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提升乡村文化自信的研究

2021-12-25王华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居民建设文化

王华

(中共易门县委党校)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只有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精神风貌,才能有效带动乡风文明,实现新农村和谐发展。

二、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乡风文明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乡村广大居民的文化自信,科学规范他们的日常举止行为,能够减少社会矛盾,营造出和谐健康的新农村发展环境。与现代社会城市环境相比,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和谐,邻里之间走动交流更为频繁,但却缺少先进完善的言行规范文化管理制度来提高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因此,乡村政府通过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活动,来提升他们的乡村文化自信,有利于乡村居民全面深刻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规范他们的日常言行,避免出现各种不文明行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1]。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地区乡村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一定措施,让乡村居民踊跃参与各项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其充分认识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工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也致使乡村人力资源不断涌向城市,从而造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对于此,我国政府开始出台颁布相关扶持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乡村扶贫工作。在乡村扶贫工作中,扶志是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强化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建设,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参与到乡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中,有效提升乡村生产力水平。除此之外,通过有效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还能让乡村居民正确认识到合理利用乡村资源的重要性,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促进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三)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裕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政府不仅要注重合理发挥乡村各项资源的利用价值,还需要重视提升乡村居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乡村政府部门要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并大力普及先进文明文化,促使每个乡村居民都能树立起先进的发展观念,自觉参与乡村经济文化建设工作,带动当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旨在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层次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发展意识,将自身的力量投入到乡村经济建设发展中,这样才能使乡村真正富裕起来。乡村政府在提高当地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需加强培育他们的精神文化,只有通过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真正享受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才能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并有效建立起精神寄托,在经济发展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融合更多先进发展元素。

三、乡村文化丧失自信的主要原因

(一)小农意识影响

小农意识实质是指满足个人温饱,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落后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充分反映出一些落后乡村地区农民为了生存而对自身利益维护的情况。该意识至今还在潜移默化影响一些乡村地区的农民,如乡村居民在小农意识影响下,甘于满足现状,不愿意尝试新事物进行开拓创新,他们的思维观念、生产生活习惯普遍过于保守,不具备良好的竞争进取意识。除此之外,乡村居民在小农意识影响下会更加注重个人眼前利益,在生活中斤斤计较,这样会引发更多现实矛盾,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健康发展。乡村居民普遍缺乏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不愿追求长远发展,当与他人产生经济上的差距后就容易丧失自信,选择逃避。

(二)传统文化断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选择走出乡村到城市务工,从而造成各地区乡村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幼,他们不具备参与大规模生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长期以往会受关怀情感丢失的冲击,最终导致情感纽带撕裂。乡村青年文化骨干的流失,导致乡村难以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些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日渐淡化,使乡村传统文化遭遇不同程度的断裂,这样一来就更难以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3]。与此同时,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会受城市多元文化的冲击,城市消费型文化开始涌入乡村建设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居民观念的形成,导致他们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四、提升乡村文化自信的措施

(一)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各地区乡村政府要大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最大程度地满足新时期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良好的文化自信。一是乡村政府要利用好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和精神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优化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文化发展阵地。政府部门要合理应用乡村公共文化基础的软硬件设施,为广大乡村居民建设文化广场、阅览室及广播室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并邀请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和道德素养。二是强化乡村信息资源工程的建设工作,推广普及数字电视,提高乡村文化信息的传播水平,这样有利于各家各户都能及时了解先进科技生产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提高乡村整体生产力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经济收入[4]。三是乡村政府部门要科学围绕“中国梦”“五位一体”等社会主义发展主题,利用当地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形式创作出各种关于生产生活的节目,如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小品创作、特色山歌表演等,并将党的先进政策内容穿插到文化节目表演中,这样能够让乡村居民耳濡目染地感悟、认同党宣传的主流价值,促使乡村居民自觉意识到发挥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乡风文明的新风貌,促进新农村建设繁荣发展。

(二)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价值,保障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居民作为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要想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发展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价值和力量。乡村政府部门要综合利用不同渠道加强文化宣传推广工作,使乡村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振兴乡村政策,从而跟着国家发展战略走,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文化与经济事业的建设,发挥个人价值与力量。乡村政府在大力发展乡村生产力的基础上,还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潜力资源,将文化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产业能力,培育良好的文化自信,从而形成当地乡村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政府部门要注重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平衡,科学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合理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一方面乡村政府部门可邀请社会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设计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创业融资项目[5],帮助乡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部供给力,为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法律政策,在法律政策的保障下,使乡村文化自信提升工作有法可依。

(三)大力培养新乡贤群体,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扎根于我国乡村的母土文化,是一种影响人们言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力,是连接家乡故土和乡情的精神纽带,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了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就要注重培养新乡贤群体,让该群体带领乡村居民去积极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形成先进的文明乡风,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现代新乡贤群体指的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各类精英人物,他们是各行业的优秀者,能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家乡建设中,成为乡村文化的引领者和维护者,帮助乡村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乡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乡村政府不仅要科学开展扶贫工作,还要带领广大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建设活动,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价值,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促使他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此外,各地区乡村要有效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乡村居民创建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居民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石器时代的居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台居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