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来华留学生工作研究

2021-12-24林艺聪

关键词:公共卫生留学生疫情

林艺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来华留学生工作研究

林艺聪

(浙江警察学院 国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来华留学生工作在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各国留学生及其所属国家政府的广泛赞誉的同时,暴露出一些短板,亟待理论提升和路径优化。着眼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改进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建议加强应急预案编制演练,理顺趋同管理联动机制,强化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快留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进入后疫情时代,基于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的中国“抗疫奇迹”和“安全岛”效应,来华留学生工作要坚持高质量内涵式有特色创新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华留学生;对策

一、留学生疫情工作应对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政府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创造性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契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国际教育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迅速,教育国际化水平大为提高。教育部指出,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有利于提升国内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读懂中国理念,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校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2]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在世界上排名第3位(仅次于传统的接受留学教育强国美国和英国)。来华留学生工作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对外开放重要一域,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业已达到相当的水准。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已然进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笔下描述的“风险社会”[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并呈现出突发性、多样性、社会危害严重性、国际国内互动性等特点。仅近十几年来,国际社会相继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甲型H1N1流感和新冠肺炎(COVID-19)等严重疫情,极大考验全球治理以及相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华外国留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教育教学正常化,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关切和要求,得到了社会公众和各国留学生及其所属国家政府的广泛赞誉。

长期以来,国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来华留学生工作的研究稍显薄弱,相关学术成果相当有限,且仅有的成果集中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如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4]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类型及案例分析等。[5]有的论文虽然将培养留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作为研究主题,[6]但侧重点在于通过教学提升留学生的应对能力,只论及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来华留学生工作的一个侧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角研究来华留学生工作对策的研究明显增多。如有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7]探讨后疫情时代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服务转型升级的实践理路,[8]对重大疫情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自我关怀与情绪状态进行研究等。[9]但总体上,学界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来华留学生工作的相关研究尚未完全展开,仍然亟待在面上拓展、在线上衍生并在点上深化。本文拟从来华留学生工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角,围绕疫情应对实践剖析存在问题,立足平战结合探究对策路径,以期对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改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有所裨益。

二、留学生疫情应对工作的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正在经历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染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等差异,相比中国学生,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压力更大,是疫情期间高校教育和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这场“大战”和“大考”中,来华留学生工作总体表现可圈可点,各级政府和国际社会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一)应急预案需要更精准、更管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普遍未将涉及来华留学生的工作纳入其中,是当前各类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一是心理疏导缺乏。在重大疫情期间,由于严格的自我隔离、程序复杂的每日上报、“封校”“封路”带来的行为受限,个别留学生易产生焦虑、紧张、思乡等情绪,如未能得到及时疏导与教育时,会进一步出现心理问题。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的正性情绪得分略低于中国大学生,负性情绪得分高于中国大学生。二是线上教学缺失。由于事发突然,国内疫情好转后,当国内学生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陆续返校参与相关线下实践时,许多滞留国外的留学生仍处于教育教学“失控”状态,由于所在国在线设备、网络条件受限,中外时差异步,起始阶段线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冲击。在没有国内师生线下指导和学业帮扶的环境氛围下,在海外自主开展学习、实践和科研任务加重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实战演练缺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个别高校虽然可能已经未雨绸缪,制定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并将相关应急要求编写进去,平时缺乏实战演练,临场仍然措手不及,应急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二)协同管理需要更密切、更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一些滞留国内其他城市,一些停留在其本国;有的需要来华返校参加学习,有的则需要从中国返回本国实习;有的生活费用不足,有的出现心理不适等等,对现行协同管理机制提出挑战。在校外,根据部门联动机制,卫生及教育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和学校共同承担疫情防控责任,但任务最终往往都被压到高校。特别是一些已经离开学校滞留国内其它城市的留学生,其疫情期间的服务管理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理当由当地社区和属地政府负责,所属高校配合,但执行情况并非如此。在校内,虽然已经明确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都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但作为牵头部门的国际学院或者外事部门在许多事务上往往被推到第一线独力承担,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机制亟需进一步厘清。在校际,由于我国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总规模已经超越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高校之间一度存在“争抢生源”现象,一些高校依靠优厚的奖学金,“降低门槛”招进一定数量的留学生。[10]这些不完全具备我国大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不稳定因素。

