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上财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2-24靳庆鲁朱凯曾庆生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靳庆鲁 朱凯 曾庆生

摘 要:培养时代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面对数智时代给会计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积极开展以智能化环境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以智能化助推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以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引领智能化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富含上财特色的“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四化一体的会计与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进行智能化教学改革的构建思路、方案举措和实施成效,为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智时代;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会计行业也深受影响。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起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技术”评选活动结果显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自2017年均位列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技术之中[2]。各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使企业处理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大幅度跃升,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推进,中國劳动力市场面临劳动者数字化素养和技能不足、数字化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尤其是“高、精、尖”数字人才较为稀缺[3]。

具体到会计与财务行业,根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持续对智联招聘网上海不同级别财会岗位职责需求(2019—2020)前20位关键词信息数据分析,发现不论是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及以上岗位还是普通财务岗位,“岗位职责”都出现了对“数据能力”的一致要求。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培养时代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为了响应社会经济、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深度变革对专业型、复合型高素质数字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出台《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深度数字变革下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鼓励高校加强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 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为教育界培育满足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以下简称“会计学院”)秉承“慎思明辨、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启谋划新一轮教学改革。作为中国会计教育的先行者,会计学院早已将求变创新的基因深深根植在学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自20世纪80年代,会计学院基于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会计学科发展的新潮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开始首轮全新的中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会计学院及时把握中国经济环境形势和行业变化趋势,立足中国本土商业实践需要,基于学科自身特色,陆续完成四轮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的一流财会人才培养路径,并连续七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面对会计教育发展的新技术环境,在长期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积淀的基础上,会计学院围绕深度数字变革下“会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课程、师资和教学条件能够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等问题展开思考,开启了新一轮以智能化财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谋划。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学院积极汲取数智时代力量,探索数智化环境下财会人才培养“上财模式”的构建思路、方案举措和实施成效。

二、构建思路

1.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在“理论学习、洞悉实践、学习借鉴”的研究思路指导下,借助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校外专家力量,组建了会计智能化教学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工作小组”)。

专项工作小组以“了解智能化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判断其对会计学科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会计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如何应对上述挑战”为目标,通过企业调研、兄弟院校考察、职业会计师团体合作、走进实务讲座分享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项调研。调研发现,大数据、财务云、电子发票等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导致业务运营和提供服务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大量重复的、低附加值的、结构化的工作正在被财务机器人替代,业务流程越来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会计由仅是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综合体,在帮助企业运营、支持战略决策和实现价值创造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2.多方借鉴广泛探讨

为保证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引领性,专项工作小组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内一流,利用互联网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近20所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课程进行检索,将相关的课程内容、开课院系、面向对象等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世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特点。分析发现,国外一流高校在大学阶段都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开始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包括数学、写作、技术类课程,各类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融进学校的公共课程中供各个专业学生选课,大学后半阶段开始专业大方向的培养。国内高校主要通过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具有计算机、数学、物理等跨学科背景的师资,将有关智能化方面的技术课程加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进行智能化财会人才的培养。此外,专项工作小组还对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会计专业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以寻找自身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目前的教学中虽然存在一定的会计场景,但仍普遍缺乏模型化(抽象及量化)、系统化(层级及优化)、计算机实现(工科思维)等方面的内容,无法实现技术和专业的紧密融合。此外,会计学院多次邀请德勤、正保教育、新道科技等实务界专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探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3.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智能化相关理论和应用的学习以及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促使会计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技术加持下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会计从核算、监督基本职能逐渐向管理职能及其他派生职能扩展[4],具体而言,会计的职能范围从传统的算账、记账、编报拓展到价值管理、资本运营、风险管控、战略决策等,未来需要更多的是将业务信息和会计核算相结合,能够针对特定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运用大量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服务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助力企业价值提升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够长久持续发展而不会被机器人取代。而我们之前培养的人才与数智时代企业发展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必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应当凸显会计专业人才所具备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那么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呢?如果说数智时代和会计碰撞,就像新大陆产生时的板块碰撞,将会计工作者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驾驭者、使用者,会计信息运行规则的设计者、研发者,会计行业发展的预测者、领导者,深耕会计学科最精深领域的研究者,那么后两者才应是着重要培养的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在业财税一体化深度融合中,能够用财会专业知识、数据整合、分析、预判等能力引领业务发展、商业变革,基于真实的场景和行业发展趋势所表现出的复合知识基础、分析预判、决策优化和战略思维是机器不可能取代的。

