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低产低效林经营改造策略探析
2021-12-24彭鸣发
彭鸣发
(广西河池天峨县林朵林场,广西 河池 547300)
1.低产竹林改造的基本原则
低产竹林的改造需要考虑低产林的成因。必须遵循某些转换原则,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改造成本将增加,将难以实现竹林的根本改造。
1.1 生态保护原理
竹子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低密度和粗放管理,这是竹农的普遍习惯。由于竹林结构的不平衡,生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可能诱发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导致竹产量的逐渐下降。要采取一定措施,并对竹子的结构进行调整,注意保持地面强度和抚育管理,及时加强土壤管理。这样,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低产竹林的改造。
1.2 因地制宜的原则
低产竹林的改造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我们必须找出造成竹林低产的原因。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竹子的生态适应性差异,无法采取统一的应对措施。竹种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在改造过程中,应考虑竹子的生长特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快实现低产竹林的基本改造。
1.3 分步原则
低产竹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其转化措施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低产竹林的改造应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在某些地方,应集中整顿低产的竹林,并应结合开垦、控水、除草和其他种植等措施,实现竹林的一步式转化。竹林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而转型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毛竹低产低效的形成因素
目前,毛竹林是经济紧缺时期的高产产品,难以满足目前的优质、高效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少,使竹农无法及时获得技术指导和培训,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使用方法不合理。
2.1 不因地制宜进行种植
毛竹林场地条件较差,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大,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多石山区。由于毛竹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不适合毛竹生长的场地条件下建立了许多毛竹林,导致毛竹小、低、分布不均和大小不均。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这也影响了竹农的热情,导致了竹林下的杂草和自由放养的状况出现。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竹农的利用方式在不断变化。如果笋价格高,就会挖出更多的笋,如果竹材价格高,就会砍掉更多的竹,这会干扰竹林的生长发育。经常大量过度采收竹笋,乱砍滥伐,就使得难以形成合理的竹林结构,导致竹林密度和竹林年龄结构降低。
2.2 长期不合理操作
该地区的笋主要是长时间采摘的笋,导致竹的低产,竹根茎的老化,根系不发达,交叉,密集重叠,影响侧芽的发芽。如果不及时耕种,土壤就会变硬,不利于毛竹林的生长。另外,在城市偏远地区,由于缺乏劳动力,摩梭竹山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混交林和参差不齐的林地,混合灌溉,阻碍了摩梭竹林的生长。此外,当地人在有笋时挖竹砍伐,导致竹林生产力低下。
2.3 由于过度挖笋,新竹的产量较低
在一定条件下,立地条件越好,毛竹林密度越高,毛竹产量越高。然而,由于过度采伐和挖笋,新竹的产量较低。由于毛竹芽的生长季节不同,其出芽的顺序和比例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冬季之前,冬笋的芽率低,而且大多数是浅鞭芽。冬至和春节期间,竹笋的出芽率很高,多数发芽在较低的一层,有很多根,体积大,锥度小。从早春到雨季,竹子生长非常快。因此,有必要控制笋的数量并合理发掘,以达到保鲜笋的目的。
2.4 病虫害严重,竹子产量低
由于缺乏管理,冬虫和春蝇两种害虫集中在芽期,破坏了幼芽,引起毛竹的产量大量的下降,新芽的发生率低,形成的芽率低。而大多数低产竹林是滥砍滥伐、挖笋和大量种植造成的。因此,低产竹林的改造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
3.毛竹低产低效林经营改造策略探析
3.1 改善生产组织和农业产业化
