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
2021-12-24张罡
张 罡
(大连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00)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8%,居世界前列[1]。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国营庄河县仙人洞林场,始建于1958年,因辽南闻名的“仙人洞”庙而得名。1992年10月,仙人洞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 574.7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80.7 hm2,缓冲区面积876.2 hm2,实验区面积1 917.8 hm2。
保护区位于辽宁庄河市北部山区仙人洞镇,地处辽东半岛千山山脉的南延部分,距大连市160 km,距丹东市150 km。地理坐标122°53′~123°03′E、39°54′~40°03′N,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8 ℃,月平均气温以8月份为最高,达23.5 ℃;1月份最低为-8.1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5.6 ℃,极端最低气温为-26.6 ℃。全年降水量为890.6 mm,雨量多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1 保护区现有资源
1.1 地质地貌
保护区内的地层是元古界震旦系和部分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以前震旦系辽河群的榆树砬子组构成本区地层骨架。由于榆树砬子组地层主要是由石英岩构成,该种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加之中生代以后,此处地层不断上升并被侵蚀,第四系地层主要是冲积、洪积物和坡积物分布在小峪河、英纳河河谷。英纳河及其支流横贯其间,河谷最宽处30 m有余,狭处10 m有余,两岸由石英岩、石英夹绢云母岩、变质沙岩构成的奇峰怪石,形成了有“小桂林”之美称的冰峪山水风光。
1.2 生物资源
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野生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天然原生赤松-栎林植物群落面积属亚洲之最,极具保护和科研价值。植物种类丰富,长白和华北两个植物区系物种达1 104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08科831种(蕨类植物13科39种、被子植物90科772种、裸子植物5科20种);苔类植物12科26种;藓类植物26科114种;地衣植物12科66种;真菌类植物16科67种。植物群落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植被类型按水平分布及优势树种划分,共57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如银杏Ginkgobiloba、紫杉Taxuscuspidat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如红松Pinuskoraiensis、翠柏Calocedrusmacrolepis、野大豆Glycinesoja、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紫椴Tilia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
保护区现有野生动物1 253种,其中脊椎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总量达到5纲28目74科375种,昆虫类达14目129科878种。兽类6目15科38种,鸟类16目46科278种,爬行类2目5科16种,两栖类2目6科11种,鱼类2目3科3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如紫貂Marteszibellina、金雕Aquila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大鸨Otistard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如蜂鹰Pernisptilorhynhcus、苍鹰Accipitergentilis、白尾鹞Circuscyaneus、灰脸鵟鹰Butasturindicus、燕隼Falcosubbuteo、长耳鸮Asiootus、鸢Milvuskorschun等。
2 保护措施
2.1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保护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力度大,现已建成区界标桩400块、各种标牌363块、核心区围栏10 km;监控塔9座、供电铁塔3座、购置各种车辆14辆;办公综合楼、科教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防火护林中队管理用房5个、森林消防大队营房、动植物检测站、水文检测站;仙人洞镇至管理局局址主干道2.9 km,仙人洞镇至保护区东门主干道8.0 km,防火道路7.1 km,巡护步道5.0 km。
2.2 严格落实分区保护制度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严格限制核心区和缓冲区人为活动,禁止任何人进入核心区, 禁止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除保护区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穿越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防火通道。2017年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面清理整治工作,彻底清理保护区内核心区和缓冲区修建的混凝土、砖混等违规建筑设施,恢复原有植被。
2.3 建立视频监控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监控,加强对人为活动的监控,加强对防火的监测和动物的定点监测,保护区已经规划建立了综合视频监测监控系统,并在仙人洞保护区管理局局址设立了监控中心,目前保护区共有视频监控点100多处。
2.4 森林消防建设
森林消防大队营房设有防火护林大队办公室、会议室、消防器材库房等,与设在管理局局址的监控中心紧密结合,为保护区的林火扑救指挥与决策中心。保护区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和扑火队伍,与周边社区建立联保联防关系,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3 保护区资源利用情况
3.1 设立科研教育示范基地
保护区已建有科教馆、访问者中心等宣传教育基础设施。10余所大专院校已在保护区挂牌设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仙人洞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可接待实习学生400余人,专业研究人员近百人。
3.2 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17 m2的一层砖混建筑、笼舍8个、办公设备以及少量的冰箱、烘干箱等设备,从大连市各个地区先后收治了梅花鹿、雀鹰、雕鸮、狍子、环颈雉等多种珍稀动物,多次将受伤痊愈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放归大自然,并对梅花鹿、狍子、马鹿开展驯养、繁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3 生态旅游开发
保护区自然景观秀丽,植被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位于保护区实验区的冰峪沟风景区已成为庄河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带动周边旅游业蓬勃发展。
4 建 议
4.1 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根据本区域森林资源的特点,森林病虫害防治应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链维护为前提,以外来物种的防控为重点进行科学规划。同时由于保护区内针叶林所占比例较大,应考虑以化学防治为主,确保区内的保护对象、森林资源不受病虫危害而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4.2 建立综合管控系统
通过升级改造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开发基于监控、GIS、无人机依法执法、GPS终端等巡查巡护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保护区大面积实时、连续动态巡查,同时通过引进图像和视频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和判断异常突发事件,及时预警,构筑保护区巡查巡护综合管控系统,推动保护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