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及其生产上的控制方法探讨
2021-12-25吴轩
吴 轩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凌云 533100)
农药作为农产品防害的重要环节,具有高效率消灭虫害、农民操作方式简便、性价比高等好处。然而,农药却是一把双刃剑,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作物受到害虫的侵扰,保障了农产品作物的产量,不可否认其显著的功效,但是,过量使用农药,带来的却是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同时,农产品农药的残留严重超标,还会危害食用者健康。
1.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及控制意义
一般情况下,批量生产的农产品都会有少量的农药残留,但是,只要在国家标准内,是不会产生严重危害的。但是,一旦食物中的农药超标,且长期摄入,人体就会因此发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例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中毒、昏迷甚至是死亡。而且,由于长期的微量摄入,农药会在人体内部不断地累积,在超过阈值,就会引发其他疾病,例如不孕不育、消化系统障碍等。为此,现今全球大部分国家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非常重视,并制订了愈发严格的衡量标准,希望通过检测来控制和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农产品生产户,也需要严格把控农药残留量,以扩大国内和国际的市场。
2.农药残留超过安全标准的原因分析
2.1 农药的不规范使用
化学控害,即农药,在农产品进行病虫害的治疗和预防中,效果来得快,而且明显,对于农产品的产量有保障,农民对其产生依赖心理。为此,很多农民并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采用从根源上防治农作物损害的“复杂”的绿色综合防治方法。这直接导致对绿色综合防治,例如生物防治、植物检疫、机械防治等不够重视,为了追求快,化学农药被滥用。农户不能正确把握农药的使用时间、频率与方法,多次喷洒农药,喷错农药,也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农作物病虫防护过程中,不能科学更换药物品种,反而会由于经验,采用往年的好产品,这样的反复使用同一药物,造成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陷入一个加大剂量的恶性循环中,引起农药喷洒过多,残留超标。最后就是为了保证农作物在上市前,拥有较好的品相,农户会选择在上市之前,多次多量喷洒农药,造成由于施药时间短,农药代谢不完全,残留量超标。
2.2 农药的不规范生产
现阶段的农药制造厂家,为了所谓的杀虫效果,在其产品中加入高毒化学成分,在不清楚成分,只看效果的情况下,购买农药的农户将这些“假农药”使用到农作物上,最终造成农药残留超过标准。
2.3 喷洒机械的落后
据调查研究表明,各地大部分农民仍然在使用落后的手动喷洒农药器,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民使用先进的机动喷雾器喷洒农药。落后的手动式喷洒农药器具有使用的笨重、喷口粗、雾化程度低、喷洒精确度低等重大缺陷,因此,农药大部分不会吸附在作物上,而是落入土壤,扩散在空气中,乃至造成对空气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农药含量超标的后果。
2.4 监管体系的不健全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一直在完善,但是,由于检测站在乡镇地区,很难进一步开展农残定量、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检测。这些残留物质的检测以及残留物质定量检测必须送到省级检测部门,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使得这类监测处于真空状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
3.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3.1 气相色谱法
这种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对易气化和热稳定性强的农药有极高的检测成效,并且基于研究成果的时期,这种检测手段的可操作性强,检测步骤简单便捷,能应用在很多种情况中。其中较为突出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技术能将农药残留的情况极为准确地检测出来。简单说,这种检测方法操作便捷,应用性强,效果明显。
3.2 化学检测法
其原理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合理应用,对于一些化学成分在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由此来判断农药的残留状况。总的来说,化学检测法虽然不够灵敏,受到的外界环境影响较多,但是能有效解决酶储存困难的问题。
3.3 酶抑制法
同样是对化学反应合理应用所产生的一种检测方法,不同的是应用的原理不同,这种检测方法应用的原理是乙酰胆碱酯酶对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化学反应,这就是酶抑制法。其突出的优势在于与气相色谱法相同,操作都很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其检测的测速很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不仅如此,检测的成本在这几种检测方法中是最低的,这就对于其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和广泛应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经济优势。即便如此,酶抑制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效率高,但是无法对检测标本进行定量定性的掌握,并且使用的范围极其受限,在一些蔬菜如西红柿中的检测效果就极差。
4.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对策
4.1 规范农户对农药的使用
首先,在农业种植中,大力推广、宣传绿色综合防治农作物技术,从农作物田间管理这个源头出发,严格把控农药含量用量频率,贯彻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使用综合防治的方法,保证有效控制农作物防治的情况下,坚持科学绿色健康防治的防治技术,使用低毒少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促进农业产值增长。同时,要从根源防治,确定农田内有哪些虫的种类,并且了解害虫种类繁育时节,从幼虫繁育期开始综合防治。减少虫害的危害要从虫卵孵化高峰季节集中喷洒农药,或者产卵之前防治用药。正确诊断田间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确定田间发生的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虫,然后针对所发生的病虫选用对口优质农药。防止除草剂用于防治病虫,杀菌剂用于防虫,杀虫剂用于防病的乱用药、用错药现象。农药种类繁多,性能差异较大,防治对象和作用特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选准农药,对症下药,既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又能避免或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还要注意对农户进行农药使用知识的培训,不能在一片田地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容易让害虫产生耐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应该多次交替使用多种农药,保证高效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最后是把控农作物收获前,喷洒农药的时间节点,这是确保农药的代谢程度的关键所在。
4.2 加强源头管理
建议各地区的农业执法部门,都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的监管,坚决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在农业生产上使用,从源头上严防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在生产上使用,应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禁使用高毒农药,确保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产品都是安全、合格的产品。
4.3 引进先进的农药喷洒工具
在农业种植地区,特别是大面积种植的地区,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药喷洒工具,例如弥雾机、低容量喷雾器等新型先进的植保施药机械。只有不断改进施药技术,引进中、低容量的喷雾器,克服传统喷洒时“跑、冒、滴、漏”农药的问题,使之为喷雾状,加大靶向作物的接触面,以此在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的同时,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防治效果,降低种植成本,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4 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需要加大监测、处罚力度,农产品用量监测机构需要不定期地对该地区农产品进行检测,抽查,检测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有效应对,加大对于农民以及管理人员的处罚力度,使农民形成不敢为的思想,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环保。然后,针对第一次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将该区域列入黑名单,并勒令该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在以后工作中需对该地区产品进行反复检测。最后,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条例,通过宣讲使国民了解何种农药是违规农药,增强安全环保意识,进而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
总结
农产品作为国家的基础,是民生的根本,严格把控农药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仅有利于国家农产品出口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对国民身体健康的负责。虽然我国的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对于农药的管理并不放松,在这样的环境下,希望每个农民从自我做起,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确保农作物安全、有效生产。在防治农产品农药残留过多的问题中,需要各阶层人民共同的努力,为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