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2021-12-24马慧敏
摘要:數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提升融合的产物,能够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实际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吉林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关键词:吉林省;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一、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分析
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示,2011 年吉林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仅为 24.51,2020年增长到308.26,增长12倍以上,尽管与全国各省总指数中位值 334.8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支柱地区,整体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存取钱是广大群众主要的金融活动,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短距离无法快速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问题。吉林省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完成支付、贷款以及融资等金融业务,使百姓日常资金流通不再受限于银行等定点金融机构,有效的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更加便捷的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省内资金流动率。
(二)金融服务成本有效降低
首先,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更多的群众使用线上支付,减少了纸币的生产印刷、运输以及流通成本。其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减少了各个网点金融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因交通、地理位置等不利因素所导致的金融服务成本。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减少了吉林省内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了固有资产。
(三)地区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丰富“吉企银通”系统功能,大力推广“吉农金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促进吉林省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机构深度融合发展,共同解决中小企业与“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21年3月30日,“吉企银通”系统已入驻银行136家,上线信贷产品444款,认证企业9658家,放款3009笔,金额97.62亿元,初步实现了“让数据跑起来,让金融畅起来,让小微兴起来”的目标。
二、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困境
(一)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待创新
吉林省金融市场中与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较少,金融机构现有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新的信贷需求。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因缺少财产抵押品、担保品,而金融机构却侧重硬性资产抵押,这就造成了各金融机构除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之外,主要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向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信贷额度低且期限短,存在较高的隐形性金融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贷款动力不足。
(二)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智能手机、POS机等移动终端的推广使用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使用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都是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使用程度以及数字终端设备使用的能力和意愿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的金融服务中,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所占份额较少,农民对其缺乏深刻的认识。尽管当前各数字普惠金融平台都在努力向农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服务,但由于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约束,难以高效打通融资线上流程,农民当前的业务办理方式效率低且单一,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严重阻碍。
(三)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吉林省征信体系的征信覆盖面较窄,农村居民的信用信息征集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存在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严重落后地区农民的信息征集体系不够完善;小微企业征信服务市场不成熟,使得信息征集完整性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吉林省征信系统的完善。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策略
(一)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吉林省内各家金融机构要想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金融需求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各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居民的自身状况,积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且能够满足农户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包括线上信用、质押及抵押在内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同时,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运用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对所创新出来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进行额度等级划分并确定贷款的基准利率,这样既能使居民拥有一定的决策选择权,又能满足其自身金融需求。
(二)提高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
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推广与普及,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数字普惠金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分批、分段地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教育,比如定期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知识进行培训,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工具,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手机新闻等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金融知识的长期普及。同时,农户也应该努力学习数字普惠金融知识,以便有效参与并利用金融机构的服务,最大程度地为自身谋利。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吉林省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评定、评价,建立一套适合且行之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评价体系,对于信用良好的借款者给予增加额度、缩短贷款发放时间的奖励;对于信用较差的借贷人给予减少额度或增加贷款审批手续的处罚;对于信用情况特别严重的借款人不予借贷的处罚。通过普惠授信将金融机构与农户联系起来,农户用信时采集信用信息,建立完备的电子信用档案,积累信用记录,进行评级,及时调整授信额度,有效规避传统信贷及信用风险,引导群众重信用、讲信用。
参考文献:
[1]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04):1401-1418.
[2]沈小龙.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1(07):10-13.
[3]邢鸿飞,吕汉东.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监管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3):213-216.
作者简介:马慧敏(1989- ),女,汉族,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工商学院2021年度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院社科合字S[2021]第012号)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