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辅导员法制意识培养策略
2021-12-24刘莹李祺
刘莹 李祺
摘要:伴随依法治校的全面推广,应用法治思维管理学校成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重视对辅导员法制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保证学生合法权益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依法治校与辅导员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构建准入考核与法治素养提升制度以及完善校园管理制度两项具体方案,以期为我国辅导员法治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依法治校;辅导员;法制意识;教师培训
引言
如今,依法治国理念得到普及与民众的广泛认可,依法治校也成为校园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阵地,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构成部分,同时也是达成教育法治以及教育民主的重要选择,对推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法治思维的培养是依法治校实现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与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个人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依法治校是否能够实现。故而,如何提高辅导员法制意识即成为许多高校关注的重点。
一、依法治校与辅导员工作的关联性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从广义角度而言,依法治校不仅包含各个级别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依法开展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包括高校依法开展校内教学、师资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本次研究所讨论的依法治校即为后者,代指学校遵照法治原则以及法治精神,在自身职权范围之中根据《宪法》以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开展关于校内事务的管理,同时进行办学、教育教学以及保障校内师生合法权益等各种活动,数学学校的办学以及管理理念,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管理模式。
(二)依法治校需要辅导员的支持
从狭义角度恶言,依法治校指学校严格根据现行法律有关制度对学校各项事务开展管理的行为。期间,辅导员身负关键的职责。法治于现代社会治理之中属于十分重要的方式,有别于认知,法治要求借由法律限制人的行为,而人治则完全依靠个人主观判定优劣好坏,所以两者在理念方面有明显差异,两者也无法实现兼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长制管理模式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由于受到该文化的影响,学校在管理方面倾向于人治,所以学校在政策制定方面体现了一定随意性。为了有效改变该局面,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法制意识,将依法治校的理念真正融入各项管理工作之中,方可有效推动依法治校的发展。
(三)辅导员工作中依法治校内容
我国辅导员工作往往包含各个方面,工作内容复杂。高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必须联合高校党员、科研以及学生管理等办学领域,探索多元化的方式,为校园内师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指导师生员工更为积极地学习各项章程以及规章制度,自主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工作。故而,被辅导员常规工作也含有一定依法治校的内容:第一,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基础的法律知识,只有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方可实现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使得学生对法律有更为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辅导员应根据依法治校理念开展学生管理,针对违背校园规章制度的学生,应结合有关规定内容予以相应的惩罚。若是学生行为牵涉违背国家法律规定,且可能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辅导员不仅需要及时上报学校,还需要告知公安机关。
二、辅导员法治思维培养途径
(一)构建准入考核制度与法治素养提升制度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以及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指导人员,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十分贴近,言行举止对学生未来健康成长而言都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高校加强辅导员法律知识储备是培养其讲法治思维应用在日常工作的基础,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处理辅导员法律知识不足,法治思维薄弱的问题,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高校在对外招聘辅导员过程中,就需要将法律知识列入应聘标准,同时设定对应的标准,同时将有关内容纳入相应的体系之中,同时将法治思维培养以及法治思维的应用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并将和辅导人员日常考核内容挂钩。
第二,高校需要邀请辅导人员持续学习有关知识,以熟悉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固定,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士前来高校开办专题讲座,尝试从多元化渠道、层次以及方位提高辅导员法治素养,使得辅导员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并不断普及法律,使得所有辅导员内心信仰法律,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丰富法律知识的储备,落实法律,以实现法治思维的内化与提高。
(二)健全校内规章制度
法治是利用规则以及制度开展管理工作,依法治国的推动无法脱离完善的法律规定体系作为支持。同时,发依法治校建设也必须有科学且系统的法律体系作为基础。辅导员法治思维的培养,也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近些年来,我国与各个地方均开始颁布众多有关高校教育教学的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各个高校也开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健全对应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规定。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依旧频频进入被告席且最终败诉,由此可见,我国的当前采用的高校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标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部分高校建立的规章制度也存在脱离现实、违背上位法的问题。故而,高校要梳理依法治校的基本流程,达到高校规章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之间的高效衔接,需要在既有法律框架之中,搭积极吸收各个相关主体的意见,及时剔除现行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合规的制度,持续完善本校规章制度,达到良法之治,为依法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向学生,辅导员个人法律素养水平不仅事关学生管理工作,同时也关系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如此,辅导人员个人法律意识也反映了一所高校依法治校水平。故而,高校应重视教师个人法律素养的培养,通过完善校内规章制度以及构建准入考核制度等方法,不断引导辅导员提高个人法律意识,使得辅导员自觉将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应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提高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丽. 依法治校视野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法治意识培养研究[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0(4):5.
[2] 马朝冲.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法治思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5):90.
[3] 鑫鑫 王, 明磊 徐, 凯 于, et al. 法治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法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J]. 教育研究, 2019, 2(10).
作者簡介:刘莹,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人,1983年7月,籍贯河北景县,女,锡伯族,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13840476591,地址: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
李祺,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人,1980年7月,籍贯:抚顺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