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建设

2021-12-25柏茹今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1期
关键词:农产品互联网+农业

柏茹今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不断向农村普及,这体现在农村技术的指导与推广、产品的销售途径、市场的信息服务以及乡村教育、卫生、健康等方方面面,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创新发展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要大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快5G网络的布局建设,增加大数据库、数据中心等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根基,着力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共建平台,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1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快速应用,可以全方位、全过程监测作物的生长过程,确保全面掌控农作物的生态环境,可通过观测田地的天气、光照等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条件等并传输到云端,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智能机械进行精准作业,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坚持高效、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将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经营网络化,瞄准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目标方向,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大推进应用广度和深度,助力乡村振兴。

1.2 推进互联网和乡村建设的有效配合

乡村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差异较大,一些较闭塞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效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建设仍然是一大问题。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建设的不足、人力物力的缺乏使互联网和乡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家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有效覆盖,逐步打通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网络全覆盖。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1.3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进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逐步丰富农村信息资源是关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凭借其信息共享、远程、快捷等特点,可以促进农村信息的流通,推进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从而改变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催生一系列新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新动力。

1.4 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三农工作

夯实“三农”基础,推动乡村振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村民收入持续增长,人们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增强。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还要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高质畅销,乡村环境的宜居宜业,从而保障农民富足。

2.“互联网+”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技术人员的缺失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相对于城镇而言,一方面乡村地域狭小,硬件条件落后;另一方面,单纯通过农业所获得的效益不仅低而且较慢,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倾向于去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大量的青年技术人才外出打工或者创业。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对互联网不够了解,很多村民并不能很好地将新型科技应用于农业,而是囿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对于一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专业技术工作并不普遍,将互联网应用于作物种植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2.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要打造“互联网+”型的现代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关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一些边远山区村落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落后,网络建设不够普遍,这不仅堵塞了村民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更对村民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造成一定的阻碍。“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在农业、农村进行广泛普及,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乡村地区,与互联网相关的计算机、手机的使用量和应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很多先进科技比如光纤电视、智能手机,仅限于较为基本的观看新闻联播等,很少涉及农业生产应用,先进的农业应用系统也因基础设施的匮乏很难在本地大规模推广应用,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3 政策制度并未完善

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充分应用到“互联网+”技术,但对于部分偏远且信息封闭的乡村,当地政府领导人对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不够,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相关发展政策、理念并没有很好地宣传与落实,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自发推进,没有形成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导致现代农业发展的缓慢与不平衡。

2.4 没有形成特色品牌

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销售产品已经成为现在市场营销的一大特点,对于一些特色乡镇,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以及旅游资源成为显著优势,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销售时,由于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只能局限于简单售卖,比如:湖北省的大别山旅游景区,地理位置独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但在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时,只保留了传统的采摘活动,并未很好地发挥其革命老区的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将其发展为中国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点。

2.5 线上线下结合不够紧密

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宣传时,对于当地乡村的农产品、旅游产品等,并没有做到线上和线下的紧密结合,例如,当线下某一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某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发生变动,由于互联网上的网页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疏于管理,都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误解,带来不便。另外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宣传时,没有凸显当地特色,推广力度小,创新元素少,会导致产品优势不突出,阻碍了现代化乡村建设的进程。

3.“互联网+”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乡村教育水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较为偏远、闭塞的乡村,教育水平的落后限制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加强乡村基础教育的文件,将相应的制度、政策运用到实际中,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加大对乡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以及资金的投入,丰富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要培养专业操作人才。

要根据特色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互联网,鼓励大学生毕业之后投入到建设家乡的队伍中去,减少人才的流失,加强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扶持,来促进更多的科技人才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服务基层乡村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参加互联网培训和交流大会,获得经验,并付诸实践中,增加先进思想进入农村的机会,让更多的村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乡村教育理念,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科技,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3.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要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首先,应重视当地硬件设施的畅通,例如: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保证当地交通的便利,修建连接山区和外界的交通公路以及桥梁等,“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将交通作为加强乡村特别是较为闭塞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加大资金投入,让WiFi进入山区的乡村,争取实现网络的全覆盖,改善网络信号,加快农村地面通信基础设施和空中远程通信网络的建设,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保障,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农户可以依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服务方式、技术指导等,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进一步可以通过等平台宣传推广农产品,进行销售获得利益,利用互联网实现“智慧农业”。

3.3 推进“互联网+”农业的监督管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互联网作为农产品直销的一种模式,给农户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这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消费渠道趋于多元化。国家和政府也应出台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性政策体系,用制度创新构建乡村综合治理体系,把信息技术作为乡村治理的坚强支撑,赋予产品市场流通基础地位,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用法治保障推进治理健康发展。

3.4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3.4.1 以特色品牌为基础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息的流通,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在完善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推动品牌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通过挖掘和整合农业资源、聘请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等基础措施,设计出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包括品牌名称、样式、logo以及其他品牌要素,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探索品牌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联合当地政府网站和一些应用软件,实现多元化的宣传,提升线上服务质量。依托农业协会或企业联盟,明确品牌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完成目标。“互联网 +”对特色产品的推广、展示介绍,将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吸引客户的兴趣,扩大销售市场,巩固和挖掘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3.4.2 拓展销售渠道

特色农产品要畅销,卖出好价钱,应该在价格上体现出自身优势。首先,以政府为主导,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电视、报刊、微信平台、抖音、微博、网络等主流媒介资源品牌宣传网络体系,打造健康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另外,要对接线下的营销售卖会、农业博览会、节庆活动,做好品牌营销推广工作,促进农产品对外的交流和发展。其次,品牌管理和运营要做好对接工作,专业团队要开展日常运营、营销,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促进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从整体上支持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商平台和大数据等现代营销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帮助改进农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品牌的宣传和营销。

3.5 构建完善推广体系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完善推广体系,构建智慧农业,推动线上线下的整合,实现升级改造。要加强乡村公共体系服务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等的数字化、智能化。要加大乡村农业销售模式的升级改造力度,打造管理、运营、物流、存储、反馈等一体化的智慧应用平台,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提升市场运营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张贴海报、举办讲座、制作横幅、印刷标语等线下方式,广泛宣传特色农产品;同时可通过网站、短视频App、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线上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本地农产品的优势,做长远打算。在“互联网 + ”这个大背景下,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的推广体系,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发展壮大的机会,不仅解决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客观环境问题,比如疫情的影响等,还有利于提高销售水平,进一步壮大农村电商的发展队伍,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

4.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步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农民是振兴乡村的主体,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强化“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建设,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乡村振兴全局,实现城乡融合均衡发展,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互联网+”农业的监督管理、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善推广体系,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农业、改造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