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乡村人才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2021-12-25高迎春吉洪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滨州市农技全市

高迎春,吉洪民

(1.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滨州 256600;2.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政府,山东滨州 251706)

1 农业农村人才现状及主要做法

1.1 人才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农技推广机构187个(其中:市级机构14个、县级机构75个、乡镇级机构98个),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 444人。按照学历分类:初中以下25人、高中69人、中专155人、大专409人、本科722人、研究生64人;按专业技术职称分类:无职称的391人、初级职称的292人、中级职称的498人、副高职称的213人、正高职称的50人;按年龄分类:35岁以下151人、35岁至45岁380人、45岁至50岁362人、50岁以上551人。

从2014年开始,全市以农业农村人才提档升级为目标,依托项目实施,大力培育高水平高档次农业农村人才,全市共有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近12万人。

1.1 主要做法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批农技推广专家。积极开展农业技术职称评审,目前全市农技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达到52.7%;制定了《十佳滨州乡镇农技人员选拔管理办法》,从2017年起,共评选出“十佳滨州乡镇农技人员”20名;开展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评选出市级最美农技员30余名,县级最美农技员100多名。

二是培养造就了一批乡村之星。建立完善了省市县乡村之星选拔管理机制,组织推荐申报齐鲁乡村之星,截止目前,全市省级、齐鲁乡村之星达到42名,市级乡村之星达到273名,县区级乡村之星达到379名。

三是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农民。2014年以来,滨州市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育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青年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截止2019年底共培育11 646人,壮大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为乡村振兴及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培育引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截止目前,滨州市已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列全省第5位;5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列全省第4位;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381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达到430家。2015年山东中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达到9家。滨州市逐步形成了邹平玉米、博兴大豆、滨城粮食、沾化果品、阳信肉牛、无棣海产品加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产业体系。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社9 049家,比2018年底增加363家,增长4.2%。合作社成员数17.4万,带动非农户29.7万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国家级青年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92家、市级示范社164家。按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2 951家(其中粮食产业1 092家,蔬菜产业747家),林业402家,畜牧业1 142家(其中生猪产业272家,奶业70家,肉羊产业164家),渔业124家,服务业581家(其中农机服务442家,植保69家,土肥6家),其他方面行业的158家。家庭农场快速起步。经县工商部门、农业部门认定、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2 668家,其中市级示范社88家,省级示范社35家。从事种植业的560个,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291个;从事畜牧业的61个,其中从事生猪生产的18个;从事粮渔业的15个;从事种养结合型的92个;其他类型25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8 266.67 hm2。农业专业大户快速增加。目前,全市种粮耕地面积过3.33 hm2的专业大户达到2 910个,经营土地达2.49万hm2。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匮乏,科技研发能力弱

地市农科院是体现其农业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现在的市农科院由原来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整合而来,无论是人员还是设施,在全省农科院系统中均位居下游,科研能力较差。原来的市农科所并入职业学院后,农业科研资源大量流失,已不再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主。从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的情况看,受岗位设置比例的影响,造成部分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无法晋升职称,影响了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平均素质较低,农技推广能力弱

目前,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专以下学历的占45.57%。较低的学历层次,使得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队伍老化现象十分突出,35岁以下的比例只有10.46%,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具有农学相关专业的人员不足50%。部分农技人员在岗不在编,平时大多从事乡镇安排的中心工作,从事农技推广的时间较少。

2.3 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少、不平衡,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弱

全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比例仅为5.3%,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存有较大差距;人才类型结构较为集中,其中以生产能手所占比重最高,经营能人相对较少,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更少;区域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县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比较好,其他县区相对落后;中青壮年比例偏低,一些人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4 对农业农村人才作用的认识不足,政策支撑弱

政府、社会对于农业农村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关注度低,在促进人才成长、发展上政策支持不足。尽管近年来全市先后出台了《滨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滨州市培养引进使用人才规定(试行)》等20多个综合性文件及配套政策,但单独支持农业农村人才的政策较少。有的政策虽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措施多数是原则性的,无具体的、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领办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全市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政策优待上与东营、淄博等邻市相比没有优势,引入高层次人才相对较难。基层农技人员多从事乡镇所谓的中心工作,从事农技推广的时间少,出成果难、晋升职称难,工作积极性相对不高。农业农村人才在其创业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政策扶持,特别是为发展农业生产的贷款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 农业农村人才建设几点思考

3.1 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建议协调相关部门,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特别加强基层组织具体抓落实的保障机制,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3.2 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要以提高农业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为主。一是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的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组织农业农村人才到高等院校接受相应专业的学习或培训,逐步改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二是要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农村人才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3 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环境

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业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业农村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

3.4 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待遇

将农业农村人才的管理纳入人才工作规划之中。积极开展评选优秀人才活动,通过开展各级“乡村之星”“农技人员”等评选活动,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大力宣传农业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对于取得突出成绩带动一方致富的农业农村人才,政府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彰,并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扩大农业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对年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业农村人才采取重点培养,加强指导,加强锻炼,引领他们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猜你喜欢

滨州市农技全市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