基于此,會计学院在以往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引领智能化发展,其中国际化为智能化提供全球视野和师资队伍,本土化为智能化提供中国实践和本土情景,专业化为智能化提供专业内核和学科根基,以智能化赋能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注重塑造学生的智能战略思维。因此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致力于培养专通结合、具有战略远见和国际视野、精通会计学科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深谙中国商业实践与引领商业变革的创新型高端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

三、方案举措

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是“怎么培养人”的路径选择。为此会计学院提出“以教学培养思维,以平台训练思维”的综合教学模式,通过重组课程体系、深化平台建设、组建师资团队、拓展实践场景等举措促进智能化教学改革的成熟落地,为数智化时代“如何培养人”提供一份“上财答卷”。

1.数智赋能,重构智能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智能化环境对人才的新要求,会计学院采用“大手术”+“小微创”相结合的模式重构了适合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依托学校通识课程建设,在培养方案中大幅度提高通识课程的比例,特别是战略管理和信息系统相关的课程;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依据智能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面对的不同商业决策场景,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课程,形成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以战略管理为引领,以信息系统为支持,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专通结合”课程体系,实现战略思维、智能化应用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大手术”具体而言是指,本科层面,将财务管理专业调整为财务管理(智能化)专业;研究生层面,在全日制会计硕士(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新设“会计与智能化方向”,成体系地培养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大数据、会计+人工智能的多元化、高水平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财务管理(智能化)专业开设“程序语言”“SQL数据库基础”“商务数据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决策与优化”“财务建模”“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在智能化环境下的数据处理、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研究生层面,开设“Python程序语言”“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新兴市场商业模式及治理”“商务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会计研究方法”“Python 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不断提升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能力,及其在会计财务领域深度应用的能力。

另外,在新增财务管理(智能化)和会计硕士“会计与智能化方向”项目的同时,会计学院也不断优化会计学、会计硕士(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其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一步精简、提炼传统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商务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会计研究方法”等智能化技术与会计财务专业知识融合应用的课程,根据项目培养目标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嵌入战略管理和信息系统相关的课程,例如“会计与证券法务”方向着重对会计信息的披露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和量化预估等,“会计与公司财务”方向着重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流程管理与设计等,“会计与资本市场”方向注重利用数据分析为公司追踪市场中有价值的信息流动路径和网络等。依据智能化环境下财会人员面对的不同商业决策场景,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课程,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为“小微创”。

2.融合创新,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

为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分析能力、系统构建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会计学院积极打造智能化实验教学平台,构造多元智能化的商业场景,模拟记录学生真实信息运用和决策过程。平台以资源管理和模块化课程的管理为基础,师生可以在线实现资源管理共享、课程信息发布、实验报告(作业)管理等,通过将专业知识和商业实践场景进行融合,实现智慧的“教”和“学”。

会计学院高度重视智能化实验教学环境的创建。在20世纪90年代配合财政部企业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成立“会计与财务实验室”的基础上,现已建成“会计与财务基础实验室”“会计与财务决策模拟实验室”“财务共享服务模拟实验室”“财务大数据分析实验室”“XBRL教学及应用研究实验室”“审计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子实验室,搭建起以CESIM全球战略和企业运营模拟平台、i实习平台、Oracle Hyperion商务智能系统、XBRL应用系统、在线教学云平台、Arbutus专业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等为主体的会计与财务教学模拟平台及财务共享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和企业实务应用模拟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资讯和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会计学院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信息化实验教学新模式。现已成功研发“智慧选导系统”“论文评审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导师双向选择、论文评审、绩效考核、教学数据采集、学情追踪反馈等,有效提升了教师精准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同时,会计学院协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智能财务实验室”,进一步升级可视化技术环境,打造全新“网+端”智能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实现授课、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简称 TBL)融于一体,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有效推进了智能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创新。