(三)思想和舆论引导需要更及时、更到位

一是思想问题触点增加。当前疫情全球蔓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对中国疫情和抗疫成效理解不够,加上一些西方媒体制造有关中国不实言论,迫切需要高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甩锅”抹黑中国、挑拨抗疫期间中非关系等问题上,来华留学生容易从境外媒体或社交软件获得负面资讯并相互转发,亟需明辨是非、正本清源。二是负面舆情燃点降低。随着来华留学生持续增多,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个别来华留学生一定程度存在社会认同感缺失、自身价值肯定降低等跨文化适应问题。当疫情来临时,若对本国人“优先治疗”,外国人就可能认为自己受歧视,反之亦然。三是正面典型亮点增多。这次疫情期间,许多来华留学生主动配合、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积极声援,赢得了国人一片点赞,网络舆情积极正面。如津巴布韦留学生蒙亚在武汉疫情暴发后,主动报名成了一名抗疫志愿者;西班牙留学生苏诺伊精心制作视频,讲述在中国的亲身体验,批驳国外有关中国疫情的谣言;一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在半个月内两次坐飞机在乌国和中国之间往返,共购买了近3万个口罩,捐赠给中国的同学、母校以及医院……[11]这些都是宣传来华留学教育正向效应的上佳时机,需要激励引导、浓厚氛围。

(四)信息共享需要更充分、更顺畅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下,外国人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搭建了政府部门间外国人信息网络,为精准发送疫情信息,及时查找人员下落,全面分析人员轨迹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由于信息系统缺乏共享,疫情期间相关部门每天都要求高校通过微信或者纸质材料报告留学生信息,一些高校重复申报、多头申报,差错率比较高,效率相对低下。浙江率先运用“健康码”(国际版)防控疫情成效显著,但启用初期也曾存在少量差错,一些没有到过疫区或者密切接触史的留学生,无法及时获得“绿码”,影响来华返校安排。同时,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高校除了有效开展远程教学外,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进度;如何开展课程过程评价、阶段测验和课程考试;如何解答学生专业知识疑问;如何反馈教学效果,确保不打折扣等等,都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确保来华留学教育效果不打折扣。由于传统线下进行的毕业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各高校需适时灵活调整留学生线上毕业管理方式,尽量降低疫情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三、留学生疫情应对工作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人员跨国大流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交织叠加,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来华留学教育的招生政策、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均产生了深层次影响。当前,中国已经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教育教学正常化,总结疫情应对工作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症结原因,深入探寻对策路径,进一步做好来华留学生教学、服务和管理工作。主要路径包括:

(一)加强应急预案编制演练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底线”和“指南”,它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逐步完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等。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充分顾及可能涉及来华留学生的情形,将其纳入整体防控机制,并针对来华留学生这一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和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应急管理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效保护留学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编写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平安留学手册和面向高校工作人员的留学生管理手册。各高校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制作更加具体的留学生应急管理工作手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针对每一名来华留学生、每一项教学任务、每一个工作环节,精心制定应急预案,有效实施从入境、返校、隔离、检测到回归课堂的全过程管理。针对远程教学成为主要的知识传授形式,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已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应对多样化语言要求,精选双语课程进行在线教育。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国内外专业型双语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辅导等在线教学活动。同时,增加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在线学习过程考核评价的质量要求。

(二)理顺趋同管理联动机制

2019年教育部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逐步实现中外学生教学管理的趋同”。[12]一是在高校外部,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与驻外使领馆、边防检查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和属地派出所、街道、社区的沟通联系,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将问题生源拒于国门之外,将风险隐患纳入视线之内。如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积极探索由婺城公安分局、浙江师范大学、新狮街道、各社区、出租房房东和留学生志愿者六方力量为依托的留学生管理新模式,“六方协作”机制运行成效显著。二是在高校内部,要整合各部门资源,细化职能分工,分头做好留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医疗防护等工作,如依托心理教研室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有效开展专项心理辅导;建强配齐留管队伍,准确把握“趋同管理”和“合理差别”,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特别是针对生源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等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尽快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全球胜任力。[13]三是在高校之间,要统一招生标准,联手做强中国教育国际化品牌。在以往的来华留学招生工作中,各高校基本上各自为战,缺乏统筹。当前,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全球疫情中的“安全岛”,与此同时传统留学目的地国尚未恢复正常,来华留学教育优势得以彰显。要抢抓来华留学教育的新机遇,严格准入条件,严把生源质量,依托高校联盟分级、分层、分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中国”品牌,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三)强化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条件”。实践证明,来华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友好力量的后备军。[14]

首先,要做好来华留学生思想引导,运用课程思政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组织在华留学生现身说法,撰写个人抗疫小故事,制作小视频,宣传在华的安全生活,展示中国有序的复工复产复学情况,让更多目前身处海外的来华留学生了解真实情况,感受中国力量。要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其次,要强化国际理解教育,[15]增进中外学生互容互通互鉴和交流交往交融,避免特定群体小概率事件诱发社会恐慌、种族歧视和排外事件,为来华留学生工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引导留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服务,安排心理咨询师接听疏导,引导留学生学会自我消解负面情绪,克服疫情期间特殊心理问题,涵养积极健康心理,营造“健康校园”。最后,要加强舆论引导,抓住契机大力弘扬留学生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展现出来的“主旋律”“正能量”,增进中外公民相互理解、相互认同,提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对来华留学生的接纳程度,共同构建平安中国、和谐世界。同时,主动宣传对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公民防疫标准一致、工作态度一致的做法,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公平和人文善意。

