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以徐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2021-12-24王芳
王 芳
(中国矿业大学 徐海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史教育,通过党史学习,以史明鉴,体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强调要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让大学生党建工作 “活起来” ,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利用红色资源故事、革命遗址等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增强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立体性与科学性,创新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历史实践的精神结晶,集中体现了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其类型可以分为物化形态和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革命家的精神、爱国主义文化等无形的资源,还包括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与纪念馆等有形的资源,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有红色文化5万多处,分布十分广泛,这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笃学明志等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2 徐州红色文化的特征
徐州作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淮海战役精神” 这一红色基因具有永恒的价值。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靠民、团结一心;善谋善战、果敢担当;舍生取义、砥砺前行” 是徐州红色文化的真实写照。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是徐州红色文化发展的基石。在解放战争中,华东、中原野战军纪律严明,服从党的指挥,从而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真正的彰显了革命军队对党的绝对忠诚; “为民靠民、团结一心” 是徐州红色文化的根本。紧紧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是我党战无不胜的法宝,在淮海战役期间,数百万人民群众用 “小推车” 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善谋善战、果敢担当” 是徐州红色文化精神的关键。作为共产党人,果敢担当是忠诚党的事业的根本,淮海战役的胜利,与共产党人的果敢决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前谋划淮海战役,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真正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气魄与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舍生取义、砥砺前行” 是徐州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徐州红色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奋斗、不怕流血牺牲、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不畏艰险,坚守信念、敢于斗争、在奋斗中砥砺前行,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心中的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3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的联系
3.1 丰富大学生党建的内涵
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利用红色资源可以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帮助大学生认识党的发展历史和奋斗历程,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达到精神滋养的目标。例如,在淮海战役中以郭汝瑰、张克侠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克服艰难险阻,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可靠的情报,这种对党信念坚定、无限忠诚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而且,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精神资源,还是一种物质文化与制度资源,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党建活动中,用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激荡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先烈事迹与革命奋斗基因的认同,达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3.2 引导大学生党建方向
列宁说过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连接着过去和现实、启迪和昭示着未来。高校要充分运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基地,加大对青年党员的教育作用,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党建的内容和形式,让旧址遗址、文物史料、英烈模范推动党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例如,组织学生党员参观淮海战役红色资源革命基地、走访革命遗址与遗迹,参加军事博物馆的远足活动,参观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通过采用重走革命路、吃忆苦饭等活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景式的教育,用徐州红色革命的真实的人、物、事激活红色革命历史,呈现更多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党员能身临其境感受革命英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历程,树立他们的 “四个自信” ,培育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党员在学习革命英雄的故事中,潜移默化提升党性修养,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3.3 创新大学生党建形式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活动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活力,不仅为大学生带来红色文化的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学习,还能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党课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红色资源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对党建思想入脑入心,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红色经典导读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与理解。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将红色资源运用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将区域红色资源融入学生党建工作中,有利于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4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化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信念与文化信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资源充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还能够形象地把革命精神灌输到每一个学生党员的思想中。例如,淮海战役小宋庄战斗中的 “党员突击队” ,只有8名党员,最后以牺牲3名党员为代价,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全歼70多名守敌,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用这类红色故事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对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十分重要,对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4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活动的途径
红色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宝贵资源,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与党支部开展 “两学一做” 、 “三会一课” 融合在一起,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4.1 课内课外联动,推徐州红色文化进课堂
第一,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为了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真正地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例如,可以将徐州地方编辑的《徐州革命英雄传》、 《漫画说 “徐州红色故事” 》等书籍,作为高校学生的学习读本,并开设相应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将徐州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等融入大学生入党的党课形势政策等课程中,并在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中融合红色文化精神的教育,以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吸引力与说服力。
第二,开展学生党员红色资源体验式实践教学。针对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地、革命遗址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遗迹、走红军路等活动,将旧址作基地、情景作教材,增强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效果。例如,带领学生参观 “八号门事件” 遗址、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让学生党员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在实践的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徐州红色文化精神、革命历史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能拓宽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渠道。
第三,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情境体验教育活动。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比较多,为提高学生对我国红色文化的理解,积极开展 “重温入党誓词” 活动、带领的学生党员唱一支红色歌曲、引导学生听一次红色文化精神的报告、组织学生开展 “讲一次红色文化精神的故事” 、带领学生 “观看一部徐州题材的红色影视” 、演一场红色文化题材话剧、读一部红色文化专著、开展一次 “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素质拓展活动” 、 “重走红军路” 等活动,真正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提高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4.2 加强红色文化精神与校园文化的整合
第一,以红色文化为引导,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徐州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例如举办 “红色家书、故事演讲大比赛” 、 “红色文化书法大赛” 、 “红色解说员风采大赛” 等一系列的活动,重点宣传徐州红色文化,设置徐州红色文化特色专栏,为学生提供徐州红色经典文化故事。通过对徐州红色文化精神进行宣传,促进校园红色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徐州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徐州红色文化中的鲜活的人、物、事、魂等真实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对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进行激励,提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能真正的感染学生,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与信念。
第二,推进高校学生党员走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我党在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结合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组织高校学生党员利用假期活动,开展一系列的红色志愿活动,定期到社区进行献爱心活动,作为免费讲解员到红色革命遗址做免费的讲解员,鼓励他们讲好红色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能力,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做好红色文化宣传。高校要用好、用活 “三微一端” 新媒体,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新媒体互动中,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精神。还可以在网站上开辟红色资源专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与方式,宣传红色文化,充分地将各种红色文化图片、音频、视频融合在一起,定期选取时政热点与学生党员开展线上交流,还可以利用现代新媒体开展情境式、体验式的交互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党员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
4.3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融合
首先,在高校内培养一支学生党员红色文化宣讲团。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校内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红色文化宣讲团,以学生党员为主,并让红色宣讲团进入班级,为班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故事,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到红色革命文化历史的研究,弘扬红色精神。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
其次,加强红色资源融入学生党建的载体建设。高校要从制度基础出发,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学生的红色文化广场、各种红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同时还需要不断挖掘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当代价值,依托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帮助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活动。
再次,建立科学化的保障机制。为了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中,学校需要制定科学的保障机制,优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开发各种红色资源,并将其与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深度整合,将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党建工作综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路,以增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渗透力与实效性,增加高校基层党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 结束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还有利于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与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高校需要紧紧围绕 “立德树人” 的任务要求,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践行红色文化的内涵,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到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促进高校学生党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