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1-12-25周道武
周道武
(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安徽 舒城 231300)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聚焦“八大特色产业”目标任务,抓好“6个着力”重点工作,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产业,努力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1.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舒城县地处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全县辖21个乡镇394个村,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现有水面27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县内主要河流有9条,其中杭埠河和丰乐河为两大骨干河流。大小水库62座,其中有以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而闻名遐迩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舒城农产品物产丰富,是省粮、菜、猪、禽、茶、水产等重要的生产基地,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
1.1.1 茶叶产业稳步发展
全县现有茶园 10.2 万亩,可采茶园 9.0 万亩。年产干茶 3380 吨(名优茶 1400 吨),一产产值 5.02 亿元,茶叶综合产值 15.8 亿元,涉及 16 个乡镇 5 万户约 20 万人的生计,户均茶叶收入近 1 万元。
1.1.2 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蔬菜面积 33 万亩(含莲藕等水生蔬菜),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 8.6 万亩。年总产量 58万吨,一产产值 14 亿元。
1.1.3 油茶产业稳步发展
全县油茶面积达 30.91 万亩,油茶资源位于全省首位。油茶籽产量 1.6万吨、茶油产量 0.5 万吨、产值 4.72 亿元。 建有全省规模最大、全国知晓的德昌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拥有华银、新源等油茶精加工企业 8 家,年加工能力 6.3 万吨,产值 3.8 亿元。
1.1.4 水果产业稳定发展
水果种类繁多,现有脆桃、葡萄、草莓、 子、梨、猕猴桃等。水果面积 1.2(万亩),总产量 1.1 万吨,一产产值达 1.02亿元。
1.1.5 中药材产业稳定发展
现有中药材资源 500多种,常用的有 200 多种。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野生药材资源蓄积量在逐年增多,蕴藏量达 8000 多,野生药材占 85%上下。人工种植面积达 9000 多亩,产量1500多吨,产值达0.8亿元以上。
1.1.6 肉禽产业稳定发展
家禽年饲养量 2600 万只,存栏 570 万只。其中土鸡、白鹅、肉鸽等优质肉禽存栏 360 万只。现有规模养禽场 300 多个,拥有一家全省最大的肉鸽养殖场,规模化比重达80%以上。
1.1.7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
稻渔种养面积已达 5.6 万亩。已建成下三村、鹏翔生态园、虾田谷香家庭农场等 8 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片,100 亩以上大户有 120 余户。 稻虾综合种养稻田亩均纯利润 2000 元以上。
1.1.8 万佛湖生态渔产业稳定发展
万佛湖属湖泊型水库,面积约 40 平方千米,除主水域外,还有大小不一的90余处库湾,渔业资源丰富,是安徽重要的有机鱼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万佛湖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生态渔业生产模式,有机鱼产量长期稳定在 100 万公斤左右,产值 5000 多万元。2010 年万佛湖被批准为国家级黄尾密鲴水产种殖资源保护区。
1.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168.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7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84.41亿元。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中,亿元以上企业27家(其中1-2亿元的14家,2-3亿元的5家,3-5亿元的6家,5亿元以上的2家)。安徽舒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区被列为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
1.3 积极创办特色产业园
全县各类种植、养殖现代农业标准化管理基地140多个。其中,建立了50万亩优质稻、33万亩蔬菜、2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茶叶等基地。共有2个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园、3个省级茶叶标准园、3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4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舒城小兰花茶产业联合体和安徽舒城万佛湖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1.4 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全县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3个,其中较大规模的经营主体68个,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营主体10个,带动农户数1350户。2020年休闲农业总营业收入15亿元,接待游客429万人次。
2.发展优势分析
2.1 地形多样
我县山、岗、圩兼有,物产丰富,盛产110多种名特稀优农副产品,是我省粮、菜、茶、猪、禽、水产等重要的生产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
2.2 区位优势
我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为特色种养业扶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资源丰富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优势,选择我县特色明显和具有市场优势的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油茶、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态渔业等八大主导特色产业进行生产。
2.4 主体量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强。2020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937家,新增49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3家。家庭农场875家,新增9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8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1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79家、县级80家。我县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
2.5 产品丰富
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正加速推进,全县拥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企业54家,106个产品,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鳙鱼农产品、舒城黄姜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第三次续报获通过。
3.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特色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简单化现象比较普遍,产销衔接还不够紧密,未形成高效完整的全产业链条。一是我县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原料初级加多、精深少,市场占有率不强;三是产品种类多、品牌少,市场影响力不强;四是三产融合形式多、内容少,附加值提升不强;五是新型经营主体、新业态正起步发展,数量多、规模小、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六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风险保障能力不够等。
4.狠抓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4.1 着力开展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建设要求,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种养业,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应用。引导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标生产,带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成“一大园区、八大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4.1.1 加大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
