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畜禽动物疫病监测及疫病发生应对措施
2021-12-24田鲜红
田鲜红
(山西省朔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朔州 03600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山西省朔州市提出了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大促进了基层地区经济发展。畜禽养殖产业作为国家农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提升畜牧养殖的科学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高效发展,养殖户的引种频率显著增加。
但在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呈高发趋势,由于引种不当造成的新疫病给当地畜牧养殖产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不仅出现很多新型传染性疾病,原来已经控制的传染性疾病也呈爆发流行趋势。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地区呈流行态势,普遍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问题。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局部地区甚至呈现爆发流行态势。畜禽疫病呈现种类多、流行复杂、范围广的特点,给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加大难度。
为从根本上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需落实动物疫病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本地区疫情的流行态势流行特点,并在疫病进入流行高发期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将疫病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畜禽动物疫病监测面临的问题
1、监测范围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近年来,朔州市畜禽养殖产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进一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目前,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和中小模式共同存在的局面将会持续存在。
现阶段,畜禽养殖行业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养殖较分散、规模较小,动物疫病防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远远达不到疫病防控效果,难以深入基层地区养殖场开展广泛性的动物疫病监测。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也是造成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层防疫站需建设实验室,配置完善的检测和冷藏设备,妥善保存药物疫苗,疫情发生后能及时进行防治和治疗。但目前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出现重特大动物疫病后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在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使疫情进一步扩展蔓延,威胁当地畜牧养殖产业安全。
2、人员配置不合理
监测人员配置不合理会制约防疫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部分基层地区没有配置动物协检员,进入疫情高发期后临时雇佣村民进行动物疫病防控,无法对动物健康情况进行针对性监测。在进行防疫监管时,尤其是在疫苗紧急免疫接种中,很多临时防疫人员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不能及时更换,反而造成疫情加速传播。
在人员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由于临时聘任的协检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有限、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力度不大,导致工作行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防疫监管漏洞,普遍存在疫苗免疫接种不到位、免疫质量较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不科学、动物身体健康检查不到位等问题。
3、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
当前,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地区的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水平较差,不能掌握正确方法和科学防疫知识,更不能够开展针对性地动物疫病监测[1]。很多养殖户认为养殖动物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就不需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在思想上有所抵触;甚至在疫病出现后,怕损失、怕麻烦,隐瞒疫情,不能主动上报,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甚至将病死动物销售给不法商贩,给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畜禽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1、科学划分养殖区域
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中,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场都需对养殖区域进行科学划分。
将养殖场划分为生产和生活2 个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入生产区域。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养殖场内部应封闭化饲养,每批动物出栏后都应进行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闲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下批动物。
基层地区的农业、畜牧、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协同合作,对辖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调查,并结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域,督促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向养殖区域搬迁。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的养殖产业,转变分散养殖、养殖数量较少的传统模式,实现对动物的集中管理、集中免疫。
2、构建消毒制度
应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在养殖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及时更换消毒药液,轮换使用多种消毒剂,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程序,按照动物年龄、生长条件、养殖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消毒措施,重视养殖场内外部环境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避免家畜和野生动物接触[2]。
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内部环境,将粪便和各种污染物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能杀灭养殖废弃物中的寄生虫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圈舍内外部环境均应每周消毒2~3 次,疫病流行高发期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轮换使用消毒剂。
3、制定免疫程序
动物疫病监测人员应掌握辖区范围内的动物养殖现状以及疫病流行态势,深入养殖场开展广泛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的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养殖户的认知。在每年春秋季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各个养殖场的其他疫病流行特点,并结合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针对性免疫程序,确保常见疫病的免疫接种率达到100%[3]。疫苗免疫接种后应定期开展抗体水平检测,根据动物抗体水平的消散情况进一步调整疫苗免疫程序,及时补充免疫强化免疫。对于多次免疫仍然不达标的动物,将其作为隐性带病动物立即淘汰,确保动物的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4、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养殖场出现发病动物后,应立即将疫情上报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由专业人员到养殖场进行疫病监测与调查,明确疫病种类,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缩短动物发病周期,提高防治效果。病死动物应制定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禁止随意丢弃和销售,有相关行为的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肃惩处。
三、结语
由于当前畜禽养殖较为分散以及养殖管理方式不科学等问题,疫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现阶段,在畜禽动物疫病监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动物生产安全。