3.引培结合,组建智能化师资团队

为适应深度数字变革时代培养学生的新要求,会计学院主要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和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采用持续柔性引进和本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打造一批具备深度数字化思维、掌握相关前沿理论和方法的一流的智能化师资队伍,推动深度数字化变革背景下财会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我们常常把会计学院智能化师资团队建设比喻成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智能化教学改革开始之初,主要是发挥学校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在培养计划中引入兄弟学院信息技术相关优质课程,借助学校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等院系的信息化方面的师资,培养学生的编程、建模、算法等交叉学科思维和智能化软件应用能力。随着智能化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会计学院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培养智能化环境下既掌握核心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又能灵活运用智能化相关数据技术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并进行管理决策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有具有数字化技术和财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师资,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专业与智能技术真正地融合。

基于此,近年来会计学院在师资的增量和存量上积极布局和精心谋划。一方面在新进教师的招聘中,突出对跨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先后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大学招收具有大数据、会计信息化等复合学科背景的高素质博士担任学院教师。另一方面大力鼓励本院长期深耕会计信息化、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社交大数据等专业领域的存量教师和拥有跨学科复合背景的师资相融合,引导教师组建智能化交叉學科的课程组,鼓励教师发挥各自特长,专注于智能化背景下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同时会计学院面向国际,引进一批世界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每年在会计学院常驻一至两月,通过暑期国际课程,开设讲座,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全院教师介绍国际上会计和信息化领域的最近进展,不断在全院教师之中厚植智能化、信息化素养和培育教师应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校企联动,拓展智能化实践场景

会计学科不仅是信息系统,同时也是管理系统和社会系统,兼具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5],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在于知识的运用是在大量的、真实的商业场景中,为企业运营风险监控、生产效率提高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帮助学生高质量体验智能化环境,深入了解前瞻性和创新性战略思维对企业运营及会计财务活动的重要意义,会计学院积极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研发课程、组织商业大赛、开展实务讲座”等方式拓展智能化实践场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行业视野和战略思维。

共建实习基地。会计学院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与各行业已实现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变革的头部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目前已和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复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22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参访,实习实践等形式,将课堂搬到企业中,由企业资深经理人、行业领导者在企业内部,针对真实企业环境和运营情况开展全真实景教学。

联合研发课程。会计学院积极与本土顶尖计算机软件系统及产品研发、大数据供应商及擅长数据挖掘、建模和分析的公司合作共建课程,深化数字技术与实践商业场景的融合,先后与浪潮集团、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rbutus 等企业合作完成“财务共享服务”“XBRL:理论与应用”

“审计数据分析”等多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组织商业大赛。会计学院还积极持续性组织开展普华永道杯“决战24H”商业挑战赛、Eagle雏鹰杯、MPAcc案例大赛等多场赛事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多样的商业实战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教,切实提高学生智能化环境下团结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实务讲座。会计学院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ACCA华中区专家指导小组和中国智库等全国各领域精英担任职业导师,积极开展“走进实务讲座”“英财大视野”等实践讲座,为学生提供近距离与行业引领者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从实务视角为学生解读数字时代企业财务如何“危”中寻“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业务洞察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四、实施成效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会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展了以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高端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以智能化助推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以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引领智能化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富含上财特色的“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四化一体的一流卓越会计与财务人才培养模式[6]。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

1.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认可

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应对深度数字变革时代的综合能力。学生自发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积极利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搭建的实习基地平台,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学科理论和应用前沿领域,扫除自己的认知盲点和知识误区,有效提升自己的跨学科交叉思维、数字化分析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就业实践方面,会计学院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接收的实习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90%以上的学生能获得留任工作,其中在注重战略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岗位留任的学生占70%左右。学生勇于在以“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前瞻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各类竞赛中检验和提升自己,近5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商业挑战赛、案例分析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0余项,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赛事主办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在求学深造方面,学生所具备的数智化环境下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国际知名大学的肯定,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优先被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硕士项目(大数据方向)录取,并提前一年赴该校就读,从而可缩短学制一年。

2.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领和示范效应显著

会计学院依托智能化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基于技术变革和数字资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凝练和形成了一批以智能化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的育人成果。2018年,“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上海财经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零的突破;同年“‘一新领变’——深度数字变革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2019年,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双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

