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包俊国
包俊国
(邻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广安 638500)
邻水县位于四川东部,属于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到62万亩以上。该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虽然降雨量充沛,但是分布不均,霜期100d,适合玉米种植。然而,在玉米栽培阶段还面临着技术方面的难题。
1.丘陵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种要点
玉米种植宜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的杂交玉米品种,为避免玉米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现象,应该选择抗倒伏类型品种。抗倒伏能力只是多个品种对比而言,任何品种也不能做到绝对抗倒伏,因此在丘陵地区进行玉米种植,需要优先选择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的品种。
1.2 播种要点
播种时间和玉米发育特性相关,还会影响其抗倒伏能力。通常而言,玉米植株抽雄前后,其高度已经定型,但是茎秆较为脆弱,如若遇强风天气,加上暴雨天气的影响,可能导致植株倒伏。因此,春季播种可以对播期适当调整,让玉米抽雄期错过当地多雨季节,避开倒伏敏感期。
1.3 施肥要点
玉米种植期间,为了提高植株的茎秆强度,需要使用钾肥。为了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可将氮肥和钾肥配合使用。钾肥在播种时可以作为种肥,在苗期还可以作为苗肥。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使用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确定。通常而言,可以选择氯化钾肥料,还可以选择硫酸钾肥料,用量为10~20kg/亩。玉米生育期,氮肥的使用有利于植株生长,还有助于果穗发育,对于玉米增产十分有利。但是肥料使用期间,需要注意氮肥施加时间的合理控制。玉米在拔节期,其基部的茎节不断生长,如果此时使用氮肥,那么基部茎节能够快速生长,增加倒伏风险。所以氮肥施加不可在拔节期进行,可以用氮肥作为种肥、苗肥。当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期时,再追氮肥,可以促进果穗发育,还能控制玉米出现倒伏问题。按照我县土壤肥力检测情况,玉米所需肥料的种类以35%玉米配方肥(22-8-5)为佳,亩用量以70-80kg为宜。在生产上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受到玉米种植户的青睐。
2.丘陵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2.1 良种选择
玉米高产良种选择为关键,目前我县销售的玉米品种很多,应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且抗逆性强、抗倒伏品种类型为宜。如延科288、富悦玉6号、陵玉13、必胜116、先玉1711、天育671等。与此同时,对于邻水县的玉米种植,还需要按照地块肥水条件进行综合选择。如果地块肥水条件优越,选种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大穗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2.2 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包衣前要进行种子筛选工作,将破损或者发生霉变的种子剔除,保留颜色光亮并且外观形态饱满的种子。晴好天气晒种4h左右,持续晾晒3d,晾晒过程勤翻动种子,保证其均匀接受光照,能够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将玉米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每一肥团或每一软盘孔只放一粒健康发芽种子,播后用细土盖种1-2厘米,然后将所盖细土浇湿后再拱架盖严膜保温保湿。
2.3 播种育苗
2.3.1 适期早播。根据地势地形选择播种时间,如果是浅丘平坝地形要在3月5日前播种,如果是二环山区地形要在3月10日前进行播种,可以将抽雄吐丝期提前,避开梅雨季节,有效提高散粉受精效果,进而提高结实率。根据多年种植实践得出:播种时间在2月下旬-3月上旬的,单产较高,亩产可达400kg以上;如果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以后的,单产较低,通常亩产400kg以下。
2.3.2 肥团增温育苗,提高育苗质量。我县玉米种植通常采用肥团育苗移栽技术,只有个别山区采用直播种植方式。提高玉米育苗质量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配制营养土。腐熟有机渣肥与肥沃菜园土(沙壤土)混合作为营养土的基础材料,其比例为4:6或3:7。在100kg的料土中加入1kg过磷酸钙;0.1kg尿素,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腐熟清粪水,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二是,苗床的选择。苗床应选择背风朝阳、排水便利,土壤肥力及透气性较好、离本田较近的旱地,先深挖整平,作成1.3米左右宽的小厢,便于盖膜、管理和起苗。
