等。人才的晋升是最重要的激励政策,积极调整教职工晋升机制,加强公平化管理,进一步确保晋升机制合理化,调动积极性。同时要督促广大教职工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学习,激发潜能,提高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校园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与此同时,要注重情感激励,情感激励主要就是提高教职工与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联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合理化管理,有效解决在沟通中发生的问题、疑难及矛盾。上级领导通过合理方式,营造更加良好的沟通氛围,以人为本,提高高校整体的人性化管理。另外要加强文化激励,建设具有高素质和文化氛围的精神文明,提高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教职工在认真执教、科研的同时,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总之,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建立在良性的状态中,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能力与运营能力,进一步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促进良性发展。

(二)相互认同,通过“岗位旅游”促进个人学习和部门交流

长期从事某项工作或某类型工作,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就像在某个地方生活久了容易倦怠,就需要通过旅游来调剂。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力资源为主要对象,注重解决人力本身出现的相关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更优化的排班制度,并依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建立轮班工作制,通过轮班激励广大教职工扩大学习范围、体验不同岗位、发展不同兴趣,加强对于其他部门及其他工作的了解,促进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今后工作配合奠定基础。

(三)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多维度考评方法

考核体系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将考核指标划分为定性指标和量化指标。定性指标,要利用分值和权重进行综合评判,增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简化考核的程序,按照具体目标,通过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综合得出考评结果,并据此进行科学化分析与统计,通过正规渠道反馈给个人,让考评者心悦诚服。对于异议准许被考评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考评透明度。

结束语:

与企业管理一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通过具体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潜能,激发创造力,促进主动学习、主动提高,为自身发展争取机会,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从而推动大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