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之研究

2021-12-25侯立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玉米螟水肥植株

侯立国

(莱西市姜山镇人民政府,山东莱西 266603)

0 引言

玉米种植是山东农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科技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玉米种产量和产品质量均有提升,但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对玉米增产增收带来巨大影响,为此,应通过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栽培技术,加强玉米种植的管理,进而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保障玉米种植有序开展。

1 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思考

玉米是金融属性、能源属性最为突出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山东省玉米供需缺口较大,种植范围广、数量大、产量高,是玉米深加工、畜牧养殖业大省,对玉米需求量大,山东省玉米价格总体呈逐步上涨态势。但随着我国玉米产量的快速增长,要预防阶段性过剩的问题的发生,例如:提高玉米库存应用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等。基于此,山东省莱西市不断加快农业现代进程,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根据《中国玉米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得知,其总体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增长,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 496.8万hm2,玉米产量为2.61亿t,玉米消费量为27 558万t;202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量为2.65亿t,较2019年增产400万t,玉米消费量约29 303万t。在这种大环境下,在玉米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前景广阔。

2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 合理选种

现代化农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种子工程化与产业化,近年来,虽然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力度大,但由于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不断上涨,供需不足,而玉米价格这几年不断下降,农民投入大,收入低,所以因地适宜的选择玉米种子对单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但玉米种子供需仍存在着很大的区域性与品种的差异性。基于地域环境与地区种子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市场之后,我国的种子市场秩序被扰乱,不良品种的种子在市场上频频出现,导致我国农民在选购种子时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农民鉴别种子能力,提高鉴别与选择种子的能力,指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了解种子市场的变化,选择正确的品种,确保玉米种具备较高的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结合山东省莱西市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选种,保障玉米出苗率。

2.2 深翻平整土地

据调查研究,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种植玉米之前都对土地进行了翻耕,但没有施入有机肥进行深耕。且由于玉米根系体积较大,所以根系的分布对玉米的生长过程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玉米根系分布较窄,植株顶层就无法得到光照,无法吸取充足的养分,容易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与植株倒伏的现象,玉米就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在种植地处理上,应结合玉米根系发达,植株高大,适应性较强的特点,选择良好的土壤环境,为玉米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给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水分利用率,可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通透性好的土壤进行种植,确保地表无杂物,为后期播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播种

2.3.1 播种时间。正确播种是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保障,清明节至立秋节之间时间均可以播种玉米,结合山东气候,露天播种适宜于清明节后,土壤温度上升,地膜覆盖播种玉米,可获得最高产量和品质。夏玉米一般在立夏节开始播种,发育期在90至100天。因玉米在秋冬之交停止生长发育,因此,秋玉米播种时间比较有限,播种时间最好确定在立秋节之前播种完毕,这样能最大限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厚活土层,保证水分与养分的吸收,青储玉米在立秋后到处暑之间播种,有利于把藏在土地里面的害虫冻死,减少病虫害发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早熟品种播种,季青储玉米可以在处暑节气前后播种,到玉米停止生长时收获。

2.3.2 种植密度。玉米合理的密植,控制好种植株行距,才能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玉米种植密度受品种的特性、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的影响,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土壤的肥沃度进行选择,肥力高,水分充足的土壤可以实当密植,肥力低,水分不足的土壤适合稀植。

2.4 合理施肥

2.4.1 在施肥时应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同土壤中所含有的养分含量不同,玉米品种的差异性,也会影响玉米生长所需的肥量,因此,应根据土壤含肥量和玉米品种特性,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加,苗期追肥量不宜过多,穗期追肥要大,花粒期根据玉米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每个阶段施肥量不同,施肥后还要注意补水,还可以根据玉米的情况进行人工授粉,促进玉米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2.4.2 小麦-玉米两熟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水肥管理费时费工、利用率低,当前山东玉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以设施轻简化和水肥高效利用为核心,通过小麦玉米田间水肥一体化管网布局优化,测土定肥、小麦氮肥后移、玉米基肥减施后移等与作物需求匹配的水肥精量调控措施研究,可实现山东冬小麦、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同时配套研发出铺管和收管等滴灌轻简化设备,实现了农机农艺高度融合和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取得了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效果,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8%和12.5%,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38%和17.3%,气象灾害损失率降低3.03%和3.45%。

3 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经常被病虫害所侵袭,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大小斑点病、黑穗病、青枯病、玉米锈病等,玉米常见的害虫有玉米螟、红蜘蛛等,做好病虫害防治,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无论是哪种病虫害,都需要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式,不同方式的选择,对病虫害的伤害效果也不同。病虫害的预防最重要的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杂交品种,当雨水增多,田间空气湿度大,加大了病虫害发生机率,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能力。

3.1 病虫害发生

3.1.1 大斑病。大斑病也称为条斑病、枯叶病等,该病主要侵害玉米的片、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玉米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逐渐向整株玉米蔓延,导致叶片、苞叶和叶梢枯萎。

3.1.2 瘤黑粉。瘤黑粉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土传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过量施加氮肥会导致无法控制秸秆的生长速度,可循环和二次侵染。染病初期,病瘤形状和大小不一,外表为灰白色薄膜,内部充满黑粉。玉米成熟期,逐渐侵染植株幼嫩组织,引发植株矮化,或造成玉米果穗子粒小、干瘪。严重时,造成玉米减产20%左右。该病菌对湿度比较敏感,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适合萌发。

3.1.3 玉米螟。玉米螟虫害暴发,与当地气象条件、种植制度、种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山东8月份降水偏多,气温偏高,而玉米螟发作的适合温度为1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天气和气候环境,有利于玉米螟繁殖。玉米螟暴发后,侵害玉米植株的颈部,一般在玉米叶片上出现排状的小孔虫洞。

3.1.4 玉米蚜虫。蚜虫是玉米种植时期繁衍最快的害虫,靠吸食玉米植株的汁液生存。玉米连片种植,后期生长高大、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杂草多的地块利于蚜虫集中产卵。此外,蚜虫能传播矮花叶病毒,防治时,进行药物防治,或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引进蚜虫的天敌。

3.2 病虫害防治

3.2.1 物理防治。种子优良与否是产生病虫害重要源头,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应推广抗病性强的种子,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水平培育抗病性高的杂交种子,大力推广抗病性种子的覆盖率。并注重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创造一个良好的田间环境,切断病虫害来源。大斑病防治时,选用抗病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处理土壤,及清理发病叶片、苞叶和叶梢枯萎,加强田间管理,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力。防治瘤黑粉病时,应减少氮肥用量,施加锌肥。防治玉米蚜虫时,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实现氮肥和磷肥配合,以有效的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降低蚜虫的危害。

3.2.2 药物防治:①在治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做到科学用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用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大斑病防治时,可选用吡唑醚菌酯、烯唑醇,同时,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玉米抽雄前,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混合防治。②用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土表喷雾,减少发病可能。③将吡唑醚菌酯、烯唑醇,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施用,防治玉米螟。或进行封垛,将白僵菌粉剂装入担负式机动喷粉机内,用喷粉机喷垛。

3.2.3 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期,引入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但放蜂前10天,以及放蜂后20天内,玉米田避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生物防治的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且环保,不会对玉米的生长留下农药成分,可选择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防治玉米螟。但当虫情达到高峰期时,田间喷施Bt制剂防治,实现玉米产值和环境的双提高。

4 适时收获

当玉米田地的植株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为加强籽粒干燥,也可以延迟收获。

猜你喜欢

玉米螟水肥植株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青岛水肥一体化让作物增产一成以上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长匐茎与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