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2021-12-25岳维霞
岳维霞
(邹平市明集镇财经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邹平 256216)
0 引言
国家前进的步伐永远是针对整体性而言的,“三农”作为发展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关注点不仅突破战略性高度,也被提上了国家的日程。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手心”,农村的经济战略及开拓就是“手背”,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统筹兼顾在城市规划以及乡村战略性发展中至关重要。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深化农村改革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程来讲,犹如得到强有力的武器,加深农村的改革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鲜活的创造力、致密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的治理被视为重点对象,实则是农村基层组织能力的体现,无形中唤醒其对内部人员要求的号召力和领导力。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中的保障性基石,期望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全面解决民生问题,在党的引领下,由基层组织中保障性发展迈向更高的阶梯,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1]。
1.2 实现农民增收
改革的进步,政策的实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得以实现。不得不强调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公有制,与最初的“包产到户”政策有着相似之处。若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需要农业产业化切实可行,转换经营方式,做到一切规模化。结合相关的产业,一方面解决了农民面临的就业难题,另一方面使得农民财产的收入增收得到实现。为人民百姓解决难题,减轻人民群众肩头的重担,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到体现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意义,小到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1.3 利于产业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农民集体经济持续性优化,对形形色色产业来讲,做大、做强是目标,为产业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农民愿景的实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和先进的技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还要应用合理的科学性规划,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2.1 城乡统筹兼顾,引领经济协调性发展
贯彻落实十九大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针,带动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为此国务院印发了实施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战盔规划(2018-2022年)》,旨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模式,以城市经济为基石,通过对经济资源的筹集活动,带动周围的农村集体经济,与此同时,督促发展策略的实施,二者良好的结合,在规划性发展中齐头并进,在经济协调性发展中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
品牌意识的形成,大大促进了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所谓的“品牌意识”,即城乡一体化统筹化,品牌管理理念被灌注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性,形成自身的特色,进而在独一无二的特点基础上大力进行农业活动。毕竟,品牌价值的生成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获得初步模型以及认可度。此时,附加值也是衡量地方经济好坏的因素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品牌的建立意味着特色的形成,对品牌盛行的时代而言,人类会更加关注事物为心灵带来的体验价值以及获益点。初级的事物很难满足人类的主观感受和切实体验,因为深度不够。借助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对附加值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深加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拉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健步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指日可待[2]。
2.2 大力招才纳士,开创科技性创新路径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善假于物也”是人类智慧体现的方面之一,所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集体化,需要与良好的科技相融合,开创科技型创新的发展路径。在农业领域,很多农村地区相对较落后,设备也不够先进,所以,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内不仅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机械的使用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外讲究社会关系中,需要政府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补贴政策,吸引广大的农民群众投入到对新型技术的使用中来,进而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效益。
今天的中国,早已今日不同往日,但是,农民较低的文化水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人文的培训及教化。人才的发展是持久性战略,也是软实力的综合性体现,为了避免在战略性改革中方针的错误性引导以及偏差性的发生,我国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争取人才的现代化,做到农业产品与人才的双向发展。
2.3 转换农业模式,促进农村供给性改革
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从古代的农耕时代一点点的走出来的,模式的生成无法脱离开历史,所以,积极改变我国当前农业现状至关重要。加之,现如今的农业拥有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力量的注入,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引导性,农村的经济结构因发展理念的升级而得到良好的改变。最终,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获得前所未有的效果。比如,纵观全球,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实现了时间甚至空间的“零距离”,但是在出口方面依然面临着顽固的弊端,颇为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为此,农业的生产方式需要积极的转变与拓展,建立完整的土地保障机制。此外,不排除严重浪费现象的存在,对此类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加强加大对农民的培育性工作,在潜意识深处加深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认知,而且,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角度实施有效的设计方案,尽量从根源上杜绝浪费现象的出现。出于环保角度考虑,农村集体经济须以原生态的环境为出发点,对农田的地势、规模进行改造,与此同时,结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转型,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供给性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在领导的引导下,构建完善的保障性机制,“身正还须行得正”,自此,广泛吸引资金,扩大对人才的“招商引资”,同时,讲究工作内容的匹配性以及兼容性,遵循原则,进一步促进改革的发散性作用兼多元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2.4 坚持因地制宜,加速经济制度性融合
天时地利人和,社会中一切资源的利用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正所谓“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同样的道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此外,扩大对经济的有效性融合,使得集体经济的模式得到不断的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刻认识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农村区域的战略性实施原则,再综合性地考虑农村区域的地理条件、文化态势以及交通情况等综合因素,合理挑选发展项目,以宜工、宜农为主要原则[3]。
例如,积极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相融合,提高经济的经营性收入,目前,主要产业涉及到丰富的旅游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的村镇。此外,伴随有良好的技术提供、信息等生产服务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兼容并济。
经济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农村集体经济思维的转变,还要确保家庭承包的巩固与完善,实现双层经营体制的良性结合,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实施原则。经济融合的实现,要提高对新型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兴办和举行,目的在于扩展经济的服务性集体经济,自上而下,由里到外,从生产到销售,从技术到信息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与此同时,环境的发展不容忽视,对外部资源善加利用,结合市场的条件,使得扶贫的工作拥有精准性,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2.5 注重顶层设计,加大经济政策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集体经济格外注重“顶层设计”,借助精细明确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性指导方针的实施,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在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拥有清晰明朗的制定原则。此外,经济政策扶植的作用格外重要,传统意义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土地、金融三大方面,抛开上述内容后,还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例如:部门之间有不同的分工,所以要建立起支农惠农资金综合性框架,对发展空间极大、经营风险很小的村集体项目进行大力度的资金扶持,此外,可以借鉴贴息以及补助的方式进行财政方面的支持。
值得一提,在相关经济政策扶持中,抽丝剥茧,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做到敢为人先,通过不断的探索,摸索出一条开创农村集体经济合理性的发展道路,针对不同集体环境情况、不相同的产业链接以及项目,加强对技术、人才、信息的综合性把握,为经济薄弱的区域发展引领出更好、更佳、更优的农村集体经济规模。
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资源的获取以及人员的引进,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坚实的后盾。一方面,需要政府适当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投入量,确保预付款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提出并改进创新的扶持方式,转化思维,争取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开拓一条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新颖的方式。
2.6 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亦需要监督和管理事物的加持。合理性、科学性的资产增值机制,需要建立在农村区域的实际情况之下,进而达到集体资产顺利运营和管理规则及发展章程完善的目的。在工作中,尽量确保工作责任落实,针对工作责任和权限,做到合理精细的划分。在人员管理工作的进程中,加深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人员的态度及认知,确保诚信经营的持久性以及生产的安全性,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打造一条长久性的战略。
3 结语
综合看来,新农村建设以及规划是我国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尽管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依旧处在探索的道路中,我国已经针对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开展的力度的同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影响下,规模性发展迟早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