以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调整布局,重新规划,扩容县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城关、千人桥、干汊河等乡镇部分村,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核心区13平方公里,建设总面积6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4.1.2 建设“八大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4.1.2.1 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茶园面积发展到13.5万亩,建设10个高标准示范茶园,建设高标准茶园3.75万亩、生态茶园6万亩、有机茶园1.5万亩。
4.1.2.2 建设蔬菜生产基地
建设20个蔬菜标准园,其中发展千亩连片蔬菜示范基地2个,创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9个市、县级蔬菜标准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点7个。
4.1.2.3 建设油茶生产基地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新造林面积,科学使用和配置优良品种、高质量整地和栽植、系统集成和完善配套措施,使油茶林分提前进入丰产期。发展17个油茶丰产示范基地,每个连片300亩以上,总面积不小于5000亩。
4.1.2.4 建设水果生产基地
建设10个标准示范园,其中发展千亩连片水果标准园3个,500—1000亩连片种植水果示范基地达到7个。
4.1.2.5 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
建设7个标准示范园,其中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达到3个,500—1000亩的达到5个。
4.1.2.6 建设畜禽生产基地
建设4个标准示范园(场),即新增年出栏10万头以上大型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个以上;新增大型肉鸡场1个以上;全县新建大型规模养殖场2个,其中年出栏10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年出栏30万羽以上肉鸡养殖场1个。
4.1.2.7 建设稻渔综养生产基地
圩畈区推广稻鳅、稻鳝、稻鳖、稻鱼(鱼种培育为主)综合种养模式。培育万亩连片示范基地1个,千亩连片示范基地7个。
4.1.2.8 建设生态渔业生产基地
发挥品牌效益,进一步做好万佛湖渔业资源的基础性研究,科学谋划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建设万佛湖有机鱼生态渔业基地4.5万亩,西南山区小型山塘水库生态渔业基地0.5万亩。
4.2 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
以舒城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依托,以肉制品、油茶、蔬菜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在城关园区内,集中打造5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培育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快乐蜂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夏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靖童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舒城圣桂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众爱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味滋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起点高、潜力大的食品加工类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3 着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推进舒城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快递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建设速搜物流园,大力发展外贸物流。积极推进高速路下道口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物流及商贸服务业。深化与邮政、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农村快递物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畅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适应农村产品网络销售的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
4.4 着力拓展农业功能价值
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让乡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真正让农民“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依托我县自身地域优势和经营特色,努力打造“休闲+文创+旅游”具有明显乡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舒城乡村农旅产业集群,力求“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盘发展”,按照“1184”的总体布局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1”是指:将现代农业与万佛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环万佛湖打造一条集产业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路;第二个“1”是指:着力打造1-2 个美丽乡村样板村,体现宜居、宜业、文明的农村新气象。“8”是指:以桃溪现代农业科技园、鹏翔生态园、舒茶九一六茶园、柏林生态园、万佛湖荷花堰、干汊河九龙寨、春秋三冲文化产业园和棠树华东荷花城生态园等8 个各具特色的园区为重点,加大科技和文化注入,打造极具我县特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4”是指:打造 4 个特色小镇:即挖掘鹏翔生态园的潜力,打造千人桥镇“巧克力小镇”,结合休闲农业打造汤池镇的“温泉小镇”,利用河棚镇油茶优势打造“油茶小镇”,发挥小兰花茶叶发源地特色打造晓天镇的“兰花小镇”。
4.5 着力打造知名产品品牌
加强“三品一标”申报和基地建设力度,明确以夏星食品、靖童食品、舒城小兰花、万佛湖有机渔、华银茶油、舒城黄姜等有一定基础的产品作为我县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加强“产业园”“标准园”“示范场”建设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发展,提升农产品价值空间,尽快培育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4.6 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八大特色产业都要围绕全产业链发展途径来开展工作。近期重点围绕蔬菜和畜禽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整完备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
4.6.1 建立蔬菜全产业链条
我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中,蔬菜产业基础良好。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33万亩,每天为合肥市供应蔬菜产品500多吨,年总产量约58万吨。普通蔬菜有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等20多个品种,在专业技术人才和蔬菜种植户中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从产业特色、种植规模、区位优势来看,适合作为“一县一业(特)”产业重点发展。
4.6.2 建立畜禽肉制品全产业链条
我县食品产业园初具规模,且有巨大的畜禽肉制品需求量。我们要以食品加工园为中心,以夏星食品、快乐蜂食品、毕斐艾食品等本地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进一步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调动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积极性,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纽带作用,建立牢固的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相互合作的长效供给关系,带动规模种养、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鲜销连锁、冷链物流配送及市场销售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