毛竹的发展基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当前,农业生产所需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和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通过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和动员更多的农民进行综合经营,扩大工业化经营规模。通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等,可以节省生产资料和成本。而有组织的商业组织中,一些成员带头介绍、测试和适用新技术。由于经济组织内部的同质性,很容易影响和推动成员实施工业化管理并加速新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农业产业化通过延伸产业链促进了工贸一体化,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和“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整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工商业和农业的融合,形成利益共享和分享的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担风险的共同体,提高农业的经济利益。
3.2 合理采伐毛竹
毛竹产量低的普遍现象是竹量少、竹龄差异大。因此,低产林的早期改造是严格控制伐木,逐步调整竹林的年龄结构。一般来说,具体的调整方法是控制竹林的数量。在保证竹林的前提下,要合理砍伐,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砍伐量。对于幼龄的低产竹林,应加强伐木管理,严禁采伐。竹林的年龄应加以控制。竹林采伐应考虑整个竹林的年龄结构。可以标出特定的年龄。老毛竹不适合保存,可以先收获,控制竹林采伐方式。对于毛竹的收获,有两种不同的收获方法,即于茬法和堆肥法。平茬法只是简单地平行于地面切割,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切割后,进行下一步以促进竹腐烂。简而言之,获取树桩的方法是挖出全部或一半的树桩,然后在下山后将其砍掉。该方法对整个竹林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3.3 竹林结构的循环调整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毛竹种植的总体情况,包括品种组成、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构。然后,根据竹林水平、种植密度、竹株大小和年龄结构,以及生长年限和经济周期进行规划,形成有序的竹生态系统。同时,在竹子密度调节过程中,应考虑竹子的土壤环境、日照时间、生长空间、水源和土壤肥力。根据竹林的实际情况,应保持合理数量的竹林,一般需要200-250株植物/ 667m2,且分布均匀,冠层密度应保持在0.6-0.7。新竹的种植应根据竹子的直径、林分、新竹的数量和竹竿的重量来考虑。良好的竹林结构可以促进竹林的高产和稳定。可以通过从耕地上挖除竹笋,留下足够的母芽,科学地挖笋,适当悬挂笋和合理密度等方法来调节竹林的结构。
3.4 细化日常管理
施肥是确保竹林营养元素需求,改善土壤性质、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这也是竹林经营中的重要任务。竹子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是氮、磷和钾,所需比例约为5:3:2。因此,施肥时必须大量使用尿素、碳酸氢铵和竹笋专用复合肥。同时,必须根据竹林的生长需要、土壤肥力和伐木消耗量确定施肥量和具体类型。施肥时间可以分为2到3个月,即2到3月是新竹的生长期,5到6月是抽穗和换叶的时期,而8到9月是芽的分化时期。由于竹林大多位于山区,并有一定的坡度,因此应根据坡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然后进行合理地施肥,以减少损失和挥发。例如喷涂,沟渠,竹木桩,切桩等。在多风和大雪的地方,应适当钩住笔尖,以防止积雪压在毛竹上。通常,留下15至25个盘状分支,应尽可能保护未受影响的区域,以免减少竹林的叶面积指数。改善低产竹林的另一项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常见病虫害,例如竹毒蛾、竹叶虫、黄刺槐、竹象鼻虫、笋粘虫、竹长尾黄蜂、笋枯萎病。竹灌木丛病和竹炭疽病发生在竹子生长的不同时期。针对此类疾病需要参考药物说明书中的稀释喷雾进行防治。
3.5 加强防灾
竹类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体现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防治竹病和虫害的方法很多,例如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学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及时清除残废的竹子,破坏枯死的竹叶和根部直径,可以减少细菌的根基并延缓病虫害的发作。特别是在冬季,杂草灌溉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竹子的主要害虫是绿色竹子、竹蝇、竹蝗等。竹类病虫害的防治要注意遮盖,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治措施。
毛竹林是一个具有独特结构的克隆森林群落。其结构决定了毛竹林的功能,是毛竹生产力的基础。不良的竹林结构和粗放经营是造成竹林低产的内在原因。经营不当会导致竹林结构不良,再生生长能力差,单产低下。本文针对某地区竹林低产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技术,以增加该地区的竹产量,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