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澜沧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措施

2021-12-25金成山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澜沧野生植物生境

金成山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澜沧 665699)

野生稻是稻类植物研究的重要基础,全国目前主要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以及疣粒野生稻等3 种类型,在广东、云南等省份广泛分布。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显著影响了野生稻原生境的自然群落。为提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质量,政府部门将野生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澜沧县是疣粒野生稻的重要分布区域,需采取科学措施,完整保存野生稻的原生境。

一、保护澜沧县疣粒野生稻原生境的意义

水稻新品种培育中需对亲缘种质资源进行搜集,疣粒野生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研究表明,疣粒野生稻能够有效免疫白叶枯等病害,在其他生态、生理特征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如旱生、耐阴等[1]。疣粒野生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大量原始形状特征,对水稻研究工作具有较大意义。

长期观察野生稻的生长状态,能够研究稻种的自然进化过程,创建适宜水稻生长发展的生态环境。稻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类型,利用野生稻的优质种质,可以加快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通过研究普通野生稻,研发了三系杂交稻,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体产量。

近年来,受工业发展、外来有害生物侵入、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疣粒野生稻的正常生长、繁衍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威胁。保护野生稻原生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稻中优势个体的繁衍生息,增强物种之间的生存竞争力。同时,需系统调查、保护疣粒野生稻原生态环境资源,科学监测与分析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实现疣粒野生稻的再生、更新、繁殖等。

二、澜沧县疣粒野生稻原生境监测成果

1、野生稻保护点概况

澜沧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位于澜沧县糯扎渡镇老雅口村小芒界村民小组,在澜沧江岸边,距糯扎渡电站3 km,距澜沧县城110 km,保护区海拔750 m,核心区在东经100°27′49″,北纬22°35′35″。该项目由国家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财发〔2004〕28 号文件)立项批复,原生境保护核心区面积30 亩,缓冲区面积50 亩。该项目由国家农业农村部2004 年正式批复立项实施,2005 年实施完成,2005年10 月通过省级验收。

2、监测措施

根据云南省已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动态监测和维护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时间、物种、范围。

3、结果与评价

(1)资源监测结果

目标物种分布面积。目标物种疣粒野生稻整个保护区内零星分布,分布面积为50 亩。

目标物种种类数及其数量。目标物种属疣粒野生稻,数量为26700 株。

伴生物种种类及数量。主要伴生物种是黄竹,数量为4200 株。

生长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野生稻长势较好,有几个点种群密度较大。

(2)生态环境监测结果

植被类型及覆盖率。保护区植物生长旺盛,四季常青,植被类型为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达80%。

污染物和污染源。调查发现,保护区周围无工矿企业存在,无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问题。

人为破坏影响。受人类因素的影响较大,分别为农业生产、人类生产生活、放牧以及人为踩踏。

外来入侵物种。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有飞机草、紫茎泽兰。其中,飞机草危害较重,很多地方原来长满了野生稻,但现在被飞机草占据,显著侵占了野生稻的生存空间。

自然灾害。近年来,旱灾比较严重,每年3~5 月,野生稻大部分都干枯死亡,雨季才重新长出。

三、澜沧县疣粒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主要做法与经验

1、设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

澜沧县结合云南省政府要求,设立了澜沧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项目总投资30 万元,保护区总面积80 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0 亩,缓冲区面积50 亩。保护区核心区四周用铁丝网围住,缓冲区四周结合使用铁丝网围栏与生物围栏。保护区四周和入口设有警示牌,备有消防器材。保护区目标物种为疣粒野生稻,长势良好。保护区内还有厚皮栎、枇杷树、云南黄芪、山槐、黄竹等植物,生长旺盛。

项目实施单位是澜沧县农业农村环境监测站,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宣传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知识、保护法规等,增强广大民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2]。

深入宣传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向广大民众发放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法规条例等资料;定期组织野生植物保护宣传会,引导保护区附近的居民广泛参与。

3、科学安排保护管理工作

定期对保护区的野生稻和伴生植物进行监测,开展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在保护区内进行必要的人工恢复,铲除飞机草、紫茎泽兰等杂草。修补围栏,制作安装警示牌。普及野生植物知识,提高民众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意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保护区的生长环境。看护人员每天到保护点内巡查,发现人为破坏或危害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当地乡政府和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汇报,对人为损坏或危害野生植物的行为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调查并依法处理。

四、未来发展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

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管理维护工作需一定的资金支持,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适当增加成本投入,使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各项管理维护工作得到深入落实。政府部门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加入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构建长效成本投入机制。

2、加强宣传教育

拓展与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既要延续现行的经验和做法,如组织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也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运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如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号等,采取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增强民众的野生稻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各类破坏野生稻原生境的不良行为[3]。

3、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培训,提高监测、保护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高效完成野生稻原生境的监测、保护任务。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合理设计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与薪酬水平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野生稻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能够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全面掌握水稻的繁衍、发展过程。结合现阶段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相关部门与人员要统筹思考,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水平。

猜你喜欢

澜沧野生植物生境
《寻美澜沧之拉祜老妪》《美丽孟连之盛装》
“澜沧号”动车组运抵老挝万象 即将投入中老铁路动态检测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现状及推进措施探讨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