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规划建设方案
——以广东省德庆林场为例

2021-12-25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1期
关键词:示范园西江科普

王 锋

(广东省德庆林场,广东 肇庆 526000)

广东省德庆林场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以粤西森林质量提升的示范样板为目标,打造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森林生态综合性示范园。通过规划建设,维持示范园内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确保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园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着重提升自然教育、林业科技科普、森林游憩等功能,不断优化示范园内林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集生态旅游、森林体验、自然教育、林下经济于一体的林业新业态。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对周边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在林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基本情况

示范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肇庆市西南部,距德庆县中心城区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o41′53″-111o44′50″,北纬23o08′57″-23o10′21″,示范园东与德庆县香山市级森林公园相连,南依西江而建,规划面积335.34公顷(5030.10亩)。

示范园位于肇庆市西南部,德庆县中心城区西侧,周边主要交通干道有国道G321、省道S352、广肇佛高速、县道X453、县道X433,离示范园最近的高铁站为南江口站,距离为5公里,车程仅需16分钟,经南广高铁可达柳州、南宁、梧州、肇庆、佛山、广州,与周边城市联系便利。示范园南临西江,水运条件好,德庆港位于西江航道上,水上交通优势明显。

2.生态环境

2.1 地形地貌

示范园属丘陵地貌,南临西江,内地丘陵与河谷相间,分布多条沟谷呈南北走向,向南汇入西江,山涧谷底经泥沙堆积形成沉积盆地。示范园整体地势呈南低北高,东西两侧高,中部下凹的特点。

2.2 气候特征

示范园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烈,具有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夏长冬短的气候特点,适宜林木生长。根据德庆县气象站的资料,示范园区域平均气温在9.2℃-15℃之间。德庆县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1602.5小时,光照充足,园区树林茂密,山峦连绵,年均相对湿度为81%,人体感觉舒适。德庆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8.7毫米,4-9月为雨季汛期,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干季总雨量仅占全年的23.8%,全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0天左右。

2.3 水文资源

示范园紧邻西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水系,西江是德庆县内最主要的河流,根据高要水文站记录,西江肇庆段的最大流量为22800立方米/秒,最小为84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699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流速0.21米/秒,年径流量2210亿立方米。汛期一般出现在6-8月,历年最高水位为13.62米,最低水位0.27米,多年平均水位3.38米,常年水位9-11米。示范园区域无河流,仅有山涧冲沟,季节性特征明显,雨天时水量大,干旱时水量较小,溪流最终汇入西江。园区溪流有长冲坑溪流,位于长冲坑沟谷内,是园区主要的溪流,长约1.8公里,常年流水,流量约0.05-1.8立方米/秒,宽0.8-2米,平均水深0.4米。

2.4 土壤条件

示范园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偏酸性,成土母岩为花岗岩、沙质页岩,土层中等,多在20-85厘米之间,除沿江一带比较干瘦贫瘠外,大部分土壤肥力中等。

3.生物资源

3.1 植被类型

示范园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处于南亚热带、热带、亚热带过渡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示范园的植被包括5种自然植被型,分别为针阔混交林、竹林(暖性)、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暖性)、暖性针叶林;示范园人工栽培植被有桉树林、藜蒴锥林、红锥林、火力楠、荷木林、马尾松林、黑木相思林、卷荚相思林、柑橘林等。其中桉树林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园区北侧至东北侧,平均胸径15.5厘米,平均高度为18.5米;公园的东侧主要由多种阔叶树种混合的人工林,主要有红锥、藜蒴锥、枫香树等,群落郁闭度较高达0.8;园区有多处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平均胸径16.5厘米,平均高度为12米,郁闭度0.6,该群落处于植被演替初期,林下偶见少量阔叶树种,如山鸡椒、盐肤木、黄毛槐木等。示范园各大山体原为林场,受人为干扰破坏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地带性植被特征常绿阔叶林因区内海拔低,紧邻县城,受人为干扰,原生植被消失殆尽,地带性植被特征不明显。且整体尚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垂直分带不甚明显。有关林业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条文规定,严格执法,采取了封山育林、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等管理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该区的森林植被,促使次生性的植被向顶级群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

示范园建立于林场的林地之上,由林场管理,根据最新林地统计数据显示,示范园林地全部为乔木林,其中包括公益林214.13公顷,商品林121.68公顷,优势树种有桉树、红锥、火力楠、荷木、藜蒴和马尾松(广东松)等,其中桉树占比40.74%,火力楠、荷木、藜蒴等混交树种占比43.12%。

3.2 植物资源

示范园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森林覆盖率为93%。示范园内林木苍翠繁茂,植物物种丰富,植物多样性明显。据资料调查显示,示范园内有维管植物125科369属606种,除27种栽培种类,其余579种为野生或逸为野生植物,隶属于122科354属。野生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20科30属51种,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100科323属52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86科258属418种,单子叶植物14科65属106种)。

