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则小故事,赞一颗仁爱心
2021-12-24李银霞
《拯救溺婴》一诗,见于《苏东坡与黄州》一书。该书由谈祖应先生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书载王琼先生诗词作品30首,本诗是其中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之语言,明白晓畅,亦史亦诗,为读者讲述了苏东坡福泽黄州、拯救生命的故事,歌颂其爱民如子的百姓情怀和“大爱无疆”的仁爱之心。
中国古代社会弃婴、杀婴现象,屡见不鲜。早在先秦时期,民间“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韩非子集解》卷一八《六反》)。积贫积弱的宋代,此等陋习未衰反胜。福建“地瘩而人贫,俗险陋,常以不足为忧,多计产育子”(《杨龟山全集》卷三七《范君墓碣》)。“……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暮,以器贮水,才产即溺之,谓之‘洗儿。建州尤甚。”(李元纲《厚德录》卷四)“虽士人间亦为之,恬不知怪。”(《杨龟山全集》卷一七《寄俞仲宽别纸其一》)苏轼曰:“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东坡集》卷三O《与朱鄂州书》)因此,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在夜深人静时,难以入睡,只因听说黄州也有弃婴、溺婴陋习。“惊闻”一词,道出苏东坡的吃惊和担心。
苏东坡曾撰《黄鄂之风》以记之:“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出生的婴儿,刚呼吸到人世间第一口新鲜空气,却被按到水盆里窒息而亡。莫说苏轼“闻之不忍”,读者听来,也觉毛骨悚然,惨不忍睹。父母族人,亲手扼杀自己的骨肉。这是多么撕心裂肺的悲惨景象!作者在诗歌开头铺设了紧张迫切之氛围。
面对当地此种陋习,悲天悯人的苏东坡,不会无动于衷。故下文顺承首联,叙述了苏东坡为拯救溺婴所做的种种善行。“呼朋来结社,捐款率先行。”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敬佩和欣慰的画面!在苏东坡的倡导和影响下,苏东坡的好友及黄州各界爱心人士齐聚,成立了当时的慈善机构救婴会,马上展开拯救生命的行动。有了组织就有章法,救婴会第一件事是解决经费问题。苏东坡心系百姓,为民众排忧解难,“吾虽贫,亦当出十千。”(《黄鄂之风》)哪怕自己生活艰苦,“捐款率先行”,他身先士卒,做出表率。这是何等的伟大!作者為我们展开了一幅仁爱之士与死神赛跑的场景,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为了让人民意识到此等陋习的严重危害,苏东坡提笔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期望加大刑法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此陋习。“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与朱鄂州书》)。正如诗中所言,“陋习齐心革,修书荐法明。”可见苏东坡力除陋习的决心是多么坚决。我们感受到的是他那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悲心怀。
诗歌的尾联,是整首诗情感的升华,颂东坡仁爱之心。“劫边忧与患,依旧是民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生活艰难,但其百姓情怀依旧,慈悲仁爱之心依旧,他的这种大爱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发扬的东坡精神!
(作者李银霞系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