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探析

2021-12-25郑宏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间苗高粱田间管理

郑宏峰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铁岭 112616)

0 引言

高粱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高粱的产量,就需要农户加强高粱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选择适宜的土地及品种,注重后期的田间管理。因此,对高粱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粱种植地的选址、选茬以及秋翻整地工作

相对于其它的农作物而言,高粱具有极强的抗旱、抗涝能力、强大的适应性,可以适应较为贫瘠的土壤,但是高粱种植易受土壤的茬口的影响,因此,农户在种植高粱时应当选择没有重茬和迎茬的地块进行种植,进而为后续高粱高产提供有力的保障。除了具有耐旱、抗涝且强大的适应性之外,高粱的秸秆高大健壮,根系发达,这就需要农户在秋收后大力完成深耕整地的工作,同时注意与施肥工作相结合。笔者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认为耕地的深度应当保持在20~30 cm之间,进而确保最终能够获得极佳的种植效果,为最终形成植株健壮的高粱做好铺垫。

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众所周知,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各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农户在选择高粱品种时就需立足于自身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现如今,我国粮食市场上的主要高粱种类根据不同用途细分可分为酿用、食用以及饲用,农户可根据其特性选择需要的品种。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取表面光滑、个体饱满的品种,为了确保品种播种质量,农户切勿在购买时贪图便宜,必须选择具备国家资质的单位购买良种。一般情况下,要想保证高粱产量,进一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与生长率,在种植前的2~6天,农户最好选取阳光较为充足的天气开展晒种作业,从而避免高粱种子在入土时存在表面仍然有细菌的情况。此外,倘若农户选取催芽播种的方式,则最好是进行“种子催芽”的工作。例如,使用温开水进行种子的催芽处理,然后使用清水处理强氯精500倍液消毒过的种子,待种子露出芽尖后便可播种。

3 播种

3.1 适期播种

播种时期的选育直接影响高粱的产量与质量,也是对农户的重要考验。农户应根据种植区域内土壤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高粱适宜早播、浅播,以此保障高粱齐苗、壮苗、全苗。与此同时,高粱决定播种的时间也是关键性因素,适宜时间为5月中上旬,时间过早会由于土壤温度较低而造成高粱种子无法正常生长。

3.2 播种方法

在我国农业作业技术不断完善、进步的前提下,机械播种成为常见的高粱播种方法。在进行机械播种过程中,为保证土壤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墒情,需要在开沟、整地等作业后进行播种。同时,为保证高粱后续的种植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控制垄距在55~60 cm之间,播种的深度要控制在3~4 cm。②需要根据种植土地的实际墒情进行镇压。通常情况下,在墒情适宜的土地,可一同进行高粱的播种与镇压工作,若遇到土块粘重的土地,则应在播种之后再进行镇压。此外,应注意高粱种植密度的控制,密度过低、过高都会影响产量,正常高粱保苗7 000~8 000株/667m2,间套作地4 000株/667m2以上为最佳的种植密度[1]。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于高粱高产种植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浓香鼻祖,酒中泰斗”的泸州老窖为例,其能够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应当是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的概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泸州老窖十分重视田间管理,将生产的第一车间放到田间地头,还由此形成了“公司+科研院所+有机农场+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田间管理模式,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了高粱的产量,提升了农民的收益,为农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根据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农户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田间管理,笔者认为应当开展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强有力的田间管理。

4.1 早间苗定苗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粱种植区域已经开展了现代化农业技术,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高粱的种植过程依旧难以达成最为理想的效果,依然会存在缺苗或者漏苗的情况,此种情况难以避免。农户需要后及时了解出苗情况,发现有缺苗、病苗、漏苗或者残苗的情况时及时补种,确保合理亩种植密度以期达到预期产量。

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进行早间苗定苗能够有效避免高粱幼苗间对养分、水分的争夺,当高粱幼苗生长出3~4片叶子时间苗,可有效提升高粱的成活率。间苗时间不宜过晚,且要选择留大苗、壮苗,避免间苗影响高粱根系的生长,出现损伤根系或是把苗拔断的情况。高粱定苗主要目的是确保能够全苗,一般在幼苗生长出4~5片叶子时进行定苗,避免植株争水争肥影响正常发育。

4.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作业是保障高粱高产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农户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升土壤墒情,避免由于地力的消耗影响高粱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第一次中耕应与高粱间苗一同进行,在第一次中耕后的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较早进行中耕可以及时消灭高粱地中的杂草,避免杂草吸收养分与水分,影响植株生长。第二次中耕的目的是促进高粱茎与叶的生长,促进植株穗大、粒多,切忌伤到植株,避免深度较深的趟地发生压苗,并能够防止土壤板结,具有保湿保温的效果。此外,拔苗期进行的中耕应注意肥料管理,在深度趟地后一定要及时补充肥料。一般在高粱播种三天后进行化学除草,将杂草发生率降至最低,用3.5 kg/hm2的阿特拉津兑水500 kg混合进行喷洒,当高粱生长到4~5期时,也能够对2~4叶期的阔叶杂草使用灭草松水剂,并对水形成喷雾后施用。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化学法进行中耕观管理,应注意药剂喷洒时间的选择,保障喷洒压机后的三天内不会有降雨,以此保障中耕除草的效果,为提升高粱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

4.3 加强灌溉作业

所有的农作物在进行生长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灌溉作业。由此可见,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粱的最终产量以及整体质量。因此,农户需要加强灌溉作业。例如,在夏季时气温较高,水分蒸发的速度过快,就需要农户及时为高粱补充水分;在降水过多的季节,农户必须进行及时的排水工作[3]。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良好的田间管理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高粱幼苗能够茁壮成长的关键,若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则会严重影响财产收益。现阶段,锈病、炭疽病、纹枯病、黑穗病等,是高粱最为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且不同地区的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原因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农户在运用以往种植经验的前提下,还应科学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科学的手段将病虫害损害降至最低。种子萌芽阶段是黑穗病的高发时期,病菌会通过土壤和种子传播,在种子出土前就要采取防治措施:选择土壤温度较高的时间段播种,通过缩短出苗时间降低发病率;合理轮作倒茬;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5.2 虫害防治

蚜虫是高粱常发的虫害,可采用氯氰菊酯、乐果乳剂、水的混合液进行喷洒防治。还应在3龄期前进行黏虫的防治,使用绿刀、高氯等药剂对水喷雾,敌敌畏、敌百虫等危害性较大的药剂应适量使用,以免对高粱幼苗产生较大的副作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高粱虫害防治常用的三种方法。其中,采用喷洒相应的农药进行预防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采用加装杀虫灯、使用糖醋液诱杀等方法属于物理防治,从而达到抵御病虫害的效果。引入病虫害的天敌进行自然循环杀灭属于生物防治范畴,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高粱种植地的选址、高粱选茬、秋翻整地工作、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以及早间苗定苗以及中耕除草等工作,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使得高粱实现高产,并确保产物的质量,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间苗高粱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高粱红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金秋时节高粱红
间苗与掐花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