根据资料和实地调查统计,示范园内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记录到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1种;记录到CITES公约附录物种1种,为附录Ⅱ物种。参照国家公布的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示范园内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目前危害不严重,但仍应予以关注并严格加以防范。

3.3 动物资源

示范园内生态环境复杂,森林茂密,是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孕育着丰富的动物种类。根据实地科学考察和文献资料调查,园内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8目57科145种,包括两栖类1目6科13种、爬行类2目12科42种、鸟类10目29科70种、哺乳类5目10科20种。在示范园记录到的145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有CITES公约附录野生动物14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受威胁野生动物有24种,IUCN收录受威胁野生动物有8种,园区有“三有”动物92种。

4.建设原则

4.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示范园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防止生态系统退化的基本要求,建设过程中尽量维护生态过程,维持示范园内自然风貌,建立特色明显、符合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示范园。

4.2 生态优先,合理利用

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型林业产业模式,做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加快林业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

4.4 示范引领,教育科普

示范园应体现科普示范的带动作用,积极创建自然、生态、科普示范基地,成为有代表性的自然科普教育场所。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突出自然属性和科普教育内容,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4.5 功能定位与特色

示范园性质类型为“森林质量提升型”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示范园依托广东省德庆林场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立,以森林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生态环境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为社会公益类建设项目。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广东省林业科研事业发展。示范园将打造成为德庆县市民日常休闲、徒步、骑行、健身、登山、观赏西江景色重要游憩场所,打造成为具有生态、康养、科教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示范园。

示范园依托西江江畔而建,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观赏西江江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森林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生态环境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突出展示森林生态发展与自然资源景观综合利用新模式。示范园以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大径材、国家储备林、优良乡土珍贵树种,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广东省林业科研事业发展。

5.规划布局

5.1 规划范围与功能分区

示范园规划建设区域在广东省德庆森林公园范围内,规划总面积335.34公顷(5030.10亩)。依据示范园区地形地貌特征,现有森林、水域资源分布特点和格局,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布局为指导,围绕打造成为粤西森林质量提升的示范样板目标,根据自然生态景观格局、森林资源分布特征和功能作用,将示范园空间结构分为“二轴五区”,二轴分别为香山红叶培育景观轴和十里画廊森林景观轴,五个功能区分别为珍贵树种培育区、大径材种质资源区、彩叶植物展示区、滨江科普景观区、入口游客服务区。

5.2 “二轴”

5.2.1 香山红叶培育景观轴

香山红叶培育景观轴以山脊为轴,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茂密,以林下经济种植、种质资源培育、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景观提升为主要内容,结合林分改造,充分利用食用、药用和观赏兼有的林下经济植物打造高质量多功能综合性林区。分布有彩叶植物展示区、大径材种质资源区、滨江科普景观区大部分区域。

5.2.2 十里画廊森林景观轴

十里画廊森林景观轴以西江为轴,临近江水,沿江岸走向,以滨江休闲、江景观赏、登山体验、森林康养为主要内容,串联亲水平台、望江亭、滨江栈道等多处景点平台,分布于滨江科普景观区、入口游客服务区、珍贵树种培育区少部分区域。

5.3 “五区”

5.3.1 珍贵树种培育区

珍贵树种培育区位于示范园西北部,以珍贵树种精准养护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间伐、套种阔叶树种等措施进行珍贵树种精准养护,以培育红锥、火力楠等大径材和珍贵阔叶树为目标,保护并培育珍贵树种,提升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

5.3.2 大径材种质资源区

大径材种质资源区位于示范园北部,以珍贵阔叶树、优良树种培育和林下经济作物培育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打造连片食用、药用和观赏兼有的林下经济植物,成为示范园典型特色。

5.3.3 彩叶植物展示区

彩叶植物展示区位于示范园东部,以森林景观提升、森林康养、森林体验为主要内容,通过套种措施,引种珍贵优良树种,在针阔混交林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套种观赏性乔木等措施进行森林景观效果提升,加强森林复层林景观效果提升,打造高山林区独特的森林景观。

5.3.4 滨江科普景观区

滨江科普景观区位于示范园南部,临近西江,以休闲体验、江畔游憩、登山观景、自然教育为主要内容,打造成为集登山步道、望江亭、观花、观鸟长廊等休闲体验、自然教育多功能一体的示范体验区。

5.3.5 入口游客服务区

入口游客服务区位于示范园东南部,以综合管理服务、科普教育、宣传维护为主要内容,打造为展示园区特色、宣传生态理念、开展自然教育、提供社区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区域。

猜你喜欢

示范园西江科普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 用“特、优”点亮果农致富之路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