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与实用主义之比较
2021-12-24定光莉
定光莉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哲学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诉求。纵观现当代哲学理论,对官方和市民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1978年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发表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与美国第一个本土哲学——实用主义的创立及流行同在此列。虽然产生的国别不同,但两种思潮在哲学价值取向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对国家时代精神贡献了强大的塑形力量。因此,本文尝试把两者做一个比较。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考虑到理论的一致性和典型性,本文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仅指中国1978年《光明日报》刊文,也指这一命题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用主义” 指 “古典的实用主义” 或 “正统的实用主义” ,不包括后来在不同程度上汲取其他哲学流派观点的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包括皮尔士、詹姆士、杜威。
1 思想渊源
虽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是在1978年正式发表,但是这一命题蕴含的基本原理一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导师领导的伟大历史运动中得到阐述。马克思在1845年就提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思维的真理性” 也就是 “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说明思维要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如果思维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那么就不能引导社会发生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变革。僵化、保守的思维在社会前进中只会沦为落后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理论也在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检验它的真理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不久,列宁指出: “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2]毛主席也说过: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3]
实用主义的思想来源有四个: (一)达尔文进化论。实用主义认为主体会依环境的要求调试和反应。 (二)德国古典哲学、实用主义的开创者皮尔士就是从康德哲学转向实用主义的。(三)实验心理学。从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方法到杜威的存疑——提问——假设——推论——检验五步思维法,都讲究科学的实验过程。基于这些思想渊源,实用主义肯定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重视科学的方法论和逻辑论证,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和哲学的实际效用。 (四)经验论传统。经验在实用主义中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双重意义,既是世界万物的基础,也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实用主义认为传统的经验范围狭窄,并不能保证知识的确定性,而先验的概念和范畴因为脱离事实,只能是抽象的和思辨的,主张用经验主义一元论取代传统二元论。把世界上一切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对事物的感受、认知、心理活动、意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当作是经验。经验范围的扩大对实用主义对实践的理解和整个理论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二者的联系在于都与科学结盟。实用主义的实验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使二者倾向成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强调意义是需要得到证实的,思想能发挥它的有效性,就在于他能帮助人们确定信念、采取行动、达到目的,引出现实的结果。
2 比较参考范畴:实践观和真理观
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属现代哲学,现代哲学之所以现代,均批判主客二分的传统形而上学。近代哲学在思维与存在、物质和意识、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知识与情感、意志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现代哲学的哲学思维范式从传统的本体论或认识论,转向人类活动论,[4]即认为人的生存是一种生命过程,人的活动展开了主观和客观的两种向度。而实践是 “活动论” 、 “过程论” 、 “生成论” 的一个核心概念,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和实用主义中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俞吾金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维度具有优先地位: “实践不是一个边缘性的、偶尔出现的概念,而是马克思考察一切对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维度不但优先于感性直观,也优先于理论态度和逻辑范畴。”[5]刘放桐则评论道: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它的经验论以及关于实践和认识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实用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6]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和实用主义的 “有用就是真理” 都是对真理判别,所以二者真理观的比较同样必要。
2.1 二者实践观的比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实用主义都强调实践的作用。 “实践、生活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生活之树是常青的。”[7]实用主义如杜威的哲学有时被称为 “实践哲学” 、 “行动哲学” 。
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 “实践” 的含义既包括人类 “感性——对象性” 活动,有意识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占据基础性地位。站在实践的立场上,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8],也批判了唯心主义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9],客观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得到了统一。
在实用主义那里,狭义的实践指利用工具进行生产开发和科学实验,广义的实践指人外在的物质活动与内在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哲学立足于现实生活之上,行动的出发点是确定的信息,用采取行动来谋生,基本的生活态度是开拓和创新,生活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成效。由于实用主义扩大经验和实践的范围,人的心理活动如本能、情感、意志也属于经验范畴,即经验和实践可以不依赖于客观世界,只属于思维主体内在的活动,所以它的经验和实践带有强烈的反理性色彩和主观主义倾向。而实践还包括资产阶级庸人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私欲谋取利益的一切买卖活动。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问题上,二者都反对直观认识论,强调实践和认识的能动作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人应该主动地去适应环境。马克思认为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能主动地去改变环境,称为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10]。人的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 杜威把实践归结为人对环境的适应: “机体的那些取得成功的活动,也就是那些把环境的协助纳入自身之中的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以便使环境发生一些对机体的未来有力的变化。”[12]故而实用主义只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有机体,而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
