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情调度基点县与农作物田间定点监测工作的几点经验
2021-12-25肖永刚
宋 琳 肖永刚
(1.宜宾市叙州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宜宾644600;2.宜宾市叙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四川宜宾644600)
2018 年7 月, 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宜宾市宜宾县,设立宜宾市叙州区,幅员面积2 570 km2,全区所辖乡镇 (街道)17 个, 其中街道 3 个、 乡 2 个、镇12 个,居民委员会72 个,村民委员会297 个,总人口约101 万, 其中农业人口有67.2 万, 现有耕地面积155.95 万亩左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叙州区种植业历来以粮食作物为主。2020 年,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栽面积约197.9 万亩,产量总和86.9 万t, 其中粮食作物播栽面积约150.7 万亩,总产56.9 万 t,占比分别高达 76.1%、65.5%。 粮食作物中又以水稻、玉米占比最大,2020 年水稻种植面积45.9 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9.4 万亩,分别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4%、26.1%, 水稻总产24.5 万t、玉米总产15.3 万t, 分别占全年粮食作物总产的43.0%、26.9%,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称号。
1 叙州区实施农业农村部农作物基点县监测和田间定点监测概况
宜宾市宜宾县2008 年被原农业部列为500 个农情信息调度基点县之一, 开展对全县主要粮油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的长势长相、面积、产量、成本和收益、受灾情况的全域监测工作;此后,由于粮油种植结构调整,2014 年将全域监测农作物调整为水稻,同时调减“成本与收益”这一指标。
2014 年, 宜宾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情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县之一,在本县区域内,选取最有代表性的2 种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为监测对象,设置2 个田间监测点(每个点不少于1 亩),对其整个生育期生长情况定时、定点开展实地采样监测,并实时采集该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土壤温度和湿度、空气温度和湿度)和受灾情况、测算亩产等。
2017 年,原农业部根据各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对农情调度基点县和农情田间定点监测工作的监测对象作了优化调整, 将本县的监测对象确定为水稻和春玉米,保持两者监测对象一致,农作物监测工作得以点、面结合,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
2017 年, 在原农业部农情基点县工作考评等级中,获得 B 级(前 150 名);2018 年,获农业农村部农情基点县工作考评前200 名。
2 农情调度基点县和田间定点监测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叙州区为保证农情调度基点县监测和田间定点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1 强化领导和工作机制,保障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重点争取局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建立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再明确具体分管局领导和业务领导,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审核认定,负责处理定点监测及农情信息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农作物全域监测和田间定点监测工作,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股室(农情信息中心)具体落实专人,负责监测设备管理、使用,采集、汇总全区及监测点的水稻、玉米相关数据和图片,并汇同相关业务部门(如区农技站、区植保植检站、区土肥站等),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报请分管及主要领导审核后, 再经 “农业农村部农情信息调度系统”直接报送。 在监测设备使用技术上寻求部、省农情信息中心及“中园软件”支持。 做到“责任分工明确、数据质量有保证、技术支持有保障”。
2.2 提升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在确定监测工作人员时,安排责任心强、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且具备一定农业专业知识的人, 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认识农作物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监测农作物(水稻、玉米)生长规律、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掌握监测工作的技术要点,熟练使用监测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的监测业务水平。
掌握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业务培训的理论知识,还需将其积极地应用于实际监测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不断从中总结经验,也是提升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监测任务。
2.3 严守监测工作要求,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开展农情调度基点县和田间定点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都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系统中基点县和田间定点监测各自要求的数据指标、图片、文字材料,按时、准确地进行填报。
由于农情调度基点县监测要求的图片、 数据等资料涉及全区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农情信息常规收集途径(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叙州区农情信息QQ 群、工作邮箱、电话等)、结合实地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期数据都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结合气候、品种、地域差别、受灾情况等因素,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取合理值进行汇总报领导审核。 监测作物的播栽进度、长势、长相、收获进度等动态数据请业务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核,而关键数据,如种植趋势、面积、产量、受灾情况等,还需报请主要领导审核。
按照田间定点监测工作要求, 认真做好充分准备, 精准开展定点监测工作: 在确定监测对象品种时,征求区种子管理部门和农技部门意见后,选取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在时间安排上,监测人员也严格按遵守监测要求,从3 月10 日开始,保证每月10 日、20 日、30 日上午11:00 左右到达2 个监测点进行实地监测(周末、法定节假日调整日期除外);在监测内容方面,确保对水稻、玉米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受灾情况、 测产指标等数据应采尽采, 直到该作物收获。 每次监测前,首先确认环境监测设备电量是否充足、设备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连接网络,牢记每次监测所需采集的数据指标和图片资料。 在到达监测现场后,将各种设备正确安装、连接并调试后,再开展相关数据和图片资料的采集工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数次遇到电量不足、设备无法正常连接而导致无法收集环境数据的情况, 也遇到过空气温度设备摆放位置不对而自身过热、 土壤温度仪和湿度仪插入土壤角度、深度不准确而导致的数据误差,根据实践经验,监测设备应尽量保证设备充电24 h 以上,到达现场后,将空气温度设备在通风良好的状态下,挂置于距离地面至少1 m 的空中5 min 以上,安装土壤温、湿度仪时,主要是玉米监测点,注意将土壤表面的散土块移开, 在同一地块多选择几个点位按要求的深度和角度插入土壤后,开始环境数据的采集,最后取平均值报送。 为了保证监测对象长势长相数据的准确性,针对同一地块、同一品种农作物,应该多取样本数,兼顾长势长相好、中、差3 类样本,按照监测要求所需数据指标采集。 根据笔者经验,每次采集数据指标时,标准应保持统一:选择几个固定样本并编号,测量作物株高时,使用卷尺测量其自然株高;每次收集叶片生长数后, 在最终计数的叶片上作好标记,以便下次统计新长出的叶片数;多采集田间现场图像数据,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
2.4 争取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 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无论全区数据、图片采集,还是田间定点监测,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 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针对基点县和田间定点监测工作所下发的资金有限,因此,农情信息中心积极争取配套相关工作经费,以保障监测设备维修、监测人员培训和出差补助、监测用车等费用开支。 另外,全区农作物监测数据、 图片抽样采集, 尤其是田间定点监测用车,由农情信息办公室提前向局办申请,以保障每月5~6 次实地监测用车。
农情信息工作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汇总、分析、整理、上报农业生产相关各种数据、图片、文字资料,是农业决策、指挥、管理、生产经营及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科学依据,是农业信息化发展、实现数字化农业的基础支撑,农情基点县监测和田间定点监测更是农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州区开展了此项工作多年,通过多年积累,全面、精准地反应了宜宾市叙州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实时生产情况,直观、系统地建立起起全区水稻、玉米的长势动态数据库和环境因素数据库,为农业农村部提供了农业生产基础数据和图片资料的同时, 也为全区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日常工作的参谋和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