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服务新需求背景下的对策研究
2021-12-25吴吉哲
吴吉哲
(沂水县气象局,山东沂水 276000)
0 引言
在当前世界各地疫情依旧没有好转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中恢复,并稳中向好。过去的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脱贫。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看好的前提下,如何保持农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难关。“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新的一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得到明确。“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不能牺牲“三农”作为代价,而应该与之相匹配适应。在此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要明确主体责任担当,提高风险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气象服务对“三农”的保障能力。
1 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具体需求
1.1 农村地区获得气象信息的方式
从现下我国农村气象服务现状来看,广大农民群众获取气象信息渠道主要围绕以下几种方式,如:通过电视天气预报来获取、通过设置手机气象短信提醒来获取、通过拨打气象服务电话来获取,这种气象信息渠道一般只有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和报纸来获取,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这种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已完全受到限制,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气象信息,这种先进的来源渠道也是现下日渐普及的农村气象服务途径。
1.2 农村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
1.2.1 确保常规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通常,农业生产质量与气候条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前期,应结合气候变化规划好最佳种植时间,并为了预防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农作物安全问题,提前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减少灾害情况的發生,为农户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广大农民群众还要根据所获得的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抢收、加工以及储存等一系列生产工作。由此可见,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保护农作物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 确保气象信息传输的快捷性。随着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情况的不断增多,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气象信息的准确预报和服务途径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很高的使用需求,不仅期望气象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要具备多元化特点,而且还要能够提前准确的预测到重大灾害的发生,进而帮助其可以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将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化,所以,除了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需求,人们对于气象信息传输的快捷性需求也是迫在眉睫。
1.2.3 确保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气象服务信息一定要做到准确及时,并能够使大范围内的农民群众都能够有效获取,尤其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所以,为了最大化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其当地农作物安全免受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威胁,气象服务信息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时效性,使其传输范围更宽泛、传输时间更长期,这样才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象服务产品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随着气象信息服务行业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对于农业生产需求的重视度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行时,仍有少数地区的气象服务产品与实际需求出现不相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产品类型过于单一、服务方式过于传统所致,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2 农村气象科学知识水平不高
现阶段,农村在气象科学知识普及方面,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所致,要想将气象科学知识做到全面掌握,其难度十分之高。另外,相关气象单位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气象人才,对于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极为忽视,进而导致广大农民群众整体气象科学知识水平处于落后、偏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顺利开展。
2.3 缺少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致使相关减灾管理工作也是很难落实到实处,再加上当地政府机构在物力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偏弱,所以导致很多先进的防雷技术和减灾设备极为缺乏,从而使得农村农作物安全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3 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队伍建设
2007年以来,各地区气象部门已经将重心向农村建设转移。为推动气象为农进一步发展,在基层县一级政府,与县气象局合作大成立了一部分气象服务“三农”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并把气象为农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措施有:各乡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防灾减灾分管领导,编制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部门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为农气象服务扎根基层,并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镇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内涵建设、做好农技宣传引导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同时设立了气象工作站和气象联系人员,村一级设立了气象信息宣传员;与农委、水利、林业、国土签订信息共享、服务合作协议,在农业气象灾害联合研判和防控机制、联合开展农业气象课题研究、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等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发展和完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队伍,是解决满足农村气象服务新需求问题的基础。
3.2 打造为农特色气象服务、精准气象服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关系重大,在产前播种、产中管理、产后收获过程中,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提供保障。基层气象部门应积极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推进当地特色农业气象智能业务平台建设,开展定点定时定量评价、时空尺度精细化预报、动态定量灾害影响预报等技术研究,将服务范围延伸,提高预报准确率。充分发挥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担负的为农服务的职能,依靠现代气象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
3.3 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防御能力
基层气象台站将区域自动气象站重点布设在山区暴雨和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区、采用现代先进的自动观测技术和无线自动传输技术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对全区进行全面有效的气象灾害监测。同时要加大防雹增雨探测网的建设,在现有气象灾害关键区域和敏感区大布设数字化天气雷达,逐步扩大气象灾害监测范围,建成人工影响天气雷达探测网。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及时监测,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探测、预测和预警能力。
在农村基层,信息的传输一直是各项工作开展的短板。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在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还是以几年前的广播、电视为主,甚至有的村还以大喇叭宣传为主,这对气象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来说是不理的。所以在农村发布气象信息时,应以手机APP、短信服务为主。但是这样也是不全面的,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综合气象服务类网站平台。在平台上可以综合农业病虫害、山洪地质灾害等其他信息与气象信息相融合。例如美国白蛾的防治,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分析对白蛾生长、传播的影响,以供决策部门和农户借鉴。
二是丰富气象信息种类。将气象业务上的海洋预报、森林火险预报等及时对外发布,同时制作专题农业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等相关信息,让农民可以根据需要收看不同的气象信息。三是建立多渠道发布手段。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大众传播手段,将气象信息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到每位农民身边。
四是个性化服务。在当前“网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气象信息也应该贴近大众,优化对农民的服务结构,增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对老百姓提出的建议和诉求,做到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五是加强部门合作。利用气象为农信息服务平台,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对农业相关问题统一网上办理,对农民需求统一行动,对违法问题统一制止。不断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提升为农服务的水平。
中国气象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近十年,我国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并且每年造成的雷击伤亡人数达近千人,其中农村发生的雷击事故占90%以上。这说明农村的防雷措施不完善,农民对于防雷的意识还不够强。基层部门应抓好气象防雷宣传,对农村设施进行集中防雷安全检查。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既是今天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当前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气象局如何发挥自身特长,更好的做好为农服务工作,这是基层气象部门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农村对于气象的新需求与气象信息接收手段低的矛盾非常突出,基层气象部门作为处于为农服务一线,要牢记为农服务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队伍建设、从人才、资金支持上打好基础;在农业服务商打造特色为农服务,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精准气象服务,提升农产品的效益;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建成人工影响天气基层覆盖网络、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农产品损失,切实提升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