2.2 二者真理观的比较
对人的生命过程的关怀使现代哲学不再醉心于构建哲学体系,尊崇理念范畴。真理不是玄设在心中的 “绝对价值” ,而是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效用的理念。马克思的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3]和詹姆士的 “真的观念就是那些我们能够吸收、确证、支持、查核的”[14],说明二者都重视实践检验真理的证实过程。
(1)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这个标准 “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15],而能使 “标准” 具备这个特性的,就只有能担当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质世界间的桥梁和中介的 “实践” 。所以,尽管实践的内容可以极为丰富,但这个标准是唯一的,实践也是客观的实践,承认物质世界的优先地位。 “思维的现实性” 、 “思维的此岸性” 都是在谈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6],也就是说,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为实用主义的经验不是奠基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上,而是一种主观生成的精神力量,那么它的真理也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皮尔士的 “真理就是信念” ,认为怀疑即是虚妄,信念就是真理,则真理不需要意识以外的客观根据。詹姆士认为真理是经验之间的联系,则真理可以主观随意虚构。真理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是否具有兑换价值,即 “有用就是真理” ,这样一来,对我有用的真理不一定要对他有用也能作为真理,即真理因人而异,完全是一种主观真理。
(2)真理是一次性的、现成的吗?
实用主义没有丝毫的 “现成” 真理,只是行动之前存在预设、假设、猜想、指导思想、原理、准则范畴等,但这些都无所谓对错,只要行动达到了最佳效果即完成了一个观念的实现,即检验出了真理。实践检验真理是一次性的。正因为每个人的主观臆断都可以成为评判真理的标准,那么真理也就是相对的。而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存在 “现成” 真理,这个真理已经在之前获得过认可,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条件的出现,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有了深化,发现先前的真理有了疏漏或偏差,对真理亦可修改、调整。即考虑了真理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效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恰恰也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观和客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真理还不是已已经确证的真理,而是要在完成 “实践” 对其的检验后,才算是 “货真价实” 的真理。实践会反复检验真理,真理也需要实践的反复检验。即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3 两种思潮对国家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是一篇哲学论文,也是一份政治宣言书。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邓小平指出: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来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权威,树立了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真理不是个人的主观臆断,也不是书本上的僵化教条,认识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只能实践检验。粉碎 “四人帮” 后,中国的思想空气依然压抑,党内的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依旧大行其道, “两个凡是” 使社会各界的工作都放不开手脚,但文章一经光明日报公开刊发,不管是在思想理论界,还是在党界政界及社会舆论界,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讨论中涉及的诸多问题都是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中国该选择何种政治路线、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拨开迷雾。经此后, “左” 的禁锢被解除,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的工作重心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端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历史和逻辑起点,为中国共产党在接下来领导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武器和精神动力。同时,哲学与政治分离开来,哲学开始边缘化和学术化,社会思潮从万马齐喑走向开放和多元。
美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正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凸显扩大市场和追求价值的本性,美国资产阶级寻求一种既能代表美国民族精神,又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哲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实用主义哲学成为一个深受美国资产阶级青睐、实际影响力广泛,具有 “美国国家哲学” 之称的哲学流派。至此,美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获得了独立地位。实用主义的经验取向和应用思维对美国有着深远影响:学科建设方面,人文科学如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端正了研究对象,创新了方法论,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办学、科研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社会制度构建方面,漠视欧洲传统,信奉民主分权,提倡改良渐进;经济建设方面,1861年南北战争后经济起飞,1894年工业生产世界第一,建成一片富饶的大陆;社会文化方面,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兼容并包,宣扬机会均等、实干质朴、乐观进取、自由竞争、追求个性。可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正是因为实用主追求有用和成功的功利倾向和资本追逐利润和最大程度地自我增值的本性是一致的,它也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甚至投机、欺诈等人性堕落行为提供了说辞。
4 对二者的点评
综合来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和实用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在方法论上,讲求实践,追求效用;在实践观上,注重实际避免空谈;在人性论上,关注生命活动及价值。但不同的地域环境、精神传统、历史因素导致二者的理论性质不同。这在当时也形成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的行动者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实用主义的行动者是资产阶级的个体,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当家作主;美国宣扬平等、民主、自由。归根结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实用主义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二者分属于不同的阶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