会计学院智能化优质教学资源分享主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战略。一方面,会计学院教师平均每年受邀作为演讲嘉宾参加至少5场次全国教学研讨会,向与会嘉宾介绍包括大数据审计教学经验、商业战略模拟课程教学经验、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探索和改革经验等方面内容。协同复旦附中浦东分校等优质高中合作开展大商科通识教育,每年通过邀请高中生“走进大学”,鼓励大学教授“走进中学”,为中学生开设大学系列衔接课程和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发挥高校智库育人优势,有效提升了新时代青年的财经素养。另一方面,会计学院主办和承办“第十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9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国际会议”“会计智能化教育改革论坛”等学术会议,向海内外教育同行展示数智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此外会计学院每年通过“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研究生暑期学校”等项目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学子开展“数智化时代的财务转型和价值创造”等主题公益讲座,每年惠及170余人。近五年來,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吸引了厦门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近20所兄弟高校前来调研参访,惠及全国各层级财经院校专业教师超过千人次。

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广泛赞誉和肯定。新华社、中国会计报、新理财等30余家主流媒体分别以“‘产学研用’培育数智化财务人才”“培育智能化时代下的新型会计人才”“XBRL的数据解锁功能”等为题对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报道。荣获“2021商业创新最佳实践”奖,该奖项共有百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事业单位参评,会计学院是38家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教学单位。此外,上海财经大学和会计学院官微官网推送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相关专题推文40余篇,累计阅读量达到4万多次,显著扩大了会计学院智能化教学改革的影响力。

3.产学研合作深化,社会服务效能增强

会计学院紧抓数智时代发展机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发挥高校智库优势,不断通过会计大数据领域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创新实现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等多个对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立足数智化时代企业运营的新情境,研究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与治理特征,探讨技术变革对会计财务、公司治理和决策等公司管理行为的影响,获得与智能化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对接财政部、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包括企业税费负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数据交换标准制定和会计法修订等国家重大财经问题研究,提交资政反馈,8项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或被纳入决策参考。

不断提高成果转化,促进中国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与企业共建会计与财务大数据研究中心、智能化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会计学院多位教师被企业聘为顾问专家,为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同四川长虹、南方电网、顺丰集团等10余家企业,完成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审计模式建设、金融大数据挖掘等合作;连续三年发布《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获得高度评价。

研发智能化教学产品,打造会计学院智能化育人品牌。联合浪潮集团面向市场发布国内首款财务共享教学沙盘,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设计专利3项,合作出版配套教材《财务共享服务沙盘模拟教程》和《财务共享实训教程》,引起了企业、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高度关注,研发的“上财-用友新道i实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国内高校首个定制化“XBRL应用教学平台”等,在国内高校教学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五、展望

进行数智化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会计学院在长期人才培养改革经验积淀和全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共同推动下启动的。面向瞬息万变的数字变革蓝海,会计学院顺时而动,主动而为,坚守培养人才初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精准定位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目标,精心制定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重塑了数智化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上财模式”,实现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学术带动服务”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了会计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效能。

智能化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未来,会计学院将持续跟踪数智时代的最新发展和数字经濟时代对财会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在智能化师资建设、课程融合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努力,不断深化智能化教学改革。

第一,继续引进和培养具有数字化技术和财会复合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提升教师数字化育人能力。一方面,通过复合知识背景教师的“扩招”继续壮大会计学院智能化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全院教师数智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保障智能化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第二,不断优化智能化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内容的融合,提升学生面对不确定性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继续精炼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加强决策与优化、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智能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业能力和智能化能力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核心课程与数智技术应用场景的融合,开发包括慕课、实验、理论、实践、案例、场景等环节相互融合的新型专业核心课程,持续提升学生智能化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第三,积极拓展和深化与国际一流教学研究机构及国际行业协会组织在智能化方面的合作,扩大学科影响力。一方面积极借鉴国际一流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与ACCA, ICAEW、澳洲会计师公会等行业协会开展项目合作、课程共建等,共享智能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参考文献:

[1]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N]. 中国会计报,2016-10-21(3).

[2]刘勤,吕晓雷,等.2020年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现状与趋势[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13.

[3]孙璇,吴肇光.数字化就业的演进历程、发展瓶颈与促进数字化就业的策略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1(2):119-128.

[4]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J].财会月刊,2020(10):3-7.

[5]高歌.培育智能化时代下的新型会计人才[N].中国会计报,2021-01-13(9).

[6]惠赞瑾.“产学研用”培育数智化财务人才[N].中国会计报,2021-04-30(9).

[责任编辑:周 杨]

靳庆鲁,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朱 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庆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之现状分析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