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不同灸量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12-24李自如郑琼迟振海周星辰周水生毛强健
李自如,郑琼,迟振海,周星辰,周水生,毛强健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慢 性 盆 腔 炎(Chornic Pelvic Inflmamatory Disease,CPID)是妇女常见病,易复发,缠绵难愈。CPID发病率达30%,且逐年上升,大幅降低妇女的生活质量。CPID属于中医的“痛经”“癥瘕”等病的范畴,临床上以气滞血瘀证型多见[1]。目前,现代医学以抗生素治疗CPID为主要手段,但由于盆腔部位隐秘、病理改变较特殊及抗生素应用不当、治疗疗程不够等问题,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2]。针灸治疗CPID的效果较佳,尤其是热敏灸,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3]。荟萃分析显示,女性患有CIPD时血清IL-6及TNF-α水平会明显升高,热敏灸可以降低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4]。热敏灸作为一种灸疗方法,灸量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5]。因此,本研究以90例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不同灸量方案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评估对血清IL-6、TNF-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9年2 月至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疗的90例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消敏饱和灸量组(A组)和传统固定灸量组(B组),每组45例。A组平均年龄(37.2±8.2),平均病程(2.3±0.4);B组平均年龄(36.5±7.5),平均病程(2.5±0.5)。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6]中CPID相关标准:①有相关急慢性盆腔炎病史;②有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或坠胀感、房事时疼痛加重等临床表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③妇科检查: 阴道见炎性分泌物,盆腔区组织压痛及增厚等;④B超或CT检查示盆腔积液、炎性肿物等,阴道清洁度III度以上。
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气滞血瘀型CPID相关标准:①主症为,伴有固定部位的刺痛或胀痛,经期症状加重;②次症为胸胁部胀痛,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暗红,伴有血块,带下色白或黄,量多。③舌体黯,或伴瘀斑,苔薄,脉弦涩。
3 纳入、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前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气滞血瘀型CPID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0岁;③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制定的诊疗方法;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其他妇科疾患,如卵巢肿瘤或盆腔结核等;②正在接受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治疗,例如抗生素治疗;③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肝、肾等原发性疾;④对艾灸恐惧者或不接受艾灸者;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 治疗方法
4.1 A组 (1)热敏穴的探查定位:①环境:保持治疗室安静,室温以20~25℃为佳;②体位:仰卧位下选取双侧子宫穴与归来穴构成的三角区,俯卧位选择双侧肾俞与次髎构成的区域;③探查方法:在上述两个区域先回旋灸2min预热使区域经气汇聚,再施以雀啄灸1min强化探感,最后行循经往返灸,若患者出现透热、扩热、传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和非热觉中的1种或1种以上感觉时,说明该部位已经热敏化成为热敏腧穴。反复执行上述操作找出全部热敏穴并进行标记。(2)饱和灸量操作:从中选取2个灸感最明显的热敏穴施以悬灸,2次/d,每次施灸至热敏灸感消散,共治疗30d。
4.2 B组 热敏穴的探查定位与A组相同,从中选取热敏灸感最明显的2个腧穴行悬灸法,2次/d,每次每穴15min,共治疗30d。
5 疗效观察
5.1 观察指标 中医症候积分:将上述中医诊断标准的主症、次症按严重程度分级积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血清IL-6及TNF-α水平检测 治疗前后于早上空腹抽取10ml静脉血,再分离出血清,储存于低温(-20℃)冰箱中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TNF-α水平。
5.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或组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B组的71.1%(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A组 4519.31±2.524.65±0.7837.280 <0.001 B组 4518.34±2.748.43±1.3721.701 <0.001 t值 - 1.748 -16.085 - -P值 - 0.084 <0.001 - -
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且A组的下降幅度较B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
讨论
CPID是妇科常见病,病因病机复杂,难以治愈。在中医学看来CPID应属于“不孕症”“带下病”“癥瘕”等范畴,古今医家认为其病机是湿邪困阻或血瘀致带,多以行气活血、祛湿为基本治则。目前,传统西医治疗存在诸如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致肝肾损伤等不足[8]。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疗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热敏灸治疗本病效果显著[9]。热敏灸是一种与传统灸法不同的新灸法,其建立在经络理论基础上,以艾条悬灸热敏穴促使经气运行,激发灸感传导,最终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从而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往研究中发现灸量、灸材、灸位是提高热敏灸疗效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实践中灸材、灸位往往相近,这种情况下灸量的大小对疗效影响尤为显著,而灸量则由艾灸时间决定,早在唐代的《千金要方》就提出在治疗症状、体质等有差异的患者时都应采用不同的灸量。在热敏灸的施灸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热敏反应其实是人体对灸量产生需求的表现,当灸量满足机体需求后灸感消失,即消敏饱和灸量,相比于传统灸疗每次每穴10~20min的艾灸时长,饱和灸量才能满足人体实际需要的灸量,达到最佳疗效。
以往研究显示,CPID的发生发展与血清中调节炎症的重要因子IL-6和TNF-α关系密切,它们会与相应受体相结合,影响细胞生长分化,激活免疫应答,从而抑制或促进炎症反应,在炎症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时,其含量也会相应降低[10-12]。有前期研究表明热敏灸可通过调节血清IL-6和TNF-α水平治疗CPID[13]。
因此,本研究以热敏灸理论为基础,通过评价两种不同灸量方案的临床疗效,结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变化,我们发现消敏饱和灸量组疗效显著胜于传统固定灸量组,更好的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证实了消敏饱和灸量能有效提高热敏灸疗效,为热敏灸治疗CPID临床疗效提供充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