(四)加快留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有关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安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外国人入境出境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有关信息的共享。经过努力,全国外国人管理信息系统取得重大进展,要在这个大平台下研究如何完善全国统一的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最大限度将分散在各部门、各高校有关留学生的信息汇总集中建库,按照“一人一档一码”原则,构建从录取通知书、签证、入境检查、学习(含勤工助学和校外实习)到出境的全过程动态服务管控体系,完善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来华留学生治理效能。鉴于全球疫情大流行发展难以预料,要在加强远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电子化、无接触、远程式的毕业答辩、毕业审核、毕业典礼和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从长远看,这也将大大拓展和深化来华留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走向深入。

四、后疫情时代的来华留学生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努力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新冠肺炎疫情重塑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被认为将永久改变世界,来华留学教育事业面临新挑战、新目标、新机遇。第一,要直面新挑战。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来华留学生的“非公民”身份、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困难等原因,来华留学生的教学、服务、管理相比中国学生的难度和压力更大,给疫情期间高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带来重大挑战。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还将深刻改变来华留学教育的观念理念、招生政策、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直面新挑战、展现新作为。第二,要锚定新目标。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开展“公共外交”,[16]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吸引、培养国际优秀人才,储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广聚天下英才;有助于提升国内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双一流”建设;有助于深化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国内学生的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探索“在地国际化”新路径。[17]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体现了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强信心,来华留学生教育要锚定新目标、担当新使命。第三,要把握新机遇。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创造了“抗疫奇迹”,构筑了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的“安全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必将大大增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来华留学教育可望迎来新的“窗口期”,需要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在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等挑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同时,既积极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又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来华留学生工作实现高质量内涵式有特色创新发展。

[1] 教育部. 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EB/OL].(2018-09-03) http: //www. moe. gov. cn/ srcsite/ A20/ moe_850/201810/ t20181012_ 351302. html.

[2] 质量为先 实现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就来华留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 (2019-07-20) http://www. moe.gov.cn/ jyb_xwfb/s271/ 201907/t20190719_391532. html.

[3] 乌尔里希·贝克. 风险社会[M]. 何博闻,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18-19.

[4] 谢新. 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5): 49-50.

[5] 苏玮莲, 于妍, 李经秀, 等. 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类型及案例分析[J]. 高教学刊, 2019(20): 11-12, 15.

[6] 赵奇红, 李李, 胡传来, 等. 提升留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教学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4): 54.

[7] 马小红, 黄拥军, 胡阳.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 35(3): 15-18.

[8] 刘宇雷. 后疫情时代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服务转型升级的实践理路——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7): 9-13.

[9] 张志华, 蔡特金, 吴圣宸. 重大疫情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自我关怀与情绪状态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 2020(4): 11-17.

[10]王英杰. 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化三题[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 42(09): 8-13.

[11]屈琦. 外籍留学生: 疫情面前我们和中国携手同行[J]. 留学, 2020(5): 54-56.

[12]趋同化管理,让高校留学教育更有价值[EB/OL]. (2019-07-26) http: //www. zgzcinfo. cn/policyparsing/ show-37370. html.

[13]贾兆义. 来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 39(1): 99-103.

[14]金诚,王莉. 涉外警务[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 91.

[15]李毅, 杨春园. 国际理解教育新的历史方位[J]. 教育现代化, 2020, 7(45): 110-114.

[16]马春燕. 浅谈对来华留学生的公共外交[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12): 1695-1701.

[17]张伟, 刘宝存. 在地国际化: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 大学教育科学, 2017(3): 10-17, 120.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N Yi-cong

( International School,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

The sudden COVID-19 outbreak has called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ies, pathway upgrade and efficient steps to relieve the bottlenecks of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ile the work well-recognized and commonly-accepted at home and in the source countries. This paper highlighted that perfect measures can be taken such as formulating special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strengthening training exercise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eamlining the joint mechanism of convergence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local administrations, accelera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nagement, to upgrade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response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us manifesting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a’s state governance. It also emphasized that effort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overseas students thanks to China’s anti-virus miracle and safety island effect in the global post-pandemic era.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G647

A

1008-0627(2021)03-0044-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ʻ双重国籍ʼ问题的多维度实证研究”(19BFX053);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外国人聚居区警务治理研究”(2019LLYJST027)

林艺聪(1973-),男,福建漳浦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移民法学、高教管理。E-mail: linyicong@zjjcxy.cn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留学生疫情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战疫情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