三是,提高肥团制作质量。可手工或肥团制作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做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土团,将上面中央留播种孔的肥团整齐摆放在苗床内,准备播种。如用软盘育苗,将底土欠细整平后,将软盘向下按压,使软盘下部进入土层,同时要使软盘摆放整齐,在摆放整齐后,向盘内撒营养土,装满半个孔隙为宜。
四是,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实行双膜增温,即播种后先贴膜再拱膜,盖膜要严,保持床土湿润和温度,以利出苗;出苗后,要及时要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内温度超过30。C时,应揭膜通风炼苗,防止烧苗。
2.4 合理整地规范移栽,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我县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密度不高,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2500株左右。所以,适当的调整种植密度及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进而提高产量。通过密度试验可知,松散型玉米品种的亩栽植密度2800-3000株为宜;紧凑或半紧凑型玉米品种亩栽植密度以3000-3200株为宜。
2.5 田间管理
2.5.1 移栽补苗。玉米苗长到一叶一心期时,就可以开始移栽,每垄可以栽2行,单株退窝长度23cm,错窝定向移栽,每亩玉米苗量为2800~3000株。玉米出苗之后,注意随时巡视田间,如果出现断垄或者缺苗问题,需要及时补栽或者补种。玉米3叶期以前,如果田间缺苗,可以浸种催芽之后补种;在玉米3叶期以后,如果田间缺苗,可以使用带土移栽的方法进行补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预留双株的方式进行补苗。玉米移栽以后,同样需要按时查苗,将弱苗替换,及时补苗,保证田间苗齐,达到壮苗状态,补苗以后还需浇定根水。
2.5.2 蹲苗促壮。蹲苗促壮通常是对肥水合理控制,适当中耕,扒土晒根,控制基部茎节的生长速度,促进根系发育。在蹲苗过程中应该遵循“黑而不黄”“肥而不瘦”“湿而不干”等原则,当玉米叶色深绿,并且土壤肥力充足时,可以进行蹲壮苗,否则不可蹲苗。夏播玉米或者套种玉米通常蹲苗时间20d,如果蹲苗时间过短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如果蹲苗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老苗问题,影响玉米生长。完成蹲苗工作后,应进行灌水和追肥工作,保证幼苗顺利生长。除此之外,如果田间幼苗长势相对较弱,也无须蹲苗,可以利用肥水管理培育壮苗。
2.5.3 及时中耕。玉米中耕应该适时进行,定苗时中耕1次,遵循“苗旁浅耕”和“中间深耕”的原则进行,将田间杂草清除,防止其出现压苗现象,耕深应该达到3~5cm。在玉米拔节之前也需要进行深耕,耕深应该达到10cm,虽然中耕可能将部分细根切断,但是也有利于新根发生,对于玉米生长十分有利。等玉米长到10叶期,抽穗以前需要进行培土,也可提高抗倒伏能力。
2.5.4 适时追肥。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应该注意平衡施肥,注意力氮、磷、钾配比的均衡性,交替使用有机肥料和化肥。肥料的使用应该分次进行,底肥应该深施,选择磷肥和钾肥,还需要注意氮肥用量为总肥量30%,在玉米苗期可以使用有机肥,每亩掺加尿素5k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以施加穗肥,每亩使用尿素10~15kg,还可以选择碳铵肥料40kg与2000kg机肥料混合使用,施肥以后中耕培土。
2.5.5 病虫害防治。玉米一生受到多种病、虫的危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密切田间管理,结合“植保情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对小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控。通过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生物导弹赤眼蜂、绿僵菌以及井冈霉素等防控措施,以开展专业化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加快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进程,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式的转变。
2.5.6 加强防倒伏措施。除了选择抗倒伏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外,要及时补充速效肥,施攻苞肥后结合盖肥用泥土垒土畔蔸,促进茎秆增粗,根系发达,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结合化学调控,在拔节前用多效唑按使用说明喷雾,也可起到防倒伏作用。
3.结束语
总之,结合邻水县玉米种植现状,根据丘陵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需求,注意选种、播种、施肥等技术要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各阶段田间管理,使玉米种植管理科学规范,符合当地玉米生产切实需求,为丘陵地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