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狼行者》的历史重述与国族身份建构

2021-12-25魏婧婧

电影文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护国爱尔兰人罗宾

魏婧婧 邓 静

(1.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电影这一文化产品在建构国家认同,书写历史记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有“欧洲宫崎骏”之称的汤姆·摩尔联手罗斯·斯图尔特共同执导的奇幻动画《狼行者》,与摩尔之前的《海洋之歌》《凯尔经的秘密》类似,都是依托爱尔兰传说创作的。电影并非仅仅依靠爱尔兰人独特的历史文化体验来制造富有轻灵奇趣的世界观,而是在悄然完成一种庄重的国族认同意识形态言说,体现出一种本土意识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抬头。

一、本土意识的同质生产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曾在其《政治无意识》中提出了“永远历史化”以及人类有必要通过文本来接近历史,同时叙事者也难以逃离政治无意识的论述。杰姆逊表示:“历史不是文本,不是叙事,无论是宏大叙事与否,作为缺场的原因,它只能以文本的形式接近我们,我们对历史和现实本身的接触必须先将它文本化,以政治无意识将它叙事化。”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电影,就承担了以叙事来搭建当代人与历史之间桥梁的责任。只是相对于其他创作者而言,出生于北爱尔兰,并在爱尔兰成长并学习动画的汤姆·摩尔显示出了更强、更为主动的民族历史代言欲,甚至可以说,本土意识与民族主义正是解读摩尔电影的密码。从《凯尔经的秘密》,到《海洋之歌》,直至《狼行者》,尽管故事的时空情境各有不同,但摩尔完成的其实是一次同质生产,我们有必要在剖析《狼行者》的本土话语之前,对《凯尔经的秘密》与《海洋之歌》的文本稍加梳理。

《凯尔经的秘密》聚焦于爱尔兰重要的典籍《凯尔经》。在故事中,艾奥娜岛绘经师伊丹对《凯尔经》的创作因维京人对爱尔兰的入侵而中断,在主人公布兰登的帮助下,伊丹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古爱尔兰文学以及美术、书法艺术的精华也由此得到保存。《海洋之歌》的灵感则源自爱尔兰神话,及摩尔本人对当代爱尔兰渔民捕获海豹的担忧,电影中母亲布罗娜是海豹女,因为父亲康纳将海豹皮偷藏起来而留在了陆地,她在生下本和西尔莎后回归了大海,西尔莎也是海豹女,康纳决心藏起她的海豹皮不让她再走向大海。电影的背景是1987年的爱尔兰,兄妹俩和奶奶各自生活在爱尔兰的多尼戈尔郡和都柏林,同时,爱尔兰海神传说中的麦克·李尔因为失去妻子芳德而一蹶不振,泪流成海,最终被母亲猫头鹰巫婆变成石头的故事,也被与康纳的故事合而为一。可以说,摩尔一直保持了对爱尔兰历史和文化的敬爱,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表现出对爱尔兰文化的传承意识和清晰的民族认知。《狼行者》亦然,摩尔在这部动画中将目光投向了英格兰对爱尔兰的历史入侵,而爱尔兰文化中特有的“狼行者”与“狼魂”概念则是摩尔阐述这段历史的切入点。

在凯尔特传说中,狼与狼行者是常见的角色,与之有关的叙事文本包括王子等被棍棒抽打后变身为狼,幼年时获救的狼行者在成年后报恩等。大部分故事中的狼并非反面角色,狼行者更与欧洲大陆民间传说中残暴失控的狼人截然不同,是无辜、善良者。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的恩怨也被加入到这些文本中,如在传说中,有狼在忏悔中表示爱尔兰人因罪受罚,因此被英格兰人统治,但最终会成功反击等。而“狼魂”概念则在1911年出版的《凯尔特人信仰》一书中得到总结,即人拥有狼魂,在入睡后狼魂离体,人的肉身则继续沉睡,但狼魂所干之事也会对人身造成影响。这一概念在《狼行者》的剧情中起着关键作用。电影中原本是人类,来自英格兰的古德菲洛父女,正是在结交了狼行者梅芙母女后,也拥有了狼魂,他们从猎人变为了狼族中的一员。可以说,《狼行者》继续沿袭了摩尔将爱尔兰历史资源引入动画影像文本,再造民族集体记忆的习惯,从而对作为现代国家的爱尔兰进行肯定与证实。而除了对文化概念的开掘外,电影对具体历史的编码也是可圈可点的。

二、殖民历史的委婉书写

在《狼行者》中,英格兰对爱尔兰的一段殖民历史被以委婉的,包裹于温情童话的方式进行了书写。首先,《狼行者》重现了真实的历史时空。故事发生于1650年的爱尔兰南部城市基尔肯尼,那时爱尔兰正处于英格兰自都铎王朝起的统治之下,电影也以手绘线条还原了基尔肯尼的场景:城中心以河为界,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分别居于两岸,城中处处悬挂着代表英格兰的圣乔治十字旗,只有广场才悬挂着代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十字旗和那时代表爱尔兰的金竖琴绿旗。相对于狼群生活的唯美的绿意葱茏的森林秘境,房屋鳞次栉比,道路横纵分明,整齐异常的基尔肯尼城区显得理性而略显冷酷。而此时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护国公(Lord Protector),他正是那时身兼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统治者的奥利弗·克伦威尔,他一度粉碎爱尔兰人的起义,并通过赏赐土地的方式让英格兰和苏格兰人在爱尔兰定居,以继续镇压爱尔兰人的反英活动。女主人公罗宾·古德菲洛的父亲比尔·古德菲洛正是护国公手下的一名基层军官。父女正是当时蜂拥而入爱尔兰的无数英格兰移民之一,罗宾曾对梅芙提及自己非常思念在英格兰的故乡。

其次,电影并没有回避殖民历史给当地人造成的创伤。恰恰是在1641到1653年期间,爱尔兰的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狼行者》尽管是一部温情的童话电影,但也在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如当罗宾闯入一群爱尔兰男孩的游戏圈中时,她受到的是对方一致的讥讽和排斥;又如当爱尔兰男孩们起哄要护国公下台时,其他爱尔兰成年人则在一旁叫好。爱尔兰在彻底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之前所承受的数百年仇恨、冲突和撕裂在此得到了一种确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电影在猎狼故事中,隐含了以爱尔兰人为中心的历史臧否。在《狼行者》中,以护国公为首的殖民者一直强调要消灭狼群,这实际上是他们殖民爱尔兰的重要手段。一则,为实现统一思想的目的,护国公有必要为爱尔兰人提供一个恐惧的对象,而他则通过消灭狼群来塑造自己保护者的形象,淡化自己侵略者的身份;二则,为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护国公也需要通过屠灭狼群,将森林开垦为耕地;三则,口口声声“不能驯服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的护国公实际上也是以屠狼来杀鸡儆猴,软化爱尔兰人的反抗意志,这也是护国公最后不惜对狼群动用大炮的原因。一言以蔽之,猎狼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合理化护国公的殖民主义,以及同化爱尔兰。而事实上狼群究竟是不是真的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人类社会与狼群之间有没有建立一个彼此互不侵犯的中立地带,已经不再重要。而电影一开始,作为狼群领袖的狼行者还救了一个男人,可见在客观层面上,狼群并没有护国公描述的那么可怕,它们是被污名化的。而在狼群成为被屠戮的对象,爱尔兰百姓成为被欺骗的对象之外,护国公对待罗宾父女的方式也能看出英格兰殖民者酷虐的一面。罗宾父女原本属于外来的殖民者,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比尔因为肩负猎狼重任而郁郁寡欢,无法陪伴女儿,而罗宾则或是被禁锢家中,或是必须到护国公府上做帮佣,作为移民的他们也与当地人一样,没有自由与发展可言。当历史材料在猎狼故事中得到重建后,人们不难将护国公及其背后的殖民势力视为反面角色,而认可狼和狼行者们的反抗行为,为最终父女俩杀死护国公而感到愉悦。

三、民族共识的强化

在对殖民史的巧妙重述中,爱尔兰的国族认同景观逐渐清晰,爱尔兰人的民族共识也得到了强化。

(一)“他者”再造

在《狼行者》中,护国公和其代表的英格兰殖民势力成为一个“他者”。护国公在电影中的暴虐,冲动,不择手段等行为,加剧了观众对他的反感,加深了观众对主人公的共情,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情境也随之建立了起来。身份认同建构论者认为,“身份会随同生活的情境而调整,会因为情感、记忆、意识形态等因素,产生身份认同。”对于一度沦为殖民地的地方来说,殖民政权一旦瓦解,当地人就不得不面对“他者”逝去的问题,长此以往,“自我”也就失去了参照,最终产生身份认同的焦虑。而《狼行者》则将“他者”及相关情感、记忆和意识形态带回,将与之对立的“自我”重新注入观众的脑海。

(二)身份确认

在情节的设计上,叙事的第一视角罗宾有一个身份转化与确认的过程,她的个体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在身份重新定位的过程。一开始,罗宾的身份是英格兰的移民,而梅芙和狼群代表的则是无拘无束,挑战权威的爱尔兰人。罗宾对森林的探寻过程实际上就是英格兰人入侵爱尔兰的隐喻。但是罗宾对护国公的政权并没有什么认同意识,电影甚至安排她在故意制造混乱中扯掉了圣乔治十字旗。而随着她体内的“狼魂”被唤醒,她最终和父亲一起加入了梅芙母女的狼行者家庭中,这意味着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居高临下的同化失败了,而跨越族裔的善与美得到了融合。罗宾走出困惑与彷徨,获得了新的身份,拥有了独特、稳定的,区别于原英格兰人的身份认知,这对于身处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尔兰观众而言,无疑是一种鼓舞。

(三)符码设置

综上,《狼行者》这一动画电影,借助罗宾与梅芙两家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经历,以小见大,完成了一次爱尔兰历史的重述,这既是一次对全球观众的文化输出,又是一次对爱尔兰观众回溯自己的文化根脉,树立国族身份意识的引导。

猜你喜欢

护国爱尔兰人罗宾
护国兴教寺 侯晓春
战友聚会
罗宾的心
罗宾的心
醉酒的爱尔兰人
醉酒的爱尔兰人
我戒酒了
A.E.罗宾生诗歌的戏